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九屆年會”於2019年2月16-18日在黑龍江亞布力舉行,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出席並演講。
王小魯回顧歷史稱,2000年到2018年,我國GDP實際增長了3.8倍,但M2增長了12.6倍,“這是一個非常大幅度的貨幣供應的增長。實際上中國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絕不是僅僅從2008年開始的,而是長期以來就一直在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而且貨幣增長遠遠高於GDP增長”。
“現在中國經濟面臨的一系列結構問題,是長期以來的貨幣寬鬆帶來的”,王小魯表示,其中一個嚴重的問題是債務不斷上升,杠桿率過高。此外,由於投資過度,再加上包括政府在城市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資,其中有很多是沒有經濟效益的,宏觀效率也不高的投資,恐怕有相當一部分是無效的投資,“實際上是浪費”。
在他看來,上述情況導致了我國經濟面臨結構失衡問題,“從2016年到現在,GDP增長從10%以上在往下降,降到去年按官方統計是6.6%,我是不太認可這個6.6%,我認為實際情況要比這個要糟糕很多”。
部分觀點認為,目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應暫時放棄結構調整、去杠桿等政策,先顧短期,把經濟拉上來。王小魯並不認同此種說法,“我們面臨的是結構性問題,想用總量調控的方式來解決結構問題,是無效的”,“寬鬆的貨幣政策對於刺激經濟增長帶來的積極作用越來越小,現在幾乎看不出來,但是消極作用非常明顯,即多發的貨幣跑到房地產市場,形成了房市泡沫,還帶來了其他的問題”。
王小魯認為,用短期宏觀政策來解決中長期的結構問題,恐怕會是適得其反,造成更大的金融風險和結構失衡。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