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拿地速度放缓后,旭辉控股集团的业务版图有了新调整。
近期,旭辉控股集团(00884-HK;简称:旭辉)官方微信发文称,旭辉控股集团将成立旭辉控股集团商业地产管理总部,简称“旭辉商业”,负责统筹管理全集团商业项目的投资、设计、开发、招商和持有营运。原集团商业管理部和旭美商业合并入旭辉商业。
市场将此举解读为旭辉的战略谋变,但在商业地产布局上,旭辉早在2010年就已开始,为何选择此时发力商业地产?日后又能否成为其业绩新的增长点?
3000亿规模目标承压
实际上,在对规模的追求上,旭辉从未掩饰过自己的野心。
从2012年的96亿到2017年突破千亿,一踏进千亿房企的门槛,旭辉便立马宣称再用五年时间进入行业TOP8,规模至少达到3000亿。
旭辉距离这个目标有多远?
2018年,旭辉全年的销售额排名18,这意味着其要入列行业前八还要越过十家房企。同时,旭辉还要挑战3000亿的规模目标,而过去旭辉的复合增长率基本保持在40%到50%左右,若要实现3000亿的目标,意味着未来5年要连续保持复合增长率50%以上。
最终,这些要求都指向了至关重要的拿地环节。
目标承压之下,旭辉拿地节奏愈发加快,主要的表现就是“攻城略地”加大土储,为此旭辉展开多元化拿地策略,土地拍卖、并购、或合作等动作频现。与此同时,旭辉还将拿地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在一些房企想拿地又不敢拿地的犹豫时刻,2018年上半年旭辉拿地金额一举超过部分头部房企,排列行业第七,土储实现逆势增长。
但旭辉激进的规模扩张,带来了负债攀升的问题。据东方财富网,2016–2018年,旭辉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0.47%、77.42%、79.49%。
同时,旭辉“押宝”三四线城市也潜存隐忧,若未来棚改贷款政策收紧,无疑会给目前火热的三四线楼市泼上一盆冷水。而对于瞄准棚户改造的开发商来说,一旦误判形势可能会在规模争夺战中陷入劣势。
对此,有分析认为,商业地产有穿越周期的能力,租金不受调控政策的影响,可以为企业提供持续温度的现金流。或许,在房地产主业发展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为企业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才是旭辉此次成立商业地产管理总部的真正原因。
加码商业地产能否成为业绩新增长点?
旭辉集团对商业地产业务寄托厚望。
在集团层面,新成立的旭辉商业总裁将由旭辉集团总裁林峰兼任。旭辉集团副总裁、旭美商业总经理王寿庆则将出任旭辉商业副总裁。在区域层面,将由旭辉各区域集团或事业部负责人统筹管理商业项目的投资、开发、营运与物管,从而整体推进商业项目的高品质落地,并实现与住宅开发最大程度的协同。
事实上,旭辉并非商业地产的“新人”。
2010年6月,旭辉成立旭美商业,以投资管理及零售经营的方式,进军商业地产领域。但直至2016年,旭辉才打造了旭辉广场、旭辉Mall、旭辉U天地三条商业地产产品线,这三条产品线分别定位为体量在8万方以上的城市商业、体量在5-8万方的社区型商业,以及体量在3万方以下的社区街区。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旭辉拥有16项投资物业,其中仅10项开始出租。
而从租金收入来看,直至2018年年底,旭辉商业业务收入仅占集团总收入的0.6%。与此同时,自2016年以来,旭辉商业业务在总销售额中的占比一直在下降。2018年,旭辉的住宅业务和商业业务分别占销售业绩总额的93.5%和6.5%;2017年,住宅与商业占比分别是90.9%和9.1%;2016年,两者占比分别为84.3%和15.7%。
在其官方微信文章中,林峰总裁表示,旭辉一直在一二线城市寻找好的商业机会,未来商业比重在整体业务版图中占比会逐年增加,从而推动旭辉“城市综合运营商”战略全面落地。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从旭辉的商业产品体系来看,目前还没有做出特色。同时商业地产是一个需要前置规划的长周期领域。要想实现利润最大化,需要先把商业项目运营起来,慢慢通过资本运作,实现价值最大化。而这一过程至少需要2-3年的时间。
毕竟,商业地产与传统住宅开发存在很大区别,旭辉想在商业地产这片“红海”中抢占份额,难度不小。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https://www.finet.hk/)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