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一个令上市公司瑟瑟发抖的名词,2018年的股市震荡多少都与“黑天鹅”事件有关,而2019年开年财务部有关机构释放出对商誉会计处理办法调整的最新提案却有可能成为2019年一个股市场的第一个“黑天鹅”。
近期,财政部会计司针对会计准则咨询论坛中的“商誉及其减值”议题文件征求了会计准则咨询委员的意见,大部分咨询委员同意,随着企业合并利益的消耗,将外购商誉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这一商誉的后续会计处理方法。换句话说,会计准则委员会支持“商誉摊销”代替现行的“商誉减值测试”。
1月8日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说明,商誉及其减值反馈意见观点,仅是咨询委员们针对有关会议文件发表的专家研讨意见,有关单位和企业依旧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现行要求对商誉做好相关会计处理。
(图片来源:会计准则委员会官网)
但如果将商誉处理改为摊销,冲击最大的就是企业净利润。接下来财华社先来科普一下商誉减值和商誉摊销的概念。
商誉一般发生在企业并购活动中,作为企业的一项资产,是指企业获取正常盈利水平以上收益(即超额收益)的一种能力,是企业未来实现的超额收益的现值。商誉减值是指对企业在合并中形成的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后,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而商誉摊销指地是企业在购并过程中将商誉成本在可用年限中以摊销的一种会计方法。
相比商誉减值,商誉摊销能更充分实现商誉账面价值减记至零的目标,能够更加及时,恰当地反映商誉的消耗过程,并且该方法成本低,便于操作,有利于投资者理解,可增强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而对于为何会计准则委员会倾向于“商誉摊销”,财华社总结以下几点:
首先,商誉同样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属于企业的无形资产,既然符合资产的定义,其具有的价值也是递耗的。
其实,被购买的业务随着协同效应的产生和经营时间的延长逐渐变现时,商誉价值也逐渐的在消耗。
最后,更符合会计准则中的真实原则,商誉的消耗如果一次性减值为零,不能准确的反应企业往期经营业绩的真实性。
商誉摊销既能真实的发应企业的会计状况,又易于操作且成本低,为何企业对这一对消息表现的如此惊恐?
依财华社来看就是过于真实才让企业感到担忧,商誉作为一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无形资产,企业可以通过在资产中虚增商誉,或者年末不计提,减额计提的方式来降低企业账面上的资产负债率,营造一个利润上涨,企业发展稳定的虚假景象。
毫无疑问,对于巨额商誉企业来说,商誉摊销无疑是利空。商誉摊销后企业成本和费用增加,利润随之减少,不仅影响公司股价走势,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市场并购。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A股共有超过2070家上市公司存在商誉,商誉总额约为1.45万亿元,同比增长15%,环比增长4%。其中,约160家公司的商誉占净资产比例超过50%,21家超过100%,另有乐视网,* ST龙力等公司的净资产为负,商誉却高达7,8亿元。
除一个股市场以为,创业板实仓也面临着商誉减值的巨大压力,据申万宏源研报信息显示,创业板2018年发生商誉减值244亿元。若以2017年年底创业板总净利润834.89亿元为基数,将使其2018年业绩增速下滑29.3%。
根据银禧科技财务公告显示,2018年预计将对并购兴科电子科技形成的4.90亿元商誉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确认资产减值损失4.90亿元,受此消息影响银禧科技25日股价跌停。由此可见商业减值风险对企业产生的震荡不弱于其他风险因素。
(高商誉减值风险个股图,图片来源:申万宏源)
面对商誉摊销对甲股上市公司的影响,中国动关系学院刘东生博士认为,商誉由减值改为摊销,会熨平巨额减值对企业资产,损益变动带来的猛烈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利用巨额商誉减值调节损益空间。
目前来看,商誉这个雷没能爆起来,但面对甲股众多巨额商誉企业,未来商誉摊销真的代替商誉减值势必会掀起甲股市场的一阵“血雨腥风” 。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https://www.finet.hk/)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