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曾表示,新能源汽車的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發展,手機行業主宰智能化陣地的現狀正在被改寫,人們在手機上能實現的功能在汽車系統上亦可以實現,手機與汽車在智能化的分界線逐漸模糊。
2022年年初,吉利汽車(00175.HK)和魅族方面的「绯聞」傳得沸沸揚揚,不過雙方都三緘其口。如今,「绯聞」成真,終於揭開面紗。
6月13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佈湖北星紀時代科技有限公司收購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股權案案件公示。根據公示信息,星紀時代已與魅族科技以及涉及交易的股東簽署協議,星紀時代擬收購珠海魅族79.09%的股權。
對此,魅族方面表示,由李書福先生領銜投資的星紀時代已和魅族科技就戰略投資事宜簽署協議,本次交易尚需履行相關監管機構的審批手續,交易細節還在協商中。
01吉利收購魅族的動機
若本次交易完成,魅族創始人黃秀章對於珠海魅族的持股將降低至9.79%,淘寶中國將退出對於珠海魅族的持股與控制,轉而由李書福控股。
據公開報道,李書福曾表示將在手機領域大手筆投入100億元。李書福直言,手機能鏈接車聯網、衛星互聯網,打造豐富的消費場景,做強生態圈,為用戶提供更便捷、更智能化、萬物互聯的多屏互動生活體驗。
李書福對手機領域的興趣頗為外界議論,其醉翁之意不在「手機」,還是在「汽車」。
魅族在手機行業並不算一線大品牌,市佔率相對不高,因此,吉利單純的跨界到手機行業的可能性並不大,其利用手機來反哺老本行汽車產品的意圖較為明顯。
首先,可以做強壯大生態圈。
現在的新能源智能汽車的顯示屏上已經有了不同種類的APP,比如音樂播放器、視頻播放器等,但有些功能需要借助外在的工具實現,比如遠距離控制汽車,這種場景之下手機正是派上用場的最佳工具。
其次,彌補軟件方面的短板。眾所周知手機上的安卓系統的功能較強,這些功能可以通過「車機互聯」功能輸送到汽車系統中使用。吉利在軟件方面的技術缺陷,魅族的軟件系統可以起到互補的作用。
第三是,目前智能手機中小品牌每月的銷售規模在0.5到3萬台,魅族至少積攢了一定規模的用戶,這類用戶經過運營可以轉化為購買吉利汽車的潛在消費者,從這一點來看,這算是一門流量生意了。
最後是,增強其科技屬性以期獲較高估值。
其實,小鵬汽車也有類似秀肌肉的舉動,小鵬在汽車界破天荒研發的飛行汽車目前已經到了落地階段,該產品可以飛行到達的高度為1千米,續航可達35分鍾,3月10日首次運抵荷蘭,後續會在歐洲舉行官方首發亮相。
吉利通過收購手機公司至少讓自身的科技屬性有所增色,引發資本的關注。近年來,李書福一直推動吉利由傳統製造企業向科技集團轉型,積極佈局未來科技領域,在飛行汽車、低軌衛星、芯片研發等方面均有涉足。
對魅族而言,目前魅族員工人數在1200人左右。但在智能手機整體大盤下滑的背景下,中小手機廠商的生存狀態並不樂觀,魅族在華為、蘋果、小米夾縫中生存的日子舉步維艱。
中國手機廠商已從過去的粗放型發展轉向精細化管理時代,無論是自研芯片還是軟件底層技術開發都到了「燒錢階段」,對於魅族這樣的二線手機廠商來說,生存空間進一步被擠壓。
畢竟都是十幾年的老牌子,現在算是業績最差的時候,並購並不會帶來很高的收入。
不過,此番收購並未在股價上引起太高波動,6月13日收盤,吉利汽車股價股價報收14.84港元/股;6月14日開盤,吉利汽車股價開始小幅下跌,截至當日收盤,吉利汽車股價報收14.62港元/股,總市值1465億港元。
02車企大佬的「手機心事」
其實何止吉利這一家車企在打手機的主意呢!
