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热门搜寻:

团队拆分,投资100亿,小米发力芯片研发赶超华为
原創

日期:2019年4月3日 下午6:19作者:李长祥 編輯:李雨谦

前言:

4月2日,小米集团(01810-HK)宣布新一轮组织结构调整。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松果电子团队进行团队拆分,其中,部分团队分拆组建新公司南京大鱼半导体,着重于AI智能和IoT(物联网)芯片研发,松果电子团队仍专注于手机芯片的研发。

值得注意的是,自港股上市以来,小米科技进行了一连串的架构重组。从添设集团参谋部、组织部,到手机部品牌与人员拆分,再到如今的芯片研发团队拆分……小米科技越来越重视资源整合,以及对核心技术的掌握。

仅仅几年的时间,小米便已经从一个创业型公司成长为一家科技龙头企业。随着2018年成功赴港上市,小米科技有望入选“2018年港股百强”名单。

团队拆分,投资100亿,小米发力芯片研发赶超华为

试水IoT芯片,持续发力物联网,谋求弯道超车

早在3月7日,小米科技便宣布成立AIoT战略委员会,意在加速集团“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的落地。此次松果科技团队结构调整,正是这种意图的体现。

经历集团初期的较快发展后,尽管平台快速壮大,却也留下了诸多的“后遗症”。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品牌力较弱,主打性价比导致小米的利润空间有限。此外,研发能力则是小米的另一个缺陷。对比华为,正是因为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够做大销量,进军高端。

此外,小米一直引以为傲的IoT(物联网生态)尽管体量很大,却十分松散。加之产品较为低端,品牌认知度较差,尽管布局很广,但缺乏足够的行业竞争力。

此次独立分拆大鱼研发团队,实际上就是在半导体芯片行业大趋势之下的顺势而为。

眼下,小米IoT平台日活设备总数超过了1000万,已经到了“深加工”的阶段。及时调整组织架构,进行业务分拆、独立融资,有助于进一步整合IoT平台资源,推进平台独立融资,获取收益。

而从研发角度来看,与手机芯片的研发不同,IoT芯片对研发周期的要求较短,在许多家用电器中可以互联互通。这与小米的AIoT布局是相符的,将其独立研发有助于深化集团物联网布局的发展空间。

团队拆分后,小米仅持有南京大鱼半导体25%股权,而团队集体持股75%。不难看出,小米有意走华为式路线,通过员工持股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创新。

当然,集团持股仅25%,也为大鱼团队独立融资留足了空间。如此,便于团队接纳更多的资金、技术与合作,加快小米自主芯片研发进度,掌握核心技术。

团队拆分,投资100亿,小米发力芯片研发赶超华为

一位小米集团的人士表示,眼下大鱼团队正在对接多家投资机构,最快的几家尽职调查已经做完了。

随着技术研发领域逐渐进入“深水区”,以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小米或将持续推进自身组织机构的调整,并在集团层面从各个维度持续加大对核心技术的投入。

“港股百强”科技第一股?小米4月份惊喜不断

实际上,小米科技在核心技术领域,特别是自主芯片研发上的布局由来已久。

2014年10月,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北京松果电子有限公司成立。松果电子团队主要致力于为小米提供智能终端的核“芯”技术,聚焦聚焦智能手机SoC开发,已形成智能手机SoC设计、验证、测试等工程化开发能力。

不过,相较于华为技术研发团队,松果电子团队的研究成果并不理想。目前也只是从一些研发难度较低的领域切入,如智能电视等家居平台设备。

在智能手机芯片研发领域,仅在2017年推出一款主要聚焦中低端手机的澎湃S1处理器。其后,由于功能不稳定等因素,澎湃S1逐渐被弃用。

目前,在智能手机系统级芯片研发领域,能够将CPU、GPU、RAM、通信基带、GPS模块等整合到一起,设计出智能芯片的头部企业有高通骁龙、华为麒麟、联发科等。

正因为如此,在上市后发布的首份年报中,小米宣布将在未来的5年内,持续在AIoT领域投入累计超过100亿元,谋求追赶华为、高通。

近期,网上开始曝光小米澎湃S2芯片的信息,或将首次应用在小米8C上。通过整理网上信息,澎湃S2或将采用业内最先进的7nm制程,安兔兔跑分22万,比高通710强45%,比麒麟970强20%,综合实力相当介于高通835和高通845之间。

如果消息属实,那么澎湃S2的研发成功意味着小米已经掌握了AI芯片设计研发的核心技术。小米也将成为继高通、华为、苹果、三星之后,第五个拥有自主旗舰芯片的厂商。即便是与业内顶尖芯片相比,小米也只存在一代的差距。

