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契闊資本,謝謝關注我們!
歷經120年, 為什麼諾貝爾獎越發越多!
諾貝爾獎章是手工制作的,用18克拉的再生黃金鑄成。
諾貝爾生在瑞典,是瑞典有名的化學家,當年憑借著炸藥這項發明,為他積累了巨額財富。
當年,諾貝爾留下的遺産一共有3323萬瑞典克朗,其中3100萬成立了諾貝爾基金會。
諾貝爾獎遺囑的首頁
“我,簽名人阿爾弗雷德·伯納德·諾貝爾,經過鄭重地考慮後特此宣佈,
下文是關於處理我死後所留下的財産的遺囑:
以這份資金成立一個基金會,將基金所産生的利息,每年獎給在前一年中為人類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將此利息劃分為五等份,分配如下:
一份獎給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發現或發明的人;
一份獎給在化學上有最重大的發現或改進的人;
一份獎給在醫學和生理學界有最重大的發現的人;
一份獎給在文學界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最後一份獎給為促進民族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常備軍隊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
為什麼諾貝爾獎百年還沒發完?
諾貝爾基金會把資産交給許多著名的國際基金機構管理,其中一個管理人就是福斯特·佛萊斯(Foster Friess),有機構把他評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投資者之一”。
瑞典政府很支持諾貝爾獎,從1953年開始就對基金會施以援手。
瑞典政府同意諾貝爾基金獨立投資,基金會從單一安全資産投資轉向全面資産配置,並逐步投資海外市場,最主要是投資美國股市,同時投資房地産,抵押貸款等多個方向。正好是二戰結束後全球經濟恢復的階段,歐美亞的經濟全在快車道上,買股票買房都對,收益率越來越可觀。
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又捐出大量資金給基金會作本金,順便增設了諾貝爾經濟學家,進一步促進了諾貝爾基金會的發展。
現在,基金會的資産大頭是股票(圖中紅色是外國股票,深藍色是本國股票),其次是對沖基金(黃色部分),這倆都和經濟環境強相關。最後是房産(淺藍色部分),以及固定收益産品(紫色和綠色部分):
諾貝爾獎獎金額度,一直保持在每年800萬瑞典克朗以上的標準。直到2020年,又提升到1000萬瑞典克朗。
按照諾貝爾最初的意願,理想的獎金額度應該是能夠保證一位學者能在20年不做其他工作謀生的情況下,仍能夠專注於科研工作。
諾貝爾獎金獲得者轶事
從1901年至今,諾貝爾獎已有近120年的歷史,累計頒發597次,共有919位個人和24個組織獲得過諾貝爾獎,54次授予女性。
1993年的醫學獎得主夏普就花錢買了棟有百年歷史的老房子;
2001年的物理獎得主克特勒也買了房子。
2012年莫言拿到獎金,這錢在北京也買不了多大的房子, 5萬一平,只夠買120平。
據說最後他買了北京五環外的一套200平新房。
愛因斯坦,他與第一任妻子離婚時做了約定,如果獲得獎金,就交給前妻和兩個兒子使用,最後錢就歸了他們。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羅伯特·盧卡斯, 早在1989年她的前妻就已經預測到他會獲得諾獎,於是在他們辦理離婚手續時,他的前妻提出“若盧卡斯在1995年12月31日前獲得諾獎,她應該分得一半的獎金”,當時的盧卡斯一口答應。
好巧不巧,到了1995年10月21日,盧卡斯真的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盧卡斯後悔不叠。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