2022年3月31日,蔚來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在參加一檔訪談欄目時回應了蔚來造手機的傳聞。他表示,蔚來造手機仍處於調研階段。
蔚來對外表示稱,「目前還是在非常前期的市場研究中,並且也在深入思考對於用戶的價值。我們會從為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的角度,去進行更多的探索。」
蔚來造手機的初衷則來源於車主用戶的真實需求。李斌表示,曾有蔚來車主反饋能否有一部和汽車更好進行連接的手機,促使蔚來研究這個行業。
對於造手機的業務邏輯,李斌認為,蔚來即使要造手機,也不是從商業成功的角度去思考,而是用戶是否需要一部蔚來的手機,這部手機是否能夠提升蔚來車主的體驗。 「我們會積極地看這個方向,也清楚手機做出來是容易的,但是做好手機是很有挑戰的。」他說。
後來市場僅傳出了原美圖手機總裁尹水軍加盟的消息,蔚來也在招聘網站上密集發佈了100多個和手機相關的崗位,大有反攻手機廠商腹地的迹象。
另一家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也在積極探索車機互聯新模式。
理想目前已與OPPO、榮耀建立車機系統方面的合作。比如,理想ONE車主使用搭載Magic UI 6.0操作系統的榮耀Magic4系列手機,可實現無感解鎖。據了解,車主只需攜帶手機,拉動車門把手即可自動解鎖,踩下制動踏板自動啓動,遠離車輛可自動上鎖。
此外,通過榮耀Magic4,不僅可以遠程查看理想ONE的車輛狀態,還能遠程操控,上車前開窗、開空調,為出發營造舒適環境。
目前搭載Magic UI 6.0操作系統的手機包括榮耀Magic 4系列、Magic 3系列、榮耀 50系列等,後續將逐漸為更多機型推送升級。
可以看出,理想與手機廠商合作的模式是「平起平坐」、平等互利的。
關於跨界手機行業,當然也有一些「保守派」,比如長城汽車則明確表示過不做手機不「上天」,而是專注於造好汽車。
03手機大佬的造車動態
除了像魅族這樣被車企並購的手機廠商,還有部分手機廠商意圖參與到造車的新賽道。
動作最快的是華為,憑借其在自動駕駛、智能座艙方面的積累,成功的打入北汽藍谷、長安汽車、小康股份、廣汽等傳統車企的供應鏈。當時,二級市場還掀起一股「華為汽車概念股」的浪潮。
從賽力斯智選SF5到如今華為全程參與設計和製造的問界M5,華為與小康股份的關系略顯微妙,全程參與或意味著華為的身份值得細品一番。
小米自從宣佈造車後,一邊大張旗鼓的招人,一邊瘋狂收購上遊的相關產業鏈公司。
蘋果方面一直不動聲色,蘋果汽車的優勢是智能化方面,這得益於原來的技術團隊的深厚沉澱,但至今仍然有不少謎題,比如選擇代加工模式還是自建工廠呢?動力電池方面選擇哪家廠商合作了?
6月13日據報道,當蘋果在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推出了新版CarPlay。這符合蘋果一直以來的模式:在進軍一個新的重要品類前,往往會首先發佈一些基礎產品,吊一吊群眾的胃口。
最新消息顯示,蘋果正在針對汽車零部件和整車製造展開供應鏈談判。而蘋果汽車項目的新負責人凱文·林奇(Kevin Lynch)也從Apple Watch部門招來自己的舊部幫助其開發汽車。
蘋果聘請了汽車行業最優秀的設計團隊來打造這款產品的外觀,其中就包括阿斯頓·馬丁前内飾主管鄧肯·泰勒(Duncan Taylor)、阿斯頓·馬丁前首席概念工程師皮特·喬利(Peter Jolley)、特斯拉外飾和内飾前副總裁史蒂夫·麥克馬努斯(Steve MacManus)和保時捷前高管曼弗雷德·哈勒(Manfred Harrer)。
儘管蘋果汽車内部團隊動蕩,目前已重組管理團隊,蘋果汽車仍致力於2025年成功問世。
吉利此次收購魅族,為「車機互聯」開了一道口子,以後手機廠商與車企合作共融的案例會越來越多,無論是誰收購了誰。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