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內人口老龄化现象,是个把月就要被翻一下牌子的老话题,老话题可能会有新答案。在人口红利消退、自己以及父母都在变老之时,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就是,你还打算生二胎吗?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数据表明,2018年国內出生人口数创1949年以来的新低,仅为1523万;而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则更严峻:65岁以上的老人比例已为11.9%,较2017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
事实上,目前中国的生育率下降的速度也是低于国际平均的。据联合国统计,1950年至2015年间,美国的生育率从3.3降到1.9,日本的则从3降到1.4,而全球平均出生率才为2.45,不过同期中国的生育率就从6降到1.6。这个数据不仅低于全球平均,按此降幅下去,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赶超日本,将不再是梦。
有中国社科院人口学者预测,到2050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人将从2018年的1.7亿增加到3.6亿,年龄的中位数也将上升到48岁。这意味着,平均国內每4个人就有1个是老人;而全球每4个老人里面就有1个在中国。在不久的将来,由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将很可能面临着一个“8个老人、4个父母、夫妻2人、1个孩子”的8421家庭结构。
压在严峻的人口问题之上的,是逃不开的房价、教育成本和医疗费用的三座大山。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国內个人购房贷款余额从2004年的1.6万亿元增加到了21.9万亿元,涨了13.7倍,占居民贷款余额的比例超过50%,2017年的比例为54%,同期房贷收入比从17%增加到44%。
当然这个数据并不能反映真实的说明,而真实的情况是,许多人为了买房,选择通过其他渠道(消费贷、信用贷)来筹集资金——亦即是说,居民的房贷收入实际可能高出44%。
房价涨得比工资快,但生孩子还避免不了考虑养育孩子背后的医疗和教育费用。
在2017年,新浪教育抽样统计数据显示,学前教育阶段的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26%,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占21%,而大学阶段则占29%。 2017年,国內医院人均门诊费用为 257 元,人均住院费用 8891 元,日均住院费用 959元;其中公立三级医院上述费用分别为 306、13088、1334 元。
不过,生育的意愿下降,除了物质成本上涨外,培养孩子所需要的大量时间和精力,是许多步入职场的女性更需要平衡的机会成本。
在工业化城市化的时代,女性在职场的角色基本能够做到与男性同台竞争。正常情况下,女性从怀孕到哺乳再到孩子上幼儿园,至少需要额外3年时间去照料,这相当于3年內的职业晋昇机会和近一半的家庭收入,都不得不放弃——而正常情况下,一位职业女性的产假非常有限。
是一边上班一边看顾孩子?还是放弃职场当全职妈妈?有形和无形的负担无疑对生育意愿造成明显的挤压。
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问题、适龄妇女不愿婚育的问题,不是中国独有的。而许多全球有许多国家一直通过各种政策、经济的支持鼓励女性生育,对中国是有借鉴作用的。
比如发放生育补贴——
OECD国家普遍认为,家庭福利开支比例和生育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目前可行的福利补贴形式包括现金补助、托幼服务和税收返还等。部分国家政府补贴的福利开支非常高,比如在英国,能达到4.0%的比重。
比如大量兴建托幼机构——
由政府牵头兴建托幼机构,并鼓励私发展营托幼机构来支持生育,是基于幼儿入托率越高、社会生育水平就越高的考量。 2014年OECD国家的平均入托率为34.2%,其中丹麦入托率最高,为 65.2%。
比如立法保障妇女产假——
在1877年,瑞士为妇女提供8周产假,这是最早OECD国家立法保障妇女产假权益的第一例。 2016年,OECD国家育儿假平均为37周,即9.2个月。而产假之后还有时间更长的育儿假。爱沙尼亚的妇女可享受20周带薪产假和146周带薪育儿假,为OECD国家中时间最长的。
2018年,中国推行新个税改革,第二,将3岁及以上子女的教育费用纳入税前抵扣范围,金额为固定1000元/孩/月,这是继2016年推行“全面二孩”以来的又一鼓励生育的政策支持。
不过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现时正处于第四轮婴儿潮的关键节点,如果生育率持续低迷,生育堆积效应将加快消退的步伐,情况将更加不乐观。
全面开放生育,将生不生、生几个、什么时候生的权利还给家庭,是一个为时未晚的决定。于此同时加快搭建支持生育的体系——经济补贴、托育供给、就业保障,解决适龄家庭对生育这件大事的后顾之忧,才能让更多人想生,而且敢生。毕竟,一切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是从人出发,最终又回归到人的身上。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https://www.finet.hk/)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