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热门搜寻:

养老地产过剩,县城缺敬老院,房地产开发商跑偏了?
原創

日期:2019年10月29日 下午6:04作者:李莹 編輯:李雨谦

养老地产这个细分领域一直是房企垂涎的重要市场。虽然万科等大大小小房企对产业均有涉足,但大都也处于“试水”阶段。

随着2019年下半年以来,政策调控从严,让一向高速增长的住宅开发处于“背风口”,此时养老地产是否能重新被房企提上战略日程?

富人成养老地产带动先驱?

在房地产行业闯荡半辈子,张总终于迎来退休。

他曾是一家民营房企高管,经历过事业的低估和巅峰。如今他已经快60岁了。

到了这个年龄,不想退休也得考虑以后的生活喽。

埃里克森对人生发展理论认为,人到老年,会获得一种超脱的智慧感。这种年轻时不曾有的智慧会让人变得机智、幽默,笑对人生。

张总本来就是一个聪明人,老了就更豁达。他早就筹划好了退休后的生活。劳碌一辈子,只有这段时光真正为自己而活。

张总退休之后,他住在北京太阳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不曾联系过。不过从朋友圈,我却能知晓他的行程站点。

从朋友圈照片看,他不是在太阳城别墅与一帮老年好友打牌,就是一行同龄人外出游山玩水、乐不思蜀。

北京太阳城是一处养老地产,位于顺义潮白河西岸的双青林场内。建筑类型有现代独栋、水畔联体别墅、中式四合院以及四层电梯公寓等。

官网显示,中国太阳城是中国国内最早从事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企业。张总的睿智在于,他选择了一处养老地产养老。

不同于“居家养老”、“儿女养老”等传统养老方式,养老地产一般是指以养老为主题的物业项目,普遍采取养老住宅+一般住宅+配套+服务的综合开发模式。

广泛意义上的养老地产可以涵盖不同类别养老产品和服务,消费者根据个人收入和需求自行选择。

这些养老社区具备居住、养老功能,既符合中国重房子的投资情节,又能传承下一代,看点很多。

不过现行的养老地产偏高端模式,虽然在国内时兴有很长一段时间,但很多项目却如空中楼阁,始终未能进入普通人的生活。

这些项目大都服务于张总这样的高净值、退休人群。这一群体的基本特征是有钱。他们是第一批从改革开放中富裕起来的人,年龄介于50-65岁,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和需求。

这一群体富人或成养老地产强大的第一批驱动着。

根据中国建设银行与波士顿咨询公司开展的私人银行客户调查,样本中近半数高净值客户已迈过50岁门槛,“富人养老”脚步渐行渐近。

房地产行业下行,养老地产是否再次站上“风口”?

养老地产概念兴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源于老龄化人口众多的发达国家。国内老龄化人口增长,让这块特定市场成为房地产行业细分的重点领域。

河那岸,养老地产将催生出万亿市场。

据艾瑞咨询统计,2018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达6.57万亿,预计2022年达10.29万亿,复合增长率高达11.9%,我国养老产业是一个万亿蓝海市场。

河这岸,对提上战略日程的养老地产,房企却都成行动上的矮子。纵观行业主流房企,对养老地产的态度始终是“雷声大雨点小”。

与“快周转,毛利高”的住宅开发、销售相比,养老地产始终不能“扶正”。这固然与行业逐利性有关,住宅这方沃土赚钱都赚不过来,谁愿意去冒风险。

不过2019年,住宅开发命运似乎将要被改写。

早年各城市的限购政策,没有将行业粗放式迅猛发展打压住,2019年又来了一拨新“制裁”。在调控各种雷霆攻势下,房地产行业可谓“骤入寒冬”。

2019年二季度以来,房地产信托收紧、房企海外发债受限、银行专项检查重磅政策持续冲击房地产行业。

政策调控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一季度的“地王”不复踪影,取而代之土地市场降温,房企资金压力明显加大。

统计局数据显示,1-9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545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2%;土地成交价款8186亿元,下降18.2%。

土地是房企的“粮仓”。各家房企一向将土储规模视为可持续竞争力。如今在拿地上出现颓势,或可表明房企也要惜盘过冬了。

“风水轮流转”,在住宅物业饱受调控之苦的节点,养老地产是否能坐上“风口”?

政策又为养老地产打开哪些口子?

