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契闊資本,謝謝關注我們!
“家樂福”,危機則來自於自身
10月22日深夜,家樂福會員店發佈的一封公開致歉信再度攪起零售業的不平靜。在致歉信中,家樂福控訴競對逼迫供應商“二選一”,導致自身會員消費者權益受損。
家樂福此舉是在向山姆“潑臟水”。10月25日,山姆對此回應稱:“一向注重合法合規經營,我們歡迎良性競爭,因為這終將對會員有益。
令家樂福沒有想到的是,矛盾的焦點卻逐步轉向自身。
在致歉信中,家樂福用“二選一”給事件定性,在缺乏事實依據的前提下, 此舉對於一個成熟的零售品牌而言,未免顯得有些操之過急。
沒有一家企業能強勢到逼迫供應商“二選一”。作為零售業態重要組成部分的中高端會員店是典型的消費驅動型産業,因此供應商顯然具有自己的話語權與選擇權。
對於中高端會員店而言,想要壟斷一類商品的可能性非常小,更別提直接左右供應商了。它們考慮更多的是如何以更專業的服務、更好的價格以及更高質的商品吸引消費者,以進一步提升復購率。
而如何判定一家企業的“二選一”行為是否涉及反壟斷,法律已有相關判定,一切需要以事實為基礎。
根據《反壟斷法》,首先需要確定該企業是否具備市場支配地位;另一方面,該涉事企業明確以協議形式要求供應商“二選一”。
在一切尚未有事實的支撐下,家樂福的控訴顯得有點無力與蒼白。
除了深夜向會員發文道歉外,至今家樂福中國官方並未採取任何補救措施維護會員權益。
自2011年起,家樂福中國的銷售額便慘遇滑坡。某種程度上,失敗的本土化戰略是導致其“水土不服”核心原因。
一方面,相較於此次事件中的“弱者”形象,家樂福對於供應商一直以“強勢”著稱。2011年,家樂福負面消息纏身,零供矛盾、勞資問題、價格欺詐等内部問題相繼浮出水面。康師傅、中糧集團等生産商曾公開指責家樂福收費過高,一大批中小供應商不堪重負,紛紛選擇逃離家樂福。
更大的危機則來自於家樂福品牌形象的崩塌。
據國家市場監督總局官網顯示,截至2021年2月,位於北京、昆明、青島、福州等多地的家樂福商超存在産品質量問題。
做比說顯得更為重要。對此刻的家樂福來說,與其控訴,不如轉頭修正自己的傲慢。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