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国内网约车领头羊滴滴裁员并被爆出2018年亏损逾百亿元后,国内首批进入网约车领域的易到也到了“生死攸关”的紧要时刻。即便是拥有上亿用户的体量和绝对市场占有率,他们依然未摆脱亏损的窘境。而曹操、首汽、神州、美团这些之后跟进的企业,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行业市场寒冬,网约车像一只囚禁迷宫的困兽,难寻出路。
经过前几年疯狂的补贴大战和激烈的市场争夺后,网约车行业渐渐趋于稳定,强监管下,丧失原有建立起来的市场优势,网约车市场会何去何从?谁会是留下的王者?
网约车强倒贴
从网约车诞生伊始,红包补贴就成为竞争中最有效的方法。利用红包吸引用户、补贴拉拢司机成为网约车市场起初的策略。实施大幅优惠依然能够获得用户的青睐,只是“性价比”已经远不如从前。
如果说烧钱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乘客出行习惯,起到实现网约车市场对用户的“启蒙”作用,那么经历了长久的烧钱战之后,受众用户早已疲软。随着用户使用网约车的习惯逐渐养成,近期各平台靠烧钱补贴产生的效果早已没有当初明显。一旦“热度”褪去,市场又陷入紧缩和盘整状态。
依靠补贴建立的市场不是长久之举。随着乘客对网约车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升级,优惠券等形式的补贴吸引力越来越小。另一方面依靠补贴的烧钱模式涉嫌“低价扰乱市场”,触及市场规则和制度边界,监管部门就此出面。
网约车市场从以往的“拼价格”,过渡到如今的“拼服务、拼安全”。经历了“烧钱”混战“洗礼”后,网约车市场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刺激性竞争。进入以“安全至上,服务为主”的质量竞争时代。不过这种理想中的健康发展方式时常崩溃。
网约车频遭诟病
1.安全预警长鸣
2018年,网约车遇监管强年,随着一大批不合规的网约车被清除,行业竞争依旧激烈。网约车的发展面临更多不确定性,行业格局被打破。
这一年顺风车事件甚嚣尘上,风波不断。对于在网约车中排名靠前的滴滴来说,在这一年中更是经历了诸多磨难。平台恶性安全事件打乱了滴滴原有布局,短时间里如何推动网约车合规进程充满挑战。
因“安全”问题,网约车弊端隐患显现。从起初的空姐遇害到之后的温州乐清女子遇害,多起恶性事件的发生,促使滴滴“安全问题”陷入用户信任危机。随着网约车负面事件增加,市民呼吁网约车行业必须规范管理。
就滴滴来看,平台对司机的招募要求较低。
据公开消息披露,滴滴司机注册平台中,对快车司机的招募信息显示,在北京地区滴滴快车司机注册需要实行实名制,提供身份证、驾驶证和行驶证,同时需无犯罪、无酒驾等严重交通违法事故,一般审核期限为3至5天。
而顺风车车主的申请条件则相对宽松,根据滴滴APP招募顺风车司机信息显示,需身份证、行驶证、驾驶证均真实有效,且驾龄需在一年以上,审核时效最快为48小时,而新车或新驾照则需要7至14天。
受舆论压力,滴滴公布了顺风车整改措施。主要针对车主审核和社交化功能,包括隐藏双方头像、关闭评论、引入车主人脸识别、在APP中增添紧急求助按钮等具体改动。与此同时,滴滴已与公安部门展开了紧密合作,对车主进行背景筛查,排除犯罪记录人员、在逃人员、吸毒、精神病等人员进入平台,只有通过审核,才能在平台上接单。
同时监管部门也加大监管力度。
2018年7月发布的《北京市查处非法客运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根据《规定》,“在北京未经许可擅自从事或者组织从事巡游出租汽车客运经营、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客运经营的,京车京人平台证三证不全,都将被扣押车辆。”
由于非京牌车辆在之前的排查中多已陆续清出,这次受影响最大的是非京籍司机和 “双证 ”不全的网约车。(“双证”,一是指司机要有网约车驾驶证,二是指车辆需变更为营运车辆。一旦查到不合规的,会被责令停运、扣押车辆、处以罚款。)
随着各地相继出台网约车管理细则,政策之下,大批不合规的网约车正在被清理出局,严格的执法力度直接减少了司机出车量。不仅是滴滴,神州专车、首汽约车、易到用车等平台均受到运力上的强力冲击。
在网约车布局下,原本最有胜算的滴滴没有料到,在最不应该、也是最要紧的安全问题上出了状况。
2.传统车企布局网约车
随着网约车市场规模的扩大,网约车的竞争态势也在不断升级。特别是当滴滴处于调整阶段,入局无非是最好的时机。
