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华社讯】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就当前疫情对企业影响发表报告,节录如下:
防控措施在隔离病毒、控制疫情的同时,也给经济运行带来了副作用,当前企业开工难复工难的问题正越来越突出,广大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已经引发了全市场的担忧。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的冲击到底有多大?为此,笔者分析了本次疫情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机制、路径,基于10000多家民营企业(2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近800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近五年的财务资料,全面、客观评估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经营带来的盈利压力与资金链断裂风险。
按照目前疫情发展的态势,笔者假定疫情对企业的重大不利影响将持续至4月底才可完全消退,大部分企业近3个月(2—4月)无法恢复正常开工。
是次考察的企业范围重点放在民营企业上,共选取样本企业10198家,包括全部A股民营上市公司2273家(可代表大中型企业)、全部新三板民营挂牌企业7925家(可代表中小型企业),样本资料为2015-2019年最新一季的企业财报数据。
得出的结果是,疫情对大中型企业(全部A股民营上市公司代表)有一定盈利冲击,但带来的资金压力有限。以2018年年报计算,全部A股上市样本企业报告期內的平均总资产约为146亿,平均营业收入约为82.5亿,平均净利润约为4.04亿,总体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停工状态下,3个月疫情带来的固定成本将使全体民营上市公司的年度净利润下滑30%(相当于3.82个月的净利润)左右;帐面资金则可以维持4.4年的工资、租金、利息等固定现金支出,即便期间有原材料与技术采购、融资到期偿还本金等大额现金支出的存在,这一数位也使得现金流有较好的安全边际,未观察到因固定成本导致的资金链断裂风险。
疫情对中小企业(新三板所有挂牌民营企业)的盈利冲击更大,带来的资金压力翻倍。以2018年年报计算,全部新三板挂牌样本企业报告期內的平均总资产约为2.08亿,平均营业收入约为1.69亿,平均净利润约为629万,与中小企业的概念更加接近。停工状态下,3个月固定成本将使全体新三板挂牌民营企业的年度净利润下滑50%(相当于6个月的净利润);帐面资金表面上可以维持2.2年的固定现金支出,但考虑到期间可能存在的其他大额支出,现金流安全边际远没有A股上市公司那么乐观。
对新三板重点行业民营企业的分析则显示,疫情对服务与零售业中小企业的冲击最显着。酒店、餐馆与休閒行业情况最差,停工状态下样本企业3个月的固定成本将使其损失18.6个月的净利润;帐面货币资金也仅能负担0.6年(7.2个月)的固定现金支出,近50%的企业面临短期资金断裂风险(帐面资金只能覆盖6个月內的固定支出);特別是餐饮企业,帐面现金仅能维持2.4个月的固定现金支出,破产倒闭风险极大。
零售行业也不乐观,3个月停工的固定成本将是样本企业损失12.5个月的净利润;尽管整体的帐面货币资金能负担1.4年(16.8个月)的固定现金支出,但近40%样本企业的货币资金对固定现金支出的覆盖在6个月以內。此外,交通运输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情况相对稍好,但也分別有28.7%和11.1%样本企业的帐面货币资金只能覆盖6个月固定现金支出。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测算均基于样本企业的2018年年报资料,而从笔者对2019年已经公布资料的梳理来看,样本企业的经营情况在2019年并未好转,疫情冲击之下,一些行业的风险甚至超出上述测算结果反映的情况。
尽管新三板企业在规模上已较为接近中小企业,但广大未能在公开市场融资的小微企业群体的风险抵御能力比新三板企业还要弱得多,可以合理推测,疫情对广大中小企业的整体冲击应当比上述评估结果更大。
有鑑于此,近期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思路已经迅速转变,即由前期的全力保障疫情防控,转向兼顾平抑经济波动,逆周期调控、企业紓困等相关政策不断推出。在笔者看来,当前政策上疫情防控和稳定增长“两手抓”的应对思路应是合理的,需要继续坚持。而正如前面的评估所揭示的,不同行业、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面临的盈利压力、资金压力存在差异,下一步如何根据不同行业企业面临的不同压力和开工复工面临的不同困难,制定实施更具针对性的企业紓困政策,同样是政策制定者们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就财政政策而言,企业盈利下滑将使减税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通过进一步降费(行政事业费、社保等)为企业减负可能更好;货币政策方面,短期內仍有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保障资金供给、维持流动性充裕的必要,但尽快推动融资成本的降低对未来企业恢复、经济反弹的意义更大。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https://www.finet.hk/)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