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契闊資本,謝謝關注我們!
24000年來氣候分析登Nature,地表氣溫上升7度,現代變暖速度幅度不同尋常
全球究竟是在變暖還是變冷?
近期,寒潮帶來“斷崖式”強降溫和大範圍雨雪,有人質疑,猛烈的強寒潮是不是在“打臉”全球變暖的說法?
對此,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兵表示,正是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高溫熱浪、幹旱、洪澇、台風、寒潮等極端天氣事件頻率增加、強度增強。
國家氣候中心預計,明年1—2月冷空氣活動將明顯轉強,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可能比常年同期偏低,發生階段性極端寒潮事件的可能性大。
事實上,全球變暖是在導致氣候更加不穩定,極端冷事件強度在增大。全球變暖改變了全球大氣環流經向度等特徵,並通過海-氣、陸-氣相互作用影響到局地的氣候。此外,北極增溫也是極寒天氣發生的重要原因。
面對這樣全球性的氣候變化,人類除了積極應對似乎沒有好的辦法,而應對的第一步就是加深理解。
近期,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Osman等人通過將代理數據和模型結合起來重建過去24000年間全球氣溫的演變。
與過去兩萬四千年的變化相比,現代變暖的速度和幅度都不同尋常
為了重建地球歷史,數十年來科學家們用各種模型進行了嘗試。
越來越多的替代性記錄闡明了末次冰期(7萬年前開始,於1.15萬年前完結)以來全球氣溫變化的總體變暖趨勢和可能的原因。
與此同時,由於納入了水同位素的模擬,模型變得更加復雜,可以通過水同位素對階段變化的敏感性來估計溫度,並考慮溫度的瞬態變化。
Osman和他的同事們的研究代表了幾十年來重建過去氣候變化努力的延續。
在論文中,Osman通過模型和數據的同化把這些片段綜合在一起,提供了對過去24,000年全球氣溫變化的理解。
下面這張圖高度概括了這一時期的全球平均地表溫度的變化,可以看到,兩萬年前左右,地表平均氣溫大概是零下7度,最近1000年,這個數字到達了0攝氏度,並且在近150年出現急速上升。
過去24,000年全球平均地表溫度的變化。Osman 等人通過古氣候記錄間接獲得的代理數據與氣候模型結合起來,計算全球平均表面溫度相對於過去一千年(1000-1850年)前工業化時期平均值的差異演變。陰影部分代表95%的置信區間。
研究人員表表示,“我們的重新分析表明,與過去兩萬四千年的變化相比,現代變暖的速度和幅度都不同尋常。”
三個重大發現,全球確實在變暖,超出人類想象
通過對24000年來的地球氣候變化進行分析,研究人員共有三個重大發現。
自上個冰河世紀以來氣候變化的主要驅動因素是溫室氣體濃度的上升和冰蓋的退縮。
在過去的一萬年裡,全球變暖的趨勢是普遍存在的,從而解決了在古氣候學界長達10年的關於這一時期是變暖還是變冷的爭論。
就像圖1中所展示的那樣,過去150年變暖的幅度和谏度遠遠超過過去24000年的變化幅度和速度。
亞利桑那大學地球科學副教授、該研究的合蓍者Jessica Tierney說:“這次重建表明,目前的溫度是24萬年來前所未有的,也表明人類造成的全球變暖的速度比我們在同一時期看到的任何事情都要快。
據悉,該團隊結合了兩個獨立的數據集,一是來自海洋沉積物的溫度數據,二是計算機模擬的氣候。
海洋數據包括500多條海洋記錄,每一條都跨越了至少4000年。然後,他們利用這些數據更新了一個氣候模型的模擬溫度,這個模型代表了過去24000年間不同的時間間隔。這種混合方法的好處是代理數據使模型更接近現實,而模型填補了沒有數據可用的空白。
作者最顯著的貢獻是重新分析了全球溫度隨時間的演變,這將幫助研究人員調查自最後一個冰河時期以來海洋、冰、植被和大氣發生的變化。
有趣的是,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全球和南北半球的平均溫度隨時間變化的關鍵模式與早些時候使用少量數據估計的相似。這一觀測結果與20世紀全球變暖的初步評估相呼應,後者認為,從相對較少的地點獲得的數據可能需要在大範圍内捕捉平均溫度趨勢。
現在,該團隊正在使用他們的方法來研究更深入的過去的氣候變化。
“我們很高興能將這種方法應用於比今天更溫暖的古代氣候,”Tierney說,“因為隨著溫室氣體排放的增加,這些時期基本上是我們了解未來的窗囗。”
大數據文摘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