而传统车企受市场增速放缓面临转型期。入局网约车是传统车企寻求多元化的商业模式以及新的增长突破点。
2018年初以来,跨界进入网约车行业的包括美团、高德、携程以及重新入局的易到,再加上此前深耕多年的神州、首汽、曹操以及嘀嗒,更多传统车企如上汽、大众、宝马等新车企加入战局,使得整个网约车市场进入混战局面。
随着网约车监管趋严,为行业大洗牌创造了机遇。网约车开始注重优化结构。各大打车软件开始从渠道端转向服务端,通过纵向深化用户体验来增强粘性,保障司机和消费者用户量的稳定增长。
3.网约车中高端升级
各大平台中网约车玩法各不相同。“专车”“豪华车”等中高端服务的车辆合规率较高,被清退的绝大多数是“快车”“易达”等满足基本出行服务的产品类型,中高端服务的单量占比在各家平台中很有限。
当多数满足基本出行需求中不合规车辆被清退后,网约车不可避免地走向中高端化。在传统出租车“减少”了一个有力竞争者的同时,市民基本出行的需求再次“供不应求”。
因此网约车问题就此显现出来。原本在打车中“秒到”、“秒接单”的快车用户,进入打车难的困境之中。清退不合规车企,导致“打车难”问题出现,短时间内无法避免。2018年曾在滴滴出行内部整顿期间,停运一周的夜间中,因打车难,黑车、黑摩重现江湖,人们在路边聚集打车和被随意加价再次出现。相应的也就造就了“专车”司机猖狂。
财华社采访到一位曾使用过“曹操专车”的用户。
Y女士:出行是几天之后的计划,考虑到出行当天时间因素,提前在某旅行网预约了“曹操专车”,当时的预约价钱是100元左右。出行当日,师傅也是正常时间到达。只是令人不悦的是,在即将到达机场,经过收费站时候,师傅提出要我自付过路费10元。
财华社:那您付了吗?
Y女士:没有,当时曹操的司机师傅问我有没有带现金,我说没有,他说那就从卡里扣除了。我说好。之后他还把当时的过路发票单递给我。
财华社:当时没有觉得不对劲吗?
Y女士:在车上的时候就觉得不对了。我预约的车是预定单,在当时下单的时候,平台就应该会把过路费这些所需的钱增加到预付单里了,不该出现临时加价。
财华社:后来是怎么确认司机师傅临时加价的?
Y女士:下车之后我就联系到下单的旅行网站,沟通之后,旅行网站平台将司机师傅加过的多余的钱退给我。
显然中高端升级暴露了网约车的弊端。
网约车升级,平台全力谋计
在网约车市场的艰难时刻,想要超越同行业的车企,网约车市场真是千方百计。
2018年12月,宝马正式在成都运营网约车业务,并且获得了中国首张外资网约车牌照。这意味着,宝马成为了第一家在中国拿到网约车牌照的跨国汽车制造商。
嘀嗒采用“推荐奖"方式,将出租车司机变成了自己的地推人员,推荐一名司机加入嘀嗒就奖励50元;推荐一名乘客注册嘀嗒则奖励10元。由于司乘两端都有优惠,司机们主动当起嘀嗒地推的热情很高,乘客们往往也乐于接受。
“曹操出行”升级之后,除了专车之外还将覆盖同城寄送、旅游出行、企业出行等业务板块。从新增加的业务中可以看出,此次曹操专车升级之后更细分了市场,类似针对细分市场和人群的举措。
易到用车,为了提供更丰富和个性化的体验,易到采用抢单模式进行司机和乘客的双向选择。司机为了能多赚钱,会尽量多抢一些大的单子,比如去机场接送的单子,这样就能钱多活少,跟车辆分配无关,抢到一单赚一单。除了努力抢单,还要好好表现,争取更多被乘客“翻牌”的机会。
神州专车,司机都是等系统派单,只要收到派单,无论远近,都会按要求去接乘客。系统不派单的时候,司机就会停下来等活,因为神州专车对司机管控都比较严,空驶的话得自己付油费,空驶多了还可能被处罚,出力不讨好。好在司机的专业程度和乘客的整体素质比较高,所以乘车的体验还不错。
与其他网约车运营思路不同,2018年年底,高德既没有自己的司机又没有自己车辆的情况下,通过直接接入滴滴、首汽约车、曹操专车等主流平台,提供一站式出行服务,为乘客提供出租车、快车、新能源车、专车等多种不同价位的出行选择。
对于千里眼的支付宝来说,这样的远见不能少。显然网约车的大蛋糕谁都想挖一勺。
2018年12月,支付宝官微宣布“高德打车”支付宝小程序也可以一键呼叫9大平台的网约车了,同时还推出了很多优惠措施。这样的方法,不但能够最快叫到车,促使平台价格和服务上的合理对比,同时省去了用户下载多个打车软件的尴尬。此外,网约车领域的“天猫”呼之欲出,滴滴、嘀嗒等网约车巨头都已经加入“开店”了,网约车市场格局或将因此改变。
总体来看目前网约车平台正在扩大运力和全力获客两方面开始发力。对于通过吸引社会车辆加盟形式的网约车平台而言,通过给司机补贴、给乘客优惠,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一定数量的司机加盟(增强运力),扩大用户的规模。不过盲目的扩张只会带来弊端。