当一个行业的春天来临的时候,这种运气挡都挡不住。养老地产亦如是。

养老地产是伴生于13万亿养老产业之内的。根据中国社科院预计,2030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可达13万亿元。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目前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虽然有点沉痛,但不得不正视。这个银发经济的万亿市场已经悄然开启。

当一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即进入“老龄化”社会;当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即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2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达9420万人,占总人口7.3%,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2018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为16658万,占比高达11.9%。

依靠传统养老,意味着一个独生子女要赡养两位老人。一对夫妻要赡养四位老人。对一个家庭来说,有子女的话生活压力又要增加一倍。

这种家庭模式是国内主流的家庭构成。失独家庭、空巢老人又让传统养老现状“雪上加霜”。这些都让以政府主导的养老体系倍受挑战。

出于当下养老需求紧迫性,养老方面的政策文件制定、落实让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到养老责任中来。

2012年以来,多项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产业,医养结合、以房养老、智慧养老等概念开始涌出。

进入2019年,养老产业体系逐渐完善。2019年4月16日,国务院引发的《关于推进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提出了六个方面共28条具体政策措施。

政策在减轻养老服务税费负担、支持养老机构规模化、连锁化发展、推动解决养老服务机构融资问题等方面都有实质性的举措出台。

比如,财税部门率先出台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自9月1日起养老服务机构免征耕地占用税。

政策持续开放的态度,让更多资本集中养老产业。房地产企业是否能把握住机会迎来新一轮爆发?

养老地产“白夜潜行”?

房企从不会或缺一个新兴领域的兴起。当养老政策春风吹遍大江南北的时候,房地产企业也早以进入这个产业。

开头本文提到的太阳城就是一个较早典型。如果说太阳城是欧美式养老的一个舶来品,那主流房企近年的布局也是频频想养老产业投递橄榄枝。

较早入局的房企有万科、保利地产、绿城集团、绿地集团等。

作为领军房企,万科可谓在各个转型领域都身先士卒。2009年,万科推出首个养老项目“随园嘉树”。

2015年公司筹建养老事业部,联合险资、专业运营机构成立项目平台公司,推出“自持社区养老”、“租售并举”等养老模式。

业务细分来看,万科现有三条养老产品线各有偏重。城市机构型产品“怡园”侧重于照顾半自理老人,持续照料型的“随园”以及社区嵌入型的“嘉园”。

作为国资一员,保利地产深谙养老事业的责任,对养老业务探索更是有的放矢。

公司提出“三位一体中国式养老”战略,产品有转为中国收入老人打造的自理型公寓,为普通老年人群提供介护型机构和康复护理服务。

在养老机构,没有日常琐事负累,他们更追求人生的价值感。在相互帮助下,他们也常常去做一些公益活动。

什么才是适合中国的养老地产模式?

虽然很多主流房企不约而同选择转型养老产业,但揭开五花八门的宣传外衣,养老地产可以说还停留在仅提供一处有养老噱头的70年产权住宅。

这种小区嵌入式养老是在向传统养老致敬,还是继续以养老概念兜售住宅?最为关键的是,截至目前尚无在养老地产中真正掘金成功。

一则是养老地产多为商业盈利性,与国内老年人群消费能力低的特点不对等。另外,针对养老地产的政策,尚未有具体化、规范化,也让产业无序发展。

据华夏商讯报道,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胡永鑫曾表示,中国目前针对养老地产还没有专门的法律进行规范,无论从开发商拿地建房,还是物业等配套企业的运营,都与普通商品房并无二致。

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也无法有力地监管养老地产开发、运营的各个环节,这样很容易失控。

如果要在万亿养老产业分一杯羹,房企探索中国特色科学养老模式成当务之急。在中国,富人虽有实力支付高端养老费用,但真正选择机构养老的或是一小部分。

那一小部分就是中等收入家庭,有实力埋单,不想拖累子女,便选择养老地产等机构养老。

而更普遍的、更广泛的则是普通老年人群。传统观念难以改观,叠加财力不足是这群人的最大特点。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报道,我国有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约7%的老年人在社区享受日间照料和托老服务,只有不到3%的老年人可入住养老机构。

如何深挖这部分人群消费需求,才是房企养老事业真正做出成绩的关键之处。这也是政策用意最深的群体。

2019年9月20日,民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直接覆盖这部分人群。

《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有效拓展农村养老服务,激发老年用品消费潜能,打造“互联网+养老”服务新模式等。

《意见》还要求在2022年底前,培养培训1万名养老院院长、200万名养老护理员。每个县至少建一所面向农村特困失能、残疾老年人专业照护的敬老院。

在政策“照到”的地方,房企如果能真正重视,并有务实举措。出于社会公益、自身效益都是一件两全的好事。

要想两全,这对房企又何尝不是一件难事。

养老地产如何脱离“房地产”本质?

