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国内股市持续低迷,使一批在牛市把股价炒得高到离谱的上市公司都现了真形。但也有一批上市公司表面看业绩持续增长,估值也比较合理,但却是因为虚增收入、利润、资产等方式获得表面繁荣。
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看看,上市公司普遍的会计造假方式都有哪些?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不管是哪些会计科目造假,基本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增加收入、提高利润,使利润增速具有持续性。当然,也有一些公司会虚增货币资产,使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看起来相对健康。下面,我们举例一些上市公司常见的,利用会计手段虚构资产负债表的方法:
1.虚增应收账款使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健增长。这类公司的特点是,虽然净利润在持续增长,但是其经营净现金流非常差劲,因为赚的钱都作为应收账款记在资产负债表中,公司并没有收到实实在在的钱。
2.持续、大额的研发费用资本化,这主要发生在一些医药类公司以及高科技公司。由于研发费用在资本化和费用化之间很难量化,资本化会增加公司权益,所以,很多研发费用比较高的公司,为了使利润增速看起来比较漂亮,都选择较大比例的资本化。
3.虚增资产,使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看起来处于健康状态。比较典型的就是上市公司账面有巨额的货币资产,完全满足运营所需,但是公司一方面又在大举借债,这种不符合常识的会计处理方法,都需要我们留意。
上市公司其他的一些会计处理方式,也都是围绕着虚增收入、资产来进行,接下来我们重点围绕以上几点,举例来看看上市公司是如何粉饰报表、虚增收入和资产的。
首先,针对第一个问题,在前两年被爆出令人震惊的欣泰电气财务造假案,持续四年虚构收回应收账款,使公司表面看利润增速一切正常来误导投资者,当然这样做后果是被退市。
还有就是今年暴雷的康美药业,虽然到现在也没有监管层明确康美药业存在财务造假,但是,从该公司历史资料我们也可以发现猫腻。
康美药业应收账款从2011年末的6.76亿元,增长至2017年末的43.5亿元,同期净利润从10亿元,增长至41亿元,明显应收账款的增速高于利润增速,另外,公司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从2013年之后每年都低于净利润,到近几年康美药业的经营现金流净额已经不及净利润的一半。
这也就是说,康美药业近几年赚到的钱都没有转化为现金,只是以某种方式记在账上,后期到底能不能收回都是不一定的,又或许公司存在其他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针对第二个问题,虽然很多医药、科技类公司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这样的问题,但要说最知名的那就属于乐视网了。
该公司2011年至2016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保持快速、稳健的增长,这中间主要的功臣就是因为公司研发费用资本化,如果公司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又会怎样呢?
2011年至2016年乐视网营收、利润图表:
2011年至2016年乐视网研发费用图表:
从上面两组图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只有2011年该公司的研发费用全部当做费用处理,没有算作资产,但之后每年公司都有大量的研发费用资本化处理,如果公司把这块花的钱全部费用化,那么,公司的净利润则在2011年之后一年不如一年,到最后几年已经出现大幅的亏损。
针对第三个问题,A股这类的公司还真不少,例如,近期被投资者质疑的康美药业,还有一家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康得新。
从康得新最近一期(2019年三季度)的资产负债表中,我们发现该公司的货币资金高达约150亿元,占当期公司净资产的75%,明显是一个不缺钱的主。但一看负债吓一跳,短期借款高达61.8亿元,这完全没有道理,公司账面有大笔的现金,却还去借那么多的钱,要知道61.8亿元的借款,一年的利息少说也要近3亿元,已经相当于2017年该公司净利润的12%。
如果康得新把这笔短期借款全部还完,货币资金也有约88亿元,而公司的营收一年也才百亿出头,作为运营资金绝对是绰绰有余。
这就是违背常识,在大家说完没几天,公司出现账务违约、财务造假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上面几点是公司粉饰财务报表的普遍方法,如果投资者在挑选被投资公司中可以简单的从以上几个角度关注一下公司的盈利状况、资产状况,则可以避开股市大部分的“雷”。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https://www.finet.hk/)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