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媒體報道,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創始院長李稻葵發布最新研究報告,指武漢肺炎疫情發生時,中國經濟處於下行趨穩期,有別於2003年沙士(SARS)疫情發生時,經濟處上升期;因此在對戰勝疫情的過程中,關鍵是要安全順利地全面復工,這較任何財政和貨幣刺激政策都更為重要。
李稻葵說,必須保證兩類企業恢復生產,一類是有出口訂單、有出口履約壓力的企業;一類是處於全球關鍵產業鏈、供應鏈,為外資企業生產配套產品的企業。讓這些企業能按期履約,對維持中國企業信用有重大意義。
根據研究模型,他預期,如果疫情在首季受控,湖北以外能夠全面復工,疫情對中國經濟增長的總體影響將為負0.17個百分點;疫情若持續至第二、第三或第四季,預計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分別為負0.36、負0.55和負0.77個百分點。
報告指,由於新冠肺炎具有傳染性較強、隱蔽性強、健康人群死亡率較低的特點,不能期待疫情完全排除後再考慮全面復工,而是應該研究在全面復工的過程中,常態化全面應對疫情。
報告同時提出全面復工的挑戰,包括必須嚴防復工後的疫情大範圍反彈,以及地方政府一心保疫情數據,無心復工。
(信網)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