房地产切入养老市场,想要两全也很难。

首先是行业自身逐利属性是否可以改观。很多房企偷换养老地产概念,变相销售住宅,未脱离房地产开发本质。

其次,养老地产是需长期持续盈利的经营性物业开发,短期内无法向住宅物业那种“短平快”方式回款。

即使是社区性养老地产,配套养老设施投入也会沉淀房企很多资金。可以说养老地产如果房企采取自持模式长期经营,除资金外,运营和服务也是一大挑战。

为了去房地产化,和为资金减负等,很多房企采取合作方式开发养老地产项目。例如,2018年保利地产就联合太平人寿,以“地产+保险”方式切入养老市场。

自身地产开发经验,外加险资资金、客户资源优势,可谓给开拓中的养老地产上了“双保险”。

在弥补自身不足方面,远洋就联合美国专业运营商峰堡、Meridian Senior Living,在老年公寓、长者社区等细分领域赢得先机。

在养老地产最为关键的配套设施,医疗配套方面,万科走在前列。2012年万科蕙心医院开业,与北控联合推出光熙怡园项目。

位于北京东北三环内光熙门的怡园是医养结合的长者公寓,内有二级盆底专科康复医院,医院已于2018年初正式开业。

如果说像万科、保利这类龙头房企,能打出养老品牌,是其品牌与资金上有先入优势的话,那些中小房企在养老产业里又能否分一杯羹呢?

朗诗常青藤或可成为中小地产发力养老业务的一个典型。2013年朗诗提出“就近养老”服务模式,以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模式为老人提供多种类服务。

总体来讲,房企做养老地产的野心、困惑一直在,但也不乏实力房企不断针对各种境况进行调整、适应。

有业内人士曾表示,房企要真正想做好养老地产,需要扪心自问,是否有实力有意愿去长期持有,是否有心去做养老配套设施,包括医疗资源等。

当一个企业的出发点对了,再去寻求公益与收益的平衡,服务与品牌的溢价,就会很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盈利方式。

养老地产的挑战,劲敌是养老服务运营商还是险企?

就在房企与自身困惑斗争的同时,还要直面更多劲敌。除房地产开发商外,养老市场还有很多有实力的参与者。

据艾媒网数据,中国养老产业市场主要有三大主力布局,包括亲和源等企业的养老服务运营模式、万科等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养老产业拓展模式、以及泰康人寿等保险公司的养老产业拓展模式。

亲和源和前文提到的太阳城一样,都是较早以“开发+运营”模式切入养老市场的综合性企业。经过多年积累,这类企业运营优势和品牌优势已经小有名气。

例如亲和源位于上海浦东康桥的项目,已经发展有2000名会员,其养老连锁经营模式日益成熟。

在艾媒网数据中,截至2019年上半年,投身养老事业的上市公司超过80家,其中大部分公司是房地产企业占比达39%。

有部分是保险公司尝试开展“保险+养老”运营模式。泰康人寿通过“养老社区+康复医院”的发展模式,完成了在全国的连锁布局。

现行的养老市场,虽房企和保险企业各有布局,但还谈不上真正意义的竞争。市场刚刚起来,联合开拓降低风险似乎更符合当下状况。

于是不断有“房企+险资”的合作模式出来,除上文提到的保利地产和太平人寿,还有招商局蛇口和仁和人寿。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https://www.finet.hk/)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

相關文章

10月22日
北京二手房价继续下降,环京楼市还有戏吗?
10月19日
一道道“封印”打向房地产行业,房价被控住了吗?

视频

快讯

09:45
【异动股】AI语料板块下挫,中广天择(603721.CN)跌9.99%
09:39
中国宏桥(01378.HK)间接附属宏创控股筹划收购宏拓实业的全部股权
09:31
【异动股】电源设备板块高开,科华数据(002335.CN)涨10.01%
09:31
【异动股】铜缆高速连接板块高开,露笑科技(002617.CN)涨10.05%
09:31
【异动股】教育板块低开,豆神教育(300010.CN)跌19.95%
09:31
【异动股】首发经济板块低开,益民集团(600824.CN)跌9.97%
09:20
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6435亿元
08:53
中国铁塔(00788.HK):高同庆辞任非执行董事等职务
08:48
基石药业-B(02616.HK)重磅产品CS2009在澳大利亚递交临床试验申请
08:47
沪深两市融资余额增加45.6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