五一節前還有一周,又到了「持倉過節」還是「持股過節」這個問題的「靈魂拷問」環節。恰逢財報密集發佈的時間窗口,我們看看有哪些「雷區」。本文為數據統計硬核文章,至於客觀數據統計結果如何去解讀應用,見仁見智。
4月往往是年報+一季度財報疊加的信息密集披露的時間窗口,根據相關規定和以往歷史規律來看,越是臨近4月底,往往越是信息密集發佈時間,而公司業績成色也將迎來檢驗。每年到這個時候往往有一批公司,實際公佈的財報數據和業績預告差距較大。今年由於内外宏觀環境更加復雜,又有哪些公司業績變臉?整體情況如何?
截至4月23日,筆者用Choice數據選取已公佈業績預告與實際財報數據的公司進行對比(滬深兩市A股),選取2021年年報與2022年一季報,分别進行梳理。對比指標為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實際情況)與預告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下限(業績預告情況)。若實際公佈的淨利潤情況小於預告的淨利潤下限,則說明業績變臉。
福利:文末附上百億規模以上的公募基金一季度重倉股中的中小市值標的。
1、先說年報情況。
目前有3178家公司公佈了2021年年報情況。整體來看,歸母淨利潤最多的仍然是我們的「宇宙行」工商銀行,而歸母淨利潤排名前五的,居然都是銀行,除了四大行外,招行排在了第五位。我們再把範圍擴展到前十名,除了銀行就是「中」字開頭了,具體見下表。
重點來了!實際公佈的業績和業績預告公佈的對比,2021年年報業績有「變動」的公司共計193家,這里面不乏「濃眉大眼」、讓筆者意想不到的公司。
僅以前十位來說,就有多家公司出乎筆者的意料,下表按實際公佈的歸母淨利潤降序排列。中國神華、鞍鋼股份等鋼鐵、煤炭行業的公司榜上有名,最讓筆者驚奇的是天士力這家醫藥公司。
天津天士力,家里有老人的或許會很熟悉這個品牌,天津天士力的復方丹參滴丸為公司獨家產品。根據IQVIA中國醫院藥品統計報告(>=100床位),MAT2021Q4中成藥用於缺血性心臟病市場口服用藥排名中,復方丹參滴丸市場份額為14.5%,全國排名第一。
首創證券點評天士力年報:
T101項目計提減值損失、替莫唑胺集採和生物藥研發投入加大影響表觀業績,中藥板塊恢復增長。2021年公司扣非利潤同比下滑,主要是由於:(1)公司根據T101項目進展情況,暫停臨床試驗,計提資產減值影響歸母淨利潤約2.46億元;(2)化學藥核心品種替莫唑胺在集採中降價53%。收入下降主要是由於2020年8月處置醫藥商業子公司天士營銷股權。
此外,這兩天市場熱度最高之一就是泰禾集團的業績大變臉。和前面那些比起來,泰禾集團的這個「轉折」真是太狠了。
4月23日,泰禾集團披露《2021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預計公司2021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由盈利1.01億元至1.32億元修正為虧損35億元至46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由盈利3.72億元至4.83億元修正為虧損36億元至48億元,業績修正主要原因為補充計提資產減值損失、財務費用、預計負債,以及投資性房地產評估增值調整等。
在該修正公告發佈後,監管層火速出手。4月24日,深交所對泰禾集團下發關注函,並要求其在4月28日前將關注函的有關問題以書面說明的形式報送至深交所上市公司管理一部,同時也要對外披露。
目前離4月30日越來越近,按照規定來看,下周面臨更加密集的財報披露時間。4月25日-4月30日,合計將有2039家公司披露2021年財報,這一比例達到了43.30%(目前滬深兩市A股共4708只)。也就是說,將近一半的上市公司都將選擇4月最後一周披露去年業績。老股民都懂這意味著什麽。根據「成績差總是晚交卷」的「江湖傳聞」,後續對待市場行情要奉行「安全第一」原則。
筆者根據數據,統計整理了一份4月最後一周披露去年年報的每日公司數量,供讀者參考。至於怎麽用這個數據,見仁見智。其中,周一(4月25日)披露的公司數量比較少。見下圖。去年年報較為集中的披露日是4月28日-4月30日。
2、說完去年年報,再說今年一季報情況。
目前共有677家公司公佈了2022年一季報情況,但業績預告公佈的不多。根據相關規定,季度報告的業績預告為非強制性公告,屬於自願性披露範疇。
目前上述677家已公佈一季度業績的公司中,有95家公佈過一季度的業績預告。有意思的是,和年報「有負面變動」的情況比起來,一季報實際情況比業績預告要好的公司反而挺多。
(1)由於數量較少,我們先說實際業績不及業績預告的「雷區」,見下表。有金徽股份、峰岹科技、中汽股份、N賽微(賽微微電,4月22日剛上市)、山東黃金。只有那麽幾家。
下表天馬科技(最後一行)比較特殊,由於數據四舍五入的原因,筆者根據天馬科技的相關公告重新核實一下數據情況。
