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领域,谁能真正把握宏观的大趋势,谁才能投到微观的好项目。
就此话题,在中关村股权投资协会举办的《国际视野下的创新与资本论坛》上,有五位国内著名经济学家,专门对国际、国内的宏观经济形势,做了一些观点的分享。
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基本特征还是在继续下行,速度还再往下落,往下调整的过程是从2010年开始,中国进入中等收入经济体,那一年的人均国民收入4000美元。
GDP下行的过程中,2010年是10.6%,现在到6%了。如果和更高点比,跌幅就更大了,2007年是14%以上,跌了大一半。到了这样一个平台,我们从宏观角度观察,本来有希望从2015年下半年走到2018年上半年,出现一个6.7%到6.9%区间的平台状态,结果贸易战来了,2018年一季度以后,贸易战造成的不良影响使原来那个已经中期化的平台底线被击穿,一直走到现在的6%了,不排除继续还要下行一段。
6%左右再往下落,落到5.5%还是可接受的。我个人认为落到5%以下就非常不良。为什么呢?2020年全面小康的兑现没有多少悬念,再往后对接,从现代化战略来说,中央说的新两步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这15年间中国要经历一个考验,就是跨越中等收入陷井。如果能有5.5%到6%左右的增长,6年到8年就能够做出一个令人基本满意的答卷,中国人均收入能从现在的一万美元,走到一万三到一万四,坐稳中等收入经济体的门槛,这样才能使改革的后劲达到在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
承前启后,从当下看到中长期,比较好的设计还是2020年6%左右的引导目标,6%又暗含全面建成小康,内部测算5.94%。
怎么实现它,当下投资界要注意,中央给出的扩大内需强调了消费和投资,按我们的理解,投资是关键的支撑力量,消费是由投资带动出来的潜力释放,当然,消费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个毫无疑问。但是,如果没有有效投资带出活力释放,带出预期调整向好,这个消费会变成无源之本。现在中央已经有了一个大的动作,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去年年底安排地方专项债提前下发它的发行任务,取得的资金要有利于结构优化和绩效投资产生后劲的投资领域。
我也注意到前几天湖北武汉100多个项目明确宣布对应的大规模投资启动,让我发表看法,我说在方向上是符合中央精神的。虽然还有不同意见,我在网上看到也有不同的朋友有怀疑,光讲投资,会不会又来一个过渡的冲动,规模经济方面又是不讲效益的,关键就是要有好的机制。
现在财政已经非常紧了,财政过紧的情况下要倒逼出一个更好的机制,财政的钱是招商引资的,更多是民间资本、社会资本的投入。怎么来做呢,PPP的模式,企业加上银行所能动用的存差,加上各个领域自主能够动用的资金力量,对应到结构优化的公共工程、基础设施,再对接到产业新城、产业新区的建设。
在这样一个新的机制里面,企业的加入非常关键,不光带来政府资金融资模式的创新,一定会带来管理模式的创新、治理模式的创新。企业的资金在竞争中间挣的血汗钱,企业家参加PPP自愿签字,如果有一个法规保证他的基本信心,他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一做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五十年,他要签这个字等于给这个可行性做了多重的加码,这个一定要做好。所谓规范的PPP就是法制化、规范化、阳光化,企业的加入是一个绩效提升的机制,和政府在一起风险共担、优势互补、造福民众,提高经济增长的后劲。
另外一个,中央说的老旧小区改造是重点之一,人民美好生活要得到有效供给的对应。北京老旧小区覆盖的人口可能是几百万的规模,四层、五层、六层建筑,十几年前、二十几年前建的时候没有电梯,那是天经地义的,没有人说这个问题要解决。现在不行了,实际上并不老旧,包括我所在的小区,当时进的时候大家都很满意,现在议论希望能够加装电梯。想一想,这个事情可以对接到PPP的,政府少量的钱进行补贴之后,可以带动一轮一轮的建设。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类似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我觉得这方面在中国的成长里面包含的机会太多了,看有心人能不能乘势抓住类似的机遇,打出市场上的一片天地。
我们怎么看今后一段时间经济情况呢?从长远来看,我们去年做了一下对十四五期间的经济合理增速的测算,用了三个方法,用西方的模型方法,用城镇化潜力的方法以及考虑环境的约束。
三个方法来看,未来五年,十四五期间整个GDP平均增速大概是在5.0%到5.5%之间,这是一个增速的情况。
刚才贾老师也说了,基建一些领域包括公共投资其实有很多短板,从模型来看确实如此。中国现在的基建投资增速比和议的平均增速之间低了4到5个百分点之间,具体原因不展开了,是有这个低的,未来这个短板确实可以补,这是从长远来看。
第二点,从实物来看,以2014年为界,整个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率开始系统性下降,到金融的无风险融资水平附近。这是给我们做金融投资的时候一个警醒,目前很大一部分情况下,资金不愿意进入实体。我们也做了日本、欧洲、美国的测算,有的国家比我们国家还要更严重一些,很多资金都在空转,这是这个时代的特征,随着技术进步,希望资金能够重新回到实体经济里面。
第三个,我们认为从全球来看,中国这边的投资机会是全球最好之一,在我心里面可能没有之一一说了,就是最好的地方。为什么?我们现在主要关注两个领域,一个是大的消费领域,包括日常消费品、高端消费品、医疗以及教育等等。另外一个领域是中国的科技领域,这个领域随着中美贸易竞争的深化,也会出现非常大的一个机会。
