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救股市,必须要先救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发展不起来,股市再火热也还是泡沫。
通过政策引导,使资本流向实体经济,让实体经济有充裕的资金用于企业发展,让股市真正体现价值回归。唯有如此,实体经济才能活,唯有如此,股市才能活。
把金融,把救市搞得很复杂的都是一帮“骗子”,央行如果效仿日本买股票或ETF,将会使內地金融环境变得更复杂。
事情的起因大概是这样的:
1月8号,中证网通过官网发表东兴证券张岸元的快评《央行持有本国股票资产大有可为》,一时间引起了金融圈的强烈关注。
这篇文章的大致意思是:各国央行都大量持有外国股票资产,作为其外汇储备多元化投资策略的一部分。中国央行持有本国股票资产,不算出格。
以日本央行为例,该行自2002年开始持有本国股票资产,并于2010年大幅增持ETF。截至2018年末,日本央行股票及ETF持有量占央行总资产约4.39%,占交易所总市值约3.7%。
张岸元认为,如果按照日本央行对股票和ETF的持有比例测算,我国央行持有1.58-1.78万亿元的A股资产,不会对央行资产负债表和股市造成结构性影响,且更有利于A股在2019大变局之年实现健康平稳运行。
无独有偶,野村控股亚洲研究部负责人Jim McCafferty认为股市是重要的国內政策工具,中国人民银行可能在2019年开始购买中国国內股票。
Jim McCafferty表示,股市是重要的国內政策工具,中国央行可能在2019年开始购买国內股票,刺激股市,然后刺激国內消费。
而在近期的一份报告中,McCafferty同样认为中国人民银行可能在2019年开始购买中国国內股票。他说,中国将采取超越以往的措施来刺激股市。具体来说,政府可能会授权中国央行参与购买股票,强劲的股市表现在刺激国內消费方面,将比新建铁路有效得多。
McCafferty称,他认为市场可能从第二季开始复苏,因获利预估修正接近尾声,且新增资金开始采取行动。
简单地以日本央行为例,就建议中国央行直接购买A股股票是不负责任的。
从日本看,它经历了20年的通缩,并且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本土企业不愿意投资的情况下才选择了央行购买股票ETF的方式。
而且,从全世界的主要经济体来看,只有日本央行直接购买了本国股票,欧美国家或美国都没有选择这种方式。
事实上,截至2018年11月,日本央行持有本国ETF总额的64%,还持有40%以上的本国债券,大致相当于日本全部的国內生产总值。日本国內资本市场已经“央行化”,无论是股市,还是债市,都已经开始固化。
不难看出,中国与日本所面对的金融环境有很大的差別,简单的政策复制绝非好的选择。而且,就“央行买股票”本身而言,从日本的经验看,对实体经济支持作用并不明显。
更何况,即便是中国央行真的准备入市买A股,也需要先解决几个问题:
最直接的,央行直接入市,并不符合《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
毕竟,法律对央行的业务作出了明确的划分,其中并无直接进入二级市场买卖股票。如果央行打算直接入市买股票,必须得先突破法律这一关。
其次就是监管问题,央行入市购买股票归证监会监管吗?
一般机构、大户、散户投资股票,有中国证监会监管,央行直接买股票,谁来监管央行?央行一边控制着货币政策,一边在二级市场买卖股票,谁来防范监管风险?
最后是这其中的道德问题,央行如果剪老百姓羊毛怎么办?
央行具有无限量无成本资金,且还具有政策优势。在股票市场上跟其他投资者博奕,是公平竞争吗?如果买得少,根本起不了作用;如果买得多,谁敢在A股市场跟央行博弈?如果买得更多,拉高股价,民间,企业资本都走了,只让央行自己玩吗?
更重要的是,救市的关键在于发展实体经济。货币政策本身是应专注于实体经济,而不应该是股价的涨跌。实体经济搞不好,靠央行买股票可以救经济吗?
为什么华为,老干妈不上市也不愁钱,而那么多上市公司,金融P2P企业筹集了那么多资本却依然还嚷着要破产,暴雷?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企业发展模式,华为,老干妈们通过自身发展,提升产品竞争力来实现企业营收,资金链的富余,而內地很多上市企业却并非如此。
当下,企业上市的目的依然是为了融资,只不过有很多企业融资后并非是用于实体经济,用于扩大再生产,用于技术创新,而是将资金用于买房,炒期货,甚至是转移到国外造车。
更有一些上市公司的高管,企业一旦上市后,便着手大规模套现,甚至将公司的股权进行高杠杆质押,很多上市公司的股份质押已经超过90%。还有一些人在股市上空手套白狼,利用上市公司的壳资源重组获得一本万利。
这样,股市就成了资本逐利者、金融投机者和一些公司高管的提款机,股市有再多的钱最后都会被这些人吸干弄走,却流不进资本紧缺的实体经济中去。
如此,自然就会出现经济一直发展,股市一直下跌的现象。这种情况,即便是货币政策救起股市,又能够保证有多少资金用于企业发展,而非是流进投机者的腰包?
如此,与其讨论“央行是否入市买股票”,不如调整一下金融策略,加强金融监管,打击金融炒作,规范并限制资本市场的投机行为,引导资本流向实体经济。
唯有如此,实体经济才能够振兴,股市才能够振兴。更主要的,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彼此的地位和关系也才能够摆正:资本市场服务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发展提振资本市场收益。
结语:
拋开实体经济不谈,即便是要救市,也不应该着急着考虑“央行入市买股票”。货币政策的工具归根结底是要保证市场主体间自由竞争与资本的顺利流通。如果央行既是政策制定者,又是市场参与者,这本身就与市场经济背离了。
不解决资本市场上的高杠杆和投机问题,即使央行真的入市买股票,也不过是一时止跌,难以刺激经济发展,也不能真正地拯救股市和股民。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https://www.finet.hk/)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