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8年1月份,曾有記者探訪萬科(02202-HK)北京光熙長者公寓,該公寓位於光熙門北里小區,從該養老公寓門前的七聖路到北三環隻有3分鍾的步行距離,10分鍾以内可以步行到光熙門地鐵站,交通便捷。
這里之前是一個酒店,原為北控老年公司下面的資產,後來聯手北京萬科,改造成了一座擁有100張床位的養老機構。
公寓單人房間大緻有兩種,一種是20平方米左右的單人間,價格每月在15000元左右;另一種是40平方米左右的單間,收費在每月25000元左右。除了單人公寓以外,還有雙人公寓及多人公寓產品,收費標準併不一樣,一般會根據入住老人的狀況評估進行分級收費,價格從每月1萬元到4萬元不等,費用主要包含房租、護理費、餐飲費等三部分。
據了解,截至2018年1月,僅在北京市範圍内,萬科已運營的養老項目就有3個,準備運營的4個,另外還有10個在洽談中。未來兩到三年時間,萬科在北京區域將拓展約20個養老項目,基本完成養老初步佈局。
事實上,萬科佈局養老產業已有多年,併在全國幾十個主要城市經營百餘個養老項目,涉及多種不同的類型和模式。
2003年,隨園嘉樹項目取地,萬科開始探索養老項目的可行性。2011年,隨園嘉樹項目發佈,萬科正式宣佈介入,而2013年,CCRC隨園嘉樹、CB橡樹匯相繼面世。
隨後,圍繞著6個核心城市(北上廣深杭成),以及15個重點城市,萬科搭建起覆蓋全國的養老項目佈局,截止2018年,萬科的養老項目約為180個,床位超過8000個。
萬科總裁郁亮曾對外表示,萬科作為中國最大的房地產開發企業之一,以誠信、品質和創新而著稱。超過900萬的房主與我們保持著密切聯係,他們也將是萬科佈局養老項目一個很大的目標客戶群。
如今,萬科旗下的養老機構主要分三種類型:一是偏重高護理等級的機構型;二是側重於全生命週期的照護CCRC型;三是立足已有社區併輻射週邊客戶的社區嵌入型。
而值得註意的是,截止2018年,萬科的養老項目約為180個,基本都處於虧損狀態,但這似乎絲毫沒有動搖萬科做養老的決心。
對此,萬科也併沒有回避。2018年6月29日的股東大會上,萬科高層坦言「到目前為止,養老業務仍是萬科的摸索業務」。所謂摸索業務,即尚未找到合適的模式和盈利方式,需要進一步摸索方可獲得突破與進展的業務。
如此下定決心試水養老產業,或與萬科拓展房地產營銷產業鏈有密切關係。
儘管一再聲稱,「養老產業不等於養老地產,服務大於硬件」,但萬科的的確確是在通過自持社區、租售併舉等方式,在為老人提供養老服務的同時,銷售、租賃自身房產項目。
以萬科杭州隨園嘉樹項目為例,2017年,隨園嘉樹出售75平一房和110平兩房兩種戶型,均價16000元/㎡,全款購房享99折優惠。
除購買形式外,項目還有租賃的形式,租期15年,費用為售價的60%。這不禁讓人想起了2018年夏天曾被熱議的「萬科長租公寓」項目。看來,在長租公寓項目熱炒之前,萬科已經開始通過養老產業佈局長租公寓。
在或買或租的同時,業主每個月可根據自身實際需求定製個性化服務(不再收取物業費),小套服務2500元/月,中套3200元/月,大套3600元/月。
如此一來,萬科不僅在房地產銷售領域實現了創新,賣房、租房二者相結合;而且,還拓展了房地產服務鏈條,在物業費,精裝修後,將養老服務也變成房地產產業鏈條的一環。
通過試水杭州,萬科在養老領域開始深耕北京和上海,著重打造「城市級養老中心」和「嵌入式養老社區」,這是萬科養老的第二種思路。
在上海,萬科聯合上海地產集團、上海中醫藥大學,共同發起成立上海申養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申養」),專註於上海的養老運營服務。
作為上海申養產品線之一的「瀾悅公寓係列」,主要為活力長者提供集中式公寓服務。項目面積廣闊,環境優美,同時費用較高,基本要交150-360萬的「入門」費。
「與其等風來,不如先做更好的自己。」在第一個佈局養老產業,下手吃螃蟹的人里頭,萬科已經開始嘗出些味道了。
2018年,杭州隨園嘉樹項目已經扭虧為赢,併開始向全國各大城市進行拓展。作為一種全新的營銷模式和產業服務新鏈條,萬科式養老服務的確為房地產項目銷售,租賃開辟了新的可選途徑。
養老行業的本質,就是為社會大眾解決後顧之憂,能夠在安享晚年。
一名資深地產養老項目負責人曾算過一筆賬,目前北京已開業的養老機構床位費普遍都在4000-6000元/月,如果加上護理、餐飲,超過萬元非常普遍。特别是這兩年地產企業投資的高端地產養老價格都不低。
比如位於雙井的恭和苑,老人的餐飲、護理等各項費用平均每月都在10340-33680元不等;遠洋·椿萱茂(北京青塔)老年公寓單人間自理老人月費平均是9600元,護理費根據老人需要護理程度分級收費,區間是1500-8000元,失智老人照護還要加收1000元照護費用,若再按照每個月3000元的餐費標準,每月費用至少1.5萬元。
北京市退休人員養老金平均水平近4000元。每月至少1萬元以上的養老支出,對於一般的市民家庭來說是一筆巨大的開支,難以承受。
更為嚴峻的是,隨著人口老齡化逐漸加深,以及物價上漲,成本支出的增加,在萬科等高端養老機構的示範下,一些原本做「平價」養老機構起家的企業也開始向高端化的路線轉型。不少養老機構已經出現「退休金不足養老費用」的現象。
而對於獨生子女一代來說,家里對應著4位老人,還要有孩子撫養支出。養老市場服務參差不齊,價格居高不下,父母養老已經成為了他們沉重的家庭負擔。
換言之,萬科式養老服務併不能滿足普通家庭的養老需求。同時,萬科等房地產企業佈局養老產業,刺激了整個行業費用支出水平,這顯然是與社會實際需求相背離的。
究竟是一種房屋銷售模式的創新,還是養老服務模式的創新,這已經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創新應該給大眾帶來福利,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標榜新觀念,新標準,通過資本運作擡升服務價格。
或許,房地產企業們盯準的都是所謂高淨值用戶,而非面向普通民眾。但是,當一個社會投入如此多的資源服務高收入人群的時候,留給普通大眾的可選資源相對就會少很多。換言之,為了爭取更好的服務資源,普通收入人群為養老的支出也必然會更多。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