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5G時代來臨,各運營商都在積極佈局5G產業,中國電信也不例外。
據《國際金融報》報道,5月17日,第50個「世界電信日」,中國電信(00728-HK)對外宣佈,計劃在上海建設近2萬個5G基站。目前,其已經完成全市的精準規劃,預計2019年底,將完成首輪5G基站建設。到2020年,將基本形成覆蓋上海中心城區和主要城鎮的5G移動網絡。
較早前的5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11月底前在全國全面實施「攜號轉網」,這意味著比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年底前在全國實行攜號轉網,進度又提前了一個月。
不難看出,隨著5G時代的加速到來,攜號轉網的進程正在不斷加快。工信部此舉意在打破移動、電信、聯通各自地盤相對鞏固的局面,讓三大運營商充分競爭,在5G時代為用戶帶來更加優質的服務和便利。
攜號轉網推行,中國電信或成行業内最大赢家
國際上,長期以來,「能否實現自由攜號轉網」是國際電信聯盟看待一地區電信業是否有效競爭的重要指標。
目前,全球已經有數十個國家或地區實現了攜號轉網。其中,新加坡早在1997年便已經實現了攜號轉網。而歐盟則要求各成員國在2003年7月25日前必須實行,美國FCC也要求運營商在2003年2月4日正式執行。東亞的韓國和日本也分别於2004年和2006年開始引入攜號轉網。
2010年起,工信部先後在天津、海南等地試點攜號轉網。據人民日報旗下的《民生週刊》報道,截至2016年6月,先期試點的五個省市,累計攜號轉網用戶達到45萬人。其中中國移動轉入16.2萬轉出25萬,中國聯通轉入14.7萬轉出16.1萬,中國電信轉入16.8萬轉出6.6萬。
不難看出,在攜號轉網試點中,中國移動淨流出近9萬用戶,而中國電信則成了轉入大戶。
而在近期的一份關於「用戶攜號轉網」的媒體市場調研分析中,參與調查的5652人當中,開通攜號轉網後,68%的人傾向於轉網到電信,24%的人傾向於轉網到聯通,隻有8%的人傾向於轉網到移動。其中,有80%的用戶迫不及待的想要攜號轉網。
運營商高資費成為了攜號轉網的主要原因。此外運營商信號差,對方運營商支付費優惠也是部分網友攜號轉網重要原因之一。而在轉入選擇中,大部分用戶還是選擇中國電信。
值得註意的是,先期試點過程中,由於大量係統改造工作需要完成,投資成本高等原因,用戶攜號轉網流程較麻煩。近兩年,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推進,攜號轉網的流程得到極大的簡化,成功實現攜號轉網的用戶也快速增長。
2019年1月21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底,累計攜轉167萬人次,其中2018年新增63萬人次,同比增長62%。推出新流程後受到用戶青睐,攜轉用戶量大幅上升,12月達到2018年度月攜轉量的最高峰。
不過,工信部表示,我國約有450萬移動應用App,其中有相當多的應用都採用了手機號進行認證,這就要求不僅號碼轉,第三方服務也要跟著轉,這是攜號轉網前期工作的焦點和難點。儘管依舊在推進,但確實還有相當熟練的第三方APP跟不上。
攜號轉網後,中國電信用戶集聚優勢明顯
儘管困難依然存在,但是國家推進攜號轉網的速度正在不斷加快。11月30日後,隨著攜號轉網的全面實行,以往電信運營商憑借手機號碼「劃地盤」的格局就會被打破,要想留住客戶,唯一的辦法就是更好的服務,更好的體驗以及更優惠的價格。
相對而言,中國電信的優勢在於寬帶服務體驗以及相對優勢的價格。
很早之前,中國電信早已經將家庭寬帶、手機套餐和有線電視綁定在一起,隻要手機不欠費,那麽有線電視免費看,家庭寬帶可以免費用,價格優勢明顯。
而寬帶業務一直都是中國電信的強項。儘管2018年,中國移動在有線寬帶用戶數量上實現了趕超,但是就服務體驗而言,中國電信的網速,日常維護仍然是中國移動無法比擬的。
當然,確保網絡質量的同時還不乏產品創新。例如,電信寬帶有專門的TV通道,看電視的同時不影響網絡,看電視、打遊戲兩不耽誤。
而在移動流量領域,中國電信的價格優勢非常明顯。
例如中國移動(00941-HK)套餐外流量都是0.29元/M,雖然中國移動也推出了很多套餐外流量包,但這些流量都是有限製,像月消費多少元才能購買這個流量包,而春節流量包則是10元10G,有時效性,僅7天。
但中國電信就不同,其公開表示,套餐流量不高於0.03元/M,相當於比中國移動便宜了將近10倍。另外,同樣是春節流量包,電信則是19元20G,就單G流量而言,比中國移動便宜,更何況,中國電信的19元20G,是月度流量包,有效期是30天。
而在通話費方面,中國移動的通話資費一般都是0.19元/分,最貴則是0.25元/分,最便宜的則是0.1元min,而中國電信最貴則是0.15元/min,最便宜則是0.1元/min,最主要的是,中國電信還公開表示,中國電信的通話資費不高於0.15元/min。
當然,中國移動資費較貴也是有原因的。在很多農村以及山區,中國電信都沒有4G信號,但中國移動就有,這是因為中國移動在農村以及偏遠山區搭建了超過20萬座4G基站。當然,在城鎮地區,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的通話質量相差無幾。
佈局5G通訊,中國電信拿下多個業内第一
未來,隨著5G技術的到來,佈局5G通訊網絡,完善相關服務,對於三大運營商未來市場和用戶格局的劃分關係重大。
2018年6月26日,中國電信在2018上海世界移動大會上正式發佈《中國電信5G技術白皮書》,表示集團5G通訊服務優先選擇獨立組網。而在商用5G的投入時間上,中國電信與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給出的時間差不多,都是在2020年前後。而隨著中國移動明確2019年實現商用5G運用,中國電信也正在加速推進。
事實上,中國電信在5G技術領域已經拿到了多個第一。如,2018年1月,中國電信發佈了業界首個「5G網絡切片使能智能電網」產業報告;2018年6月中國電信MWCS期間展示了業界首個基於5G網絡和真實電力終端的智能電網切片演示。
近期,中國電信和華為完成合作,成功完成了全球首個5G網絡的電力切片測試,而這也意味著5G深入垂直行業應用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5月17日,在第50個世界電信日,中國電信對外宣佈,計劃在上海建設近2萬個5G基站。目前,其已經完成全市的精準規劃,預計2019年底,將完成首輪5G基站建設,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蓋上海中心城區和主要城鎮的5G移動網絡。
佈局5G通訊之外,中國電信還與北汽集團合作,在5G及智能網聯、智慧物流、新零售、數據通信信息技術、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以業務與資本的雙線條共建智能網聯汽車生態圈。
同時,中國電信還成立了5G創新中心,目的就是為了在5G應用的垂直領域上做足文章,積極探索包括智慧城市、無人駕駛、工業互聯網等全新領域的應用,充分發揮5G在垂直領域中的能動性,最大限度地釋放5G技術的發展潛力。
結語: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攜號轉網準備工作時,特别強調「嚴查擅自增加辦理條件等行為」。運營商想通過人為設置「挽留」用戶,恐怕已經不可能了。
對於三大運營商而言,攜號轉網意味著沒有號碼的限製,可以在市場上充分競爭。如果將「5G+攜號轉網」整合來看,未來的5G時代,電信通訊市場的格局或將迎來一次較大的變動。沒有創新,沒有服務升級就會被用戶抛棄,也就會被市場淘汰。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