以曹操为例。曹操出行这样的自营网约车平台,每一辆车都需要自行购入,司机也需要专门招聘,在现在人车合规的行业规定下,想要短时间内新增大量运力并不现实。特别是曹操出行背后的吉利集团,也在面临销量开始放缓的局面,其目前最首要的任务显然不是加码曹操出行。
据吉利汽车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其2018年12月的销量为93,333辆,较去年同期减少约39%,环比2018年11月的销量,也减少了约34%。这一情况能否在2019年的一季度得到缓解,吉利汽车应该也心里没底。
“对于曹操出行这样的小众网约车平台而言,它与滴滴等最大的差距不是钱而是积累。滴滴过冬确实为国内网约车平台带来了机会,但滴滴在拥有每天上千万订单所积累沉淀下来庞大数据,以及建立的先进调度系统和机制来看,这也是目前滴滴最核心的竞争力所在。它的存在,让滴滴拥有了异常强大的护城河。其他网约车平台想要趁滴滴当前状况弯道超车,恐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前滴滴进入发展困难期,给竞争者留出了充足的机会,而如何抓住这次机会,成为众多网约车平台最先考虑的问题。寒冬强流下,行业下沉,市场危机,网约车何去何从?谁会存活下来?
未来网约车市场何去何从?
1.能源化 +智能化
就当前来看,平台化是网约车的发展方向,那么“智能化”则会是网约车的发展趋势。背靠汽车租赁、整车制造起家的网约车企业,需要轻量化资产投入,基于用户数据拓展业务模式。
从经济性和环保角度分析,网约车运力将逐渐被油电能耗更低、经济性更高的新能源车替代,“新能源化”趋势已成定局。除此以外,随着自动驾驶技术在共享出行领域的商业化尝试,网约车市场将面临颠覆性革新。“智能化”不可逆转的成为未来大趋势。自动驾驶移动出行车队可以迅速积累数据,为训练适应多场景的AI算法提供大量输入,加速无人驾驶汽车的成熟。
2.政策影响网约车发展
受消费升级、移动支付普及及影响用户出行习惯变化的经济、技术、社会多种因素驱动,政策是影响共享出行发展的关键。
而限牌政策和拥堵路况削弱用户购车意愿。以北京为例的出行限号,限制了消费者的用车频率,外加油价、购车保险、保养等养车成本的增加,网约车成为出行首选。
2016年,交通部颁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指出网约车是顺应互联网共享经济趋势的产物,但要限制其无序扩张,整体遵循“总量 控制”的原则,对于网约车市场定位和车辆安全进行规范和要求。交通部出台政策后,地方也针对本地情况,陆续自主制定网约车细则,明确对于车辆、驾驶员和运营资质要求。
网约车新政减少了网约车无序增长造成的负外部性影响。政策的颁布将使得网约车行业的竞争从无序走向规范,然而网约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车辆共享。网约车是结合了出租车互联网的模式,在政策的推动下,未来划地而治的B2C类出租模式优势显现,而C2C共享模式则受到政策调控冲击。
3.未来网约车市场持续增长
随着网约车政策不断完善,未来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出行需求大,全职司机数量多,但相应的管控效果最为显著。无论是从政策制定还是政策执行层面,都将成为重点区域。
从已经发布的网约车政策来看,一线城市的政策合规难度最大,其中深圳已限定只有新能源车可以申请网约车资质。二线城市呈现两级分化,部分城市如南京、杭州等较为严格,而部分城市如武汉等政策严格程度一般。未来随着新能源车辆的推广应用和限牌政策的出台,预计未来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网约车政策将会继续收紧。
而三四五线城市中,因出行需求较少,全职司机数量少,网约车运力供应以非高峰期兼职司机为主,规模有限,合规监管收紧的作用较小,因而监管环境相对宽松。
随着网约车平台的增加,网约车细分领域逐渐成型,作为整体汽车行业及移动出行行业的缩影,“智能化”外加“新能源”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核心技术的完善及商业模式的落地,再贴切国家政策的同时,留下来的必将是王者。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https://www.finet.hk/)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