团队拆分,投资100亿,小米发力芯片研发赶超华为

拥有中高端自主芯片,无疑将赋予小米在运营、销售上更多的主动权。当然,小米科技的研发能力不仅体现在AI芯片的研发上。

4月1日,在小米“爱信不信”直面会。小米科技一口气发布20款超酷新品。除了小米9王源限量版、小爱同学、小米扫地机器人之外,同期发布的还有小米火箭(长27米,近期将发射)、空调、电视等产品,彰显平台强劲的研发能力。

多家评级机构维持小米的“买入”评级

在小米科技发布的业绩报告中,2018年,小米集团全年总营收1749亿元(人民币,下同),净利润135.54亿元,经调整后的净利润为85.5亿元,同比增长59.5%。

报告期内,小米智能手机实现营收1138亿元,同比增长41.3%。根据IDC统计,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4.1%,而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达1.19亿台,同比逆势增长29.8%。

据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18年,经过调整后的小米科技净利润为85.5亿元,略高於本网早前综合8间券商介乎80.95亿至85.3亿人民币之预测。

摩根认为,目前小米集团的估值不高,预期平台2018年至2021年间的凌厉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为34%,给予小米科技股票“增持”评级。

同时,看好平台多元化发展的成果,以及在互联网服务行业,物联网领域的长远潜力。

同期,里昂发表报告称,小米集团四季度业绩表现符合市场预期,收入同比增长26.5%,较里昂银行预期高出了7%。同时,物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5%,好过预期,主要是受到电视及手提电脑销售所带动。

2019年,随着小米智能手机新型号的发布,手机销量将会获得进一步提升,物联网的增长亦会维持强劲。里昂将小米科技2019及2020年的盈利预测上调5%,目标价由原来的14.97元上调至16元,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团队拆分,投资100亿,小米发力芯片研发赶超华为

随着“双品牌”战略的实施,小米主力机型价格有望提升。而借助于品牌营销、线下渠道、物联网以及海外市场等领域的不断推进,2019年集团营收有望进一步提升。

当然,在商用5G即将来临的背景下,消费者观望情绪逐渐浓厚,而由于核心技术的缺失,小米手机很难在功能创新上给用户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也是制约集团发展的重要因素。

结语

五年前,因为销量问题,小米错失了品牌独立拆分的契机。五年后,小米科技进行了一系列机构和品牌调整,在给人耳目一新的同时,希望能够为平台升级带来切实的效果。

或许,小米科技真正需要的是观念转变,即“饥饿营销”等运营为主已经成为过去。品牌拆分,结构调整之外,面对友商们的竞争,小米必须要意识到自主知识产权的主要性,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营收的平稳、较快增长。

作为民族品牌的佼佼者,小米入选“2018年港股百强”的概率非常大。小米能否成为“港股百强”中的科技股“一哥”,请大家密切留意2019年5月24日(星期五),由香港财华社在深圳中洲万豪酒店主办的“港股100强”,共同为见证属于小米的荣耀。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https://www.finet.hk/)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

相關文章

4月3日
单月净流失22万用户,联通宽带业务这么“惨”?
4月1日
餐饮股“一哥”让位?呷哺呷哺净利润4.75亿元只排第二
3月30日
3月份房租环比上涨290元,北京租房进入旺季
3月28日
携号转网13年,转网用户仅167万,中国移动用5G抢人
3月25日
年报隐藏416亿元利润的招商银行,何时释放?
3月22日
营收3700亿,增幅仅3%,中国电信怎么了?
3月21日
投资6000万,亏损近15亿,为什么出事的总是光大?
3月20日
大赚335个亿,中国中铁跻身房企前20
3月20日
万科被骂“土匪”!开盘卖出5个亿,问题频发业主抓狂
3月20日
筹资13亿元,需求爆发,光伏企业高成长红利要来了?

视频

快讯

17:23
外汇局:截至2024年3月末中国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178270亿元人民币
17:14
余伟文:与内地金融管理部门积极探索进一步扩大以在岸债券作为离岸市场抵押品适用范围
17:12
外汇局:一季度来华证券投资净流入322亿美元 为近3年来季度较高水平
17:04
央行:着力推动已出台金融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7:03
国家外汇局:2024年一季度中国经常账户顺差392亿美元
16:56
香港金管局:5月份港元货币供应量M2及M3同比均上升1.5%
16:54
香港金管局:5月份新申请贷款个案按月减少16.1%
16:45
香港5月底外汇基金总资产为39791亿港元
16:27
舒泰神:注射用STSP-0601获得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
16:26
两部门:延续实施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