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诗绿色集团有限公司(00106-HK;以下简称:朗诗)致力于以多元化为突破口寻求发展,却没能被资本市场认同。
从历史股价来看,朗诗的股价长期横盘在1港元附近,甚至在多数时间不及1港元。
截止5月20日收盘,朗诗最新股价为0.98港元/股,换手率仅为0.03%,最新市值46.28亿,是名副其实的地产“仙股”无疑。
近期,朗诗发布公告称,计划于2019年将非地产开发相关业务剥离至控股集团,包括长租公寓、物业管理、设计等业务,预计所得款项净额约为9.81亿元。
尤其作为风口业务,长租公寓的剥离引发市场热议。
有一种观点认为,与房企销售商品房的利润和回款周期相比,运营长租公寓还有很大的差距。
据2018年报,在朗诗合计75.6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的收入中,物业销售收入约为64.1亿元,占比84.79%;开发及管理服务收入约为9.99亿元,占比13.21%;租金及物业管理费收入约为1.54亿元,占比2%。
同时,2018年朗诗的毛利为21.5亿元,较2017年的15.2亿元同比上升41.4%,整体毛利率为28.5%,较2017年上升4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毛利率较高的开发管理服务收入较2017年大幅增加32.7%。
表面来看,营收和毛利的双升是件好事儿,但对比下来,随着各房企在规模上的争夺,主打轻资产模式的朗诗在规模上已开始慢慢“掉队”。
数据显示,朗诗2018年实现合约销售金额381.5亿元,同比增长19%,距离年初定下的460亿元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完成率为83%,在百强房企中几乎垫底。
根据克而瑞发布的房企销售金额排行榜,朗诗2016年排名53名,2017年到了64位,2018年则下滑到了68位。
同时据未经审核的一季度销售数据,报告期内实现签约销售额约32.57亿元,同比下降29.75%;签约建筑面积逾22.25万平米,同比下降12.16%,仅完成400亿年度销售目标的8%。
从朗诗自身解释,处于孵化期的创新业务压低了公司的盈利空间,剥离长租公寓,公司的业绩预计同比将会有进一步的提升,并有助市场充分认识公司的盈利能力。
作为新型行业,长租公寓尤其受到年轻人喜爱,市场一度迎来飞速发展期,并引得各大房企入局抢滩,
朗诗属于后来者。
早在2010年,以魔方公寓、自如为代表的一批老牌长租公寓运营商便已先后入场。2014年,雷军拿出1亿元投资You+公寓,又让这个新行业火了一把,随后万科在经过多年对长租公寓市场的尝试与探索,在2016年5月正式推出了长租公寓业务的统一品牌“泊寓”;同年8月龙湖也宣布正式涉足长租公寓业态,并推出“冠寓”品牌。
直到2017年,朗诗才开始正式进军长租公寓市场,创立“朗诗寓”,涵盖青年公寓、白领公寓、精品公寓及服务式公寓四条产品线,主要面向中高端租赁客群。
然而,朗诗寓没能为其带来盈利。
年报数据显示,朗诗的长租公寓业务在2017年亏损0.44亿元,到了2018年,亏损进一步扩大至1.9亿元。
在2018年业绩会上,朗诗董事长田明曾表示,长租公寓回本周期在3-5年,这个业务需要培育,在一段时间里都会产生比较大的亏损。朗诗的长租公寓采用二房东模式。田明预计,2019年、2020年,长租公寓还将继续亏损。
可见,朗诗此举是止损的策略。
当下,国内长租公寓主要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类。
其中,集中式主要以传统的商业地产运作模式,利用自持土地开发或楼宇整租改造方式进行运营;分散式主要从租赁中介业务延展而来,依靠整合户主房源进行重新装修管理,类似“二房东”。
不可否认,长租公寓的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但却频被抱怨“赔钱”。
此前,绿城前执行董事曹舟南就曾表示过担忧,长租公寓的回报率普遍在2%左右,绿城半年平均融资成本在5.6%,很难覆盖企业财务成本。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开发商自己建房子后出租,或并购存量物业后改建成公寓出租,都很难实现盈利,原因在于,房价、地价、融资成本都偏高,相对而言,租金收入则偏低,而且这一矛盾在短期之内也很难解决。
此外,与地产快周期开发不同,租赁是慢周期行业。其成熟期需要十年、二十年或更长时间,持续和迭代是建立内部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最关键的两个动作。但如果企业没有耐心,缺少坚定不移的战略投入,内部创新业务很容易流于形式被边缘化。
显然,长租公寓的创新发展是需要耐心的。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https://www.finet.hk/)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