根據天馬科技一季報業績預告的情況描述是這樣的(4月15日《天馬科技2022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增公告》):預計2022年第一季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2,001.81萬元,上年同期業績情況: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842.88萬元。
那麽筆者據此計算,2022年一季報業績預告,歸母淨利潤應為3844.69萬元(計算過程:2001.81+1842.88)。
根據天馬科技4月21日公佈的一季度業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8,446,861.25元,約3844.69萬元。筆者與業績預告對比,近乎相等。
(2)說完「雷區」,我們再看看一季報實際業績比業績預告更好的公司有哪些。筆者截取了實際業績和業績預告相比,較為突出的前五名:特變電工、廣匯能源、雅化集團、小商品城、新安股份。
特變電工今年一季度的實際表現領先業績預告較多。根據公司一季報公佈情況,2022年一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121,553,416.84元(約31.2155億元),同比增長47.28%。
特變電工是智能電網、特高壓(新基建)、新能源的概念龍頭股之一。
公司主營業務包括輸變電業務、新能源業務及能源業務。公司輸變電業務主要包括變壓器、電線電纜及其他輸變電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輸變電國際成套係統集成業務等;新能源業務主要包括多晶矽、逆變器的生產與銷售,為光伏、風能電站提供設計、建設、調試及運維等全面的能源解決方案;能源業務主要包括煤炭的開採與銷售。
據光大證券研報,國網「十四五」特高壓規劃超預期,公司輸變電業務業績有望維持高增。該機構對特變電工維持「買入」評級。
和年報一樣,4月底的最後一周同樣進入了一季報的密集披露期。與去年年報相比,更多的公司選擇了在下周集中披露今年一季報,根據Choice數據的統計,共有4045家公司選擇在4月25-4月30日披露2022年一季報,另外還有2家公司選擇預計在5月初披露一季報(中芯國際預計5月13日、百濟神州-U預計5月14日)。合計共有4047家公司將從4月25日開始披露今年一季報。
和年報一樣,筆者根據數據,統計整理了一份4月最後一周(上述4045家公司)披露2022年一季報的每日公司數量,供讀者參考。
有意思的是,今年一季報與年報的日披露公司數量統計對比,周一(4月25日)披露的公司數量同樣比較少。見下圖。較為集中的披露日同樣是4月28日-4月30日。
再進一步,我們來點好玩兒的!筆者把年報與一季報綜合起來做成一張圖表,看看4月25日開始每日的財報披露數量。見下圖。橙色部分是2022年一季報,藍色部分是2021年年報。
綜合年報+一季報的日統計披露公司數量來看,今年春季財報季,選擇在4月25日披露財報的公司最少,而4月28日-4月30日是大部分公司的選擇。
按理論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若把業績情況與股市行情表現的走勢結合去看,一定會很有意思。五一之前的行情表現,讀者有興趣可以去驗證下。
最後總結全文,根據上述統計數據,有兩個結論:
1.今年一季度對比去年,已有所轉好。從上市公司公佈的微觀情況的變動趨勢來看,與統計局公佈的今年一季度宏觀數據可以相互佐證。根據4月18日統計局答記者問: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比上年四季度有所回升,保持較快增長。
2.本月底最後3天(4月28-30日)是財報密集披露期,結合股市表現,或許會很有意思。
本文擴展:
來看機構動向,目前公募基金一季報也陸續披露,根據4月24日德邦證券研報:
基於主動偏股型基金22Q1重倉股配置分析,市場回調帶來股票資產大幅縮水,「穩增長+通脹」行情演繹下,上遊原料、金融房建配置比例上行顯著。農林牧漁強勢增配,電子配置比例由歷史高位回落,電力設備、醫藥生物逆市加倉。
從持股集中度來看,22Q1重倉股前50、前100 合計佔比49.69%、64.65%,21Q4分别為48.95%、62.62%,集中度上升。
從機構調研動向看,Choice數據顯示,近一月來,機構調研次數達到23998次,機構調研上市公司家數為399家。從近一個月機構投資者調研關注的板塊來看,金屬/非金屬新材料板塊成為當前機構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其次是計算機軟件,位居第二位;第三位是醫療器械;第四位是半導體板塊。
最後給讀者奉上天風證券總結的百億以上基金產品2022Q1新進重倉中小市值標的,僅供參考。(見下表)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