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H市場2019年一季度業績披露步入尾聲,能首季實現「開門紅」且榮獲「國家隊」大舉增持的上市企業,僅中國中冶(01618-HK、601618-CN)一家。
截至2019年3月31日,中國中冶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為631.07億元,同比增長14.37%,歸屬股東淨利潤為17.67億元,同比增長6.38%,毛利率12.70%,同比增長6個基點,累計新簽合同訂單為1821.2億元,同比增長5.3%。實現了2019年首季「開門紅」。與此同時,據Wind數據統計,2019年一季度國家隊(證金公司、證金公司資管、匯金公司及匯金公司資管四大投資基金)增持了64家公司。其中,中國中治被國家隊大舉增持了6.35億股,排名第一位。
國家隊作為股市中大資金的代表,其增持或者新進的標的股,均具備較高的安全邊際。而中國中冶能讓國家隊大舉增持,除了股價具有較低動態的估值外,公司穩健的業績增速、良好的財務狀況、充足的在手訂單及可持性發展前景等因素,也是引起垂青的地方。
中國中冶核心業務工程承包(冶金工程)近年來受環保改造、結構調整和市場轉型升級的影響,冶金市場景氣度併不佳。在復雜多變的競爭環境下,公司以冶金工程為主業,積極拓展房地產開發、資源開發及裝備製造等業務。
截至2018年底(如圖1所示),中國中冶的各主業分别實現營收、同比增速佔總營業收入的比重(不考慮分部抵消):工程承包實現收入2583.31億元,約佔總營業收入比重的87%左右;房地產開發實現收入為228.70億元,佔總營業收入比重的8%左右;裝備製造實現收入為69.88億元,佔總營業收入比重的2%左右;資源開發實現收入為52.83 億元,佔總營業收入比重的2%左右。從主營業務收入比重上看,公司擺脫了過往單一業務模式,形成多元化業務結構,有效化解冶金工程市場的風險,促進了公司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從在手的訂單上看,公司目前的新簽合同訂單為6749.6億元(包含2019年Q1),是2018年全年營業收入的2.3倍左右,在手訂單相對充裕。另外,從公司2019年第一季度新簽的訂單上看,冶金、房建、基建及其他工程新簽合同金額分别佔工程承包業務新簽合同額12.8%、52.8%、20.3%及14.1%,核心業務冶金工程佔比保持較低水平,公司多元化佈局成效明顯。
除此之外,公司受益於「一帶一路」倡議及借助多元化業務佈局的優勢,港澳台及海外收入比重也逐年遞增(如圖2所示),海外佈局的成效也逐步顯現。截至2018年底,公司港澳台及海外業務營業收入從2016年的124.29億元增至2018年的225.19億元,年復合增速高達34.60%。
截至2018年底,中國中冶的新簽合同訂單從2013年的2243億元增至2018年的6657.44億元,年復合增速為24.30%,增速高於建築工程的其他央企。隨著新簽合同訂單不斷高走,公司營業收入及歸屬股東淨利潤連續5年保持正增長的態勢(如3下圖所示)。若從2019年一季度業績表現及在手訂單上看,中國中冶的營業收入有望實現6連增的態勢。
從盈利指標上看(如圖4所示),公司毛利率整體維持在12.5%-13.0%的區間内,整體毛利率波動併不大,基本與行業平均值持平,這主要是受公司核心業務冶金工程所處的市場毛利率普遍較低及期間内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影響。淨利率方面,公司2013年1.52%提升至2018年的2.61%,這主要得益於公司期間内積極推進降本增效的策略所緻。
從費用上看(如圖5所示),中國中冶近幾年的費用管控取得不錯的成效,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在提質增效的工作上下足了功夫。截至2018年底,公司銷售費用從2013年的16.37億元增至2018年的21.09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5.4%,年復合增速低於同期營業收入年復合增速的7.4%,歸屬幅度淨利潤年復合增速的11.63%,財務費用從2013年的44.6億元降至32.52億元,管理費用從2013年94.49億元降至2018年85.69億元。
2013年以來,中國中冶為優化產品結構及市場結構,提升市場核心競爭力,公司加大了研發投入,從2013年20.13億元增至2018年的83.13億元,年復合增速達32.79%,遠高於同期的營收及淨利年復合增速(如圖6所示)。特别是,公司著重加大在新興產業領域研發投入力度。在2015年,中國中冶就以科研帶動實業為主基調,設立了六個研究院(管廊技術研究院、海綿城市技術研究院、美麗鄉村與智慧城市技術研究院、主題公園技術研究院、康養產業技術研究院及水環境技術研究院),加速在新興市場的佈局同時,打造出技術壁壘,提升在行業的話語權。
2015年5月22日,由管廊技術研究院主編的《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範》(GB 50838-2015)正式施行,對地下管廊的定義/規劃/設計/施工/驗收及維護管理等關鍵技術内容進行明確的規定,彰顯公司在地下管廊領域的技術優勢與話語權。此後管廊技術研究院繼續參與《綜合管廊運行維護及安全技術標準》、《現澆混凝土綜合管廊》等多項國家標準。同時,針對地下管廊在施工和後期維護運營方面的技術難點,管廊技術研究院研發和應用了「裝配式管廊」和「管廊機器人+VR 動態觀測技術」等,對地下綜合管廊的成本控製和運營監控帶來明顯技術提升,業内產生較大影響。截止2018年底,公司已累計中標PPP和施工總承包管廊項目里程超千公里,累計中標合同金額超千億元,國内管廊市場繼續保持領跑地位。
除了城市地下管廊領域外,公司在主題公園、水環境綜合治理、美麗鄉村與智慧城市、康養及其他新興產業領域均取得不錯的成效。如在主題公園領域,公司已是全球最大的主題公園建設承包商,及國内唯一一家主題公園專業設計院的企業。
隨著國内大力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建設的發展,聚焦新興產業領域發展的中國中冶,有望借助政策紅利及市場發展機遇,為公司打造出新的業務增長點,進而提升多元化業務結構,增強公司盈利能力。
5月24日(星期五),作為權威性與公信力併重的香港上市公司排行榜——港股100強,將在深圳中洲萬豪酒店舉行頒獎典禮,且揭曉2018年度獲選企業的榜單。
據財華社查閱港股100強過往的榜單獲悉,中國中冶曾在2016年度榮獲「綜合實力100強」獎項。那麽,中國中冶能否憑借「近5年最佳業績」的業績表現,再度衝進「港股100強」,大家拭目以待了。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