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失真问题在A股市场似乎常见,此前深陷涉嫌财务造假案的康美药业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受此事件发酵影响,科创板的审查工作曾一度陷入暂停状态,数家企业被迫“中止审查”。
其中同为医药企业的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前生物”)有点“惨”,前后被中止三次,10月21日,一路审核走得磕磕绊绊的科前生物终于通过上市委的严峻考验,意味着其距离科创板上市再近一步。
招股书显示,科前生物是一家专注于兽用生物制品研发、生产、销售及动物防疫技术服务的生物医药企业,主要产品是猪用疫苗和禽用疫苗。
2016-2018年,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3.90亿元(人民币,下同)、6.33亿元、7.35亿元;同期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86亿元、3.20亿元、3.89亿元,两项核心财务数据稳中向好。
在去年下半年非洲猪瘟开始大肆席卷全球的情况下,下游生猪存栏量面临较大冲击,由此科前生物仍可以在逆势中保持增长,其强劲的盈利能力引人惊叹,要知道公司平均约94%的收入来源于猪用疫苗的销售。
其实在疫苗行业,因创新性的兽用生物制品需求大,且技术门槛高,整体销售毛利率处于较高水平。
以海利生物、普莱柯和瑞普生物披露的数据为例,2016年-2018年,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猪用疫苗的平均销售毛利率分别为79.21%、77.19%和82.33%,而科前生物同期猪用疫苗销售毛利率分别为79.10%、85.55%和85.70%,远高于行业平均,其产品在差异化竞争上具备优势。
不过,这样的竞争优势也很难长期抵挡住非洲猪瘟及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今年上半年,科前生物的盈利能力明显走弱,在我国生猪期末存栏数较上年同期末下降25.80%的情况下,公司猪用活疫苗和猪用灭活疫苗销量分别同比下降29.37%和20.13%,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1.80%。
此外,科前生物当前在现金流方面也面临较大压力。
招股书显示,2016-2018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2.21亿元、3.37亿元、3.52亿元,虽近三年每年保持着持续增长态势,但增速明显放缓,截至今年6月底这一数字仅为7687万元,若下半年仍保持此节奏,则全年的现金流净额大概率会迎来首次下降。
更引人担忧的是,公司流进来的实实在在现金少了,但其在外的“赊销”却在不断叠高。
截至6月底,科前生物的账面应收账款余额为9676.27万元,已超过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应收账款尚未收回同样是因主要客户的经营情况受到非洲猪瘟影响,而6月末科前生物的应收账款回款比例仅为33.40%,若非洲猪瘟疫情进一步扩大,公司难免会面临应收账款坏账的风险。
“非洲猪瘟”对整个疫苗行业的破坏力是巨大的,对于科前生物而言,去科创板是一项不错的选择。
此次申请上市,科前生物拟募集资金17.47亿元,将用于动物生物制品产业化建设及车间技改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营销与技术服务网络建设项目、信息化建设项目、科研创新项目、补充流动资金等方面。
从使用资金情况来看,所募资大部分用于产能外延式扩张上,如用在动物生物制品产业化建设项目上的钱占比所有募集资金的将近一半,而预计花在像科研创新这样能实现业务内生式增长上的钱却少之又少,仅占比0.1%。
我们知道,在科创板上市企业的科研属性是一大考察重点,具体标准为“最近3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3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
但从科前生物的研发情况来看,近三年其研发投入占比营收分别为5.52%、8.44%、6.48%,距离科创板的上市要求仍有很大一段距离。
科研成色不足,公司为何还要急于扩充产能呢?
财华社发现,在科前生物的主要产品中活疫苗在2016至2018年的产能均为2.88亿头份,且在2018年产能利用率达到98.93%,若未来市场需求扩大,公司活疫苗可能面临产能不足的情况。
而相反在灭活疫苗上,其在2016至2018年的产能均为4.5亿毫升,但在产能利用率上表现得远不如活疫苗产品,2018年为65.84%。
因而,产能利用率差异化带来的矛盾点在于一面公司要规划疫苗生产线建设,满足活疫苗的需求增长,但另一面其也可能面临新增产能不能及时消化的风险,尤其在灭活疫苗上。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https://www.finet.hk/)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