所以,结构性特征在不断涌现,而且传统的周期性领域,有些投资人对它有些消极的看法。但是我们发现,行业确实是个位数的增长了,但是在行业内部有些优秀的头部公司市占率在不断提升、质量在不断提升,我们发现中国制造里面有些工程机械的,它的全球市占率在不断提升,过去五年发生质的变化,有的甚至拥有了一些国际定价权,这是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
这些投资机会是中国未来很显著的结构性的机会。
从全球来看,这种机会是很稀缺的。欧洲、美国包括日本等等,大概有17万亿美元的债券是负利率,我们认为主要是源于它的实体经济,回报率低,所以是负利率。但是,就中国来讲,还在3.1%和3.2%之间,这是中国非常宝贵的,从沪港通、深港通以后,钱还在不断涌入中国市场,逐步配置中国这些机会。
短一点,2020年而言,短期的经济还能稳住,下半年的房地产投资是有一些压力,但我们相信党中央、国务院已经作了很详细的部署,我们就不再多说啦。
总结来看,我们对中国今后五年的看法非常乐观,结构性的机会非常多,即便经济增速稍微下降一点,但是全球来看也是最稳定、最安全,结构性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
大家都知道,过去的2019年,网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往回看2019年是最差的一年,往前看2019可能是最好的一年。说这句话更多是吸引眼球,没有客观依据。因为,如果看2019年,至少有几个方面还是值得每个中国人引以为豪的。
第一,总量接近百万亿的大规模。大家知道40年前,中国还不到4000亿。今天,中国已经进入到百万亿规模,这可不是一个小小的数字。
第二,中国人均GDP跨上了一万美元的大台阶。2000年的时候,我们还在为800美元高兴。而今天,我们已经到了一万美元,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了中等收入的后半程。因此在这个上面也预示着中国的富裕程度在提升。
第三个数字,过去一年从整体上看,老百姓的收入实现了与经济的同步增长。经济如果增长6.1%或者6.2%,过去一年,中国老百姓扣除物价的收入也是增长6%左右,这就意味着这些年强调的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老百姓,让老百姓有更好的获得感,让政策的导向得以真正地体现,这是值得肯定的。
第四,过去一年中国的生态环境修复也是卓有成效的。虽然在修复中带来一些问题,但是往前看,这种修复意味着老百姓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环境有了一个更好的保障。
仅仅就这四个方面就得不出过去一年是过去十年最坏的。
另一方面,大家要看到表面背后的深层次变化。中国有五个趋势正在引领未来的发展。
第一,城市建设与产业调整相结合的产城融合的大趋势正在改变中国。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中部城市群、西部城市群为代表的几个重要城市群正在成为空间调整、产业调整、投资集聚、人口集聚、消费集聚的重大领域。可以预计,它们在今天和在明天都会逐步释放出不一样的中国表现出来。
第二,新经济正在改变中国。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康养经济,这五个方面的新经济正在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规模向前走。它会改变今天,也会改变明天。
第三,中国的消费市场正在不断被拓展,过去一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零售市场,超过了美国。可以预计未来这个市场的容量还会进一步扩大,而且意味着消费的动能会进一步增强,它可以支撑未来中国的发展。
第四,服务经济大发展的趋势也在进一步形成。服务经济是衡量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标志。今天中国服务经济跨过了50%的门槛,正在向60%迈进。可以预计,当中国的服务经济超过70%的时候,中国一定站在一个高收入阶段。今天服务经济为消费服务、为生产服务,正在以更快速度成长,这是我们要看到的。
第五,跨国经济的趋势。中国的对外开放走进了2.0版,那就是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贸易输出与资本输出,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相结合。规则的遵行者与规则的制定者相结合,中国正走在这样一台路径上。可以预见全国组织资源、全球组织生产的一个跨国发展的新趋势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如果从这一点来说,也不能说2019年是过去十年最坏的一年。
2020年,在这样的基础上怎么看?既有下行的压力,也有上行的动力。
第一,由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在路上,因此传统产业的下行压力并没有结束。过去20年,中国依靠基础设施加房地产带来了传统产业更快的发展。而今天,这条路正在被修正,因此在修正过程中,传统产业遭遇了空前的困难。
第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的出口推动了过去20年快速的发展。而今天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变,出口推动中国快速成长的力量也在减弱。
从这两个角度来说,中国经济在2020依然还面临下行压力,传统产业和出口还面临着下行压力。
另一方面,上行动力也是显而易见。
第一,近几个月新兴指标已经预示着中国的经济在调整和改善,重回夸张区间。
