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电商冲击下,老牌百货店不得不另谋出路,寻求业务的多元化发展。
据百盛商业集团有限公司(03368-HK;以下简称:百盛)公告,5月13日,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江西百盛中山城百货有限公司收到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发出的中标通知书,确认附属公司按投标价约人民币4200万元(首年度)赢得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地铁1号线八一馆站上盖物业的租赁竞标。
南昌地铁1号线八一馆站上盖物业的总建筑面积约4.29万平方米,预期租赁年限为12年且可重续3年。
对此,董事会在公告中表示,相信租赁将对公司的日后发展带来正面影响。
转型新零售,继续发力美妆板块
事实上,这次的物业租赁,也只是百盛向多元化零售业态转型的一个小缩影。
作为时尚生活的领先零售营运商,百盛品牌在九十年代进入北京市场后,现已在中国30多个主要城市运营管理包括百货店、购物广场、城市奥特莱斯、超市及餐饮门店等零售业。
而近几年,为更好把握市场商机,百盛开始专注于从传统百货店向多元化零售业态转型的策略。
2018年5月,百盛开设了独立概念专门店“Parkson Beauty”,并于长沙国际金融中心正式开业,深受客户好评。首战报捷后,百盛又将青岛的一家百货店转型为第二家“Parkson Beauty”门店,于2018年9月底开业。
除独立概念门店外,百盛还于美妆板块推出了新品类,即位于长沙国金中心的PLAYUP,共聚集了110多个品牌及1500种产品,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美妆产品及服务。
从效果来看,美妆板块在业务中暂露头角,且表现持续出色。
据年报,2018年公司的商品销售总额约为122.85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其中特许专柜销售占商品销售总额的81.1%,仍然是销售主力,余下的18.9%则来自直接销售。
其中,化妆品与配饰类别占商品销售总额约48.0%,时装与服装类别占约43.3%,化妆品与配饰类别开始取代时装与服装类别成为商品销售结构中的最大贡献来源。
另外,百盛的另一重点板块则为餐饮,其主要餐饮品牌哈肯铺的业务版图持续扩大,在上海的黄金地段开设十家新店。该品牌的生产流程将简化为由中央厨房系统生产并即日送货至门店以供销售。精简的生产流程将减少资本支出、租金负担,并透过标准化提升产品质量。
关店止损,零售市场呈放缓之势
种种迹象表明,传统的百货商业模式正在走向末路,这或许也是当下百盛为何急于向多元化变革的缘由所在。
据东方财富统计数据显示,从业绩方面来看,百盛营业收入在2010年-2012年保持稳步上升,由38.19亿元增长至45.47亿元。其中,在2011年其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14.27%,增速最为强劲。
根据百盛2011年财报显示,2011年,百盛在中国的34个城市拥有52家百货店。当年营业收入为43.64亿元,归母净利润达到11.23亿元,是公司的“高光时刻”。
但从2012年起,百盛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度净利下滑,净利润同比下滑24.24%至8.51亿元。2012年到2015年,百盛集团净利润连年下降,2015年净利润甚至一度亏损1.86亿元。2016年通过出售其全资中国附属公司的全部股权及相关股东债权的方式实现净利润1.47亿元,扭亏为盈;2017年的经营情况并未有所好转,该年度净利润再度亏损1.36亿元。据百盛最新公布的财报显示,2018年该集团归属母公司权益持有人净亏损为7928万元。
电商对传统百货业的冲击和蚕食加剧,在营收和净利润均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对于百盛而言,关店可能是最直接的止损方式。
因而,在2012年,百盛开始关闭位于上海虹桥的第一家店,随后不久,位于贵阳的金凤凰店也被关闭,而截至2018年年底,这一波“关店潮”都尚未停止。
总结:
展望未来,尽管面临市场下行压力,百盛方面相信凭借多元化零售业态、提升品牌及产品种类以及拓展全渠道营销为核心的转型战略,公司仍可保持韧性实现稳定增长。
但目前来看,网络零售市场的贡献占比逐渐加大,同时随着品质消费的升级以及免税店更为优惠的价格优势,美妆旅游零售也进入了蓬勃发展期,传统百货店的转型步伐能否跟得上瞬息万变的需求变化?定位是否清晰准确?这一系列问题恐怕也是百盛需要认真思考一番的。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https://www.finet.hk/)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