第二,世界经济也在触底回升的路上。
第三,2020年注定是中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因此,里程碑意义下面的宏观政策会更多地走向灵活,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因此可以预计,政府正在采取更大的措施改善营商环境,给企业带来更好的发展环境。政府正在采取更大的措施推进对外开放给中国带来更好的外部环境。政府正在采取更大的措施,激活被掩盖着或者阻碍着内部发展潜力障碍的打破。
所以,我们可以预计,2020年,来自改善营商环境、来自对外开放、来自深化改革方面新的动力会进一步增强,而不是减弱。
更重要的是,面对外部的不确定性,面对内部转型升级的困难,政府政策的灵活性会更多地表现出来,在财政积极的基调下面,会更多地表现出扩大政府的支出,优化政府的支出,保障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工程、关键产业的投资力度。
稳健的货币政策在稳健的基调下面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政策倾向,可以预计降准、保持必要的信贷规模、利用各种各样的货币工具增强市场的流动性都在路上。
因此,政策的托底在新的一年里面会更明显地表现出来。由此可以预见,2020年尽管有下行的压力,但是也有上行的动力,最终可以守住6%左右的合理区间。
2019年国内经济的主题词就是下行压力加大,民营企业信心不足,大家对2019年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还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都在讨论这个问题。
我们组织部下在2019年11月22号写的2020年的宏观展望,给出的标题是“否极转泰、守冬待春”,2019年11月22号,中美文本没有达成的情况下,敢写这八个字还要有一点战略洞察力的,因为我的部下写了这个,我看了十分钟,觉得这是对的,跟我想的差不多。
从11月22号到今天这段时间又发生了很多事情,使我们进一步深信这个判断,对2020年的判断还是对的。
一个是在2019年12月13号中美终于历经十多轮22个月的谈判,就第一阶段的协议达成了文本,应该会在美国时间明天早上正式签署这个文本,这是国际方面判断2020以及判断未来十年都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事情。
另一个是,中日韩三国总理在2019年12月22号在成都杜甫草堂,大家有关注到近20年来难得一见的中日韩三国总理都面带很灿烂的笑容。因为,那场会谈应该是回顾过去20年中日韩合作的成效,展望未来几十年中日韩新的合作。
中美达成协议的文本,明天早上签订。还有中日韩在整个东亚地区也是全球最活跃的一个地区,能够摒弃前嫌,启动一个东亚三国合作的新篇章非常有历史意义。
这两件事情为国家2020年的发展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营造了非常好的外部环境。
再看一下国内。国内从11月底,2019年的11月底到今天为止又发生了几件非常有利于正向研判宏观环境的事情。
第一件事情,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一个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新28条,因为我在全国工商联也作为智库委员,昨天下午在全国工商联开会也好,还有今天下午出席央行的一个会议,有央行的领导谈到资助一些民营企业家也好,新28条对于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有了提振,大家觉得这28条非常有力,比过去35条都有所不同,所以,大家有所期待。
中国经济的活力和前景最重要的之一就是取决于民营经济能动性发展起来,东北、华北、西北能不能缩短跟南方之间的差距,也在于民营企业的发展,这是一个特别有利的条件。
第二个条件,央行在2020年1月1号,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比2019年力度还要大,营造了一个特别好的货币环境,“水位”是不低的。这两年经济下行放的水有点偏少,对“三去”我个人是有点保留的,因为是经不起推销的,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完全经不起推销,产能是生产力,为什么要去产能。杠杆,金融界玩的就是杠杆,为什么把杠杆去掉。不能搞极端。
从2019年11月底以来一直到今天,国际国内几大要素都是有利于实现2020年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对2020年“否极转泰,守冬待春”这八个字觉得是正确的研判。
管清友:我就讲三句话。
第一,2020年,经济平稳。
第二,政策友好。
第三,投资回暖。
因为从投资界去看宏观,涉及到真金白银,还是看得真实一点。
经济平稳不是故意讲乐观态度。因为从今年下半年以来,各种稳增长的措施已经在用力了,明年GDP大概率应该在6%左右。
政策友好,2017年以来,对于金融、环保,包括供给侧结构改革当中的一些措施进行纠偏、调整,因为过去几年有些用力过猛,有些用力不到,所以要纠偏,2020年是一个政策纠偏年。
投资回暖,二级市场2019年已经回暖了,因为二级市场2019年是一个典型的大牛市,2020年会继续围绕2019年的风格,保持平稳向上。一级市场在2018年、2019年是典型的资本寒冬,但是投资端、募资端都下来了,2020年大概率会步入一个平稳的态势。
2020年是转折之年,谢谢!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https://www.finet.hk/)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