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因雙黃連獲資金炒作,股價曾一度暴漲248%的福森藥業(01652-HK)發佈了盈利預警公告。據該公告顯示,福森藥業預期2019年財政年度淨利潤下跌逾45%。
按照2018年淨利潤約為人民幣1.02億元換算,2019年福森藥業淨利潤將低於人民幣5700萬港元。這將是福森藥業上市至今淨利表現最差的一年。
至於為何2019年度淨利潤下滑超45%的原因,福森藥業給出的解釋是:
一、受「兩票制」等一系列醫改政策及競爭激烈的影響,減少與小規模經銷商合作。逐步將銷售渠道向全國性或區域龍頭經銷商,以及有終端銷售能力的經銷商延伸。因此,在調整過程中銷量有一定波動。
二、受政策變動影響,中藥注射液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令福森藥業主要產品雙黃連注射液和柴胡注射液的銷售均有較大降幅。
三、加強研發投入,如多個項目的「一致性評價」,令研發費用增加。
四、尋求潛在併購目標,令相關咨詢費及專業顧問費增加。
從上述解釋不難看出,過去一年一系列醫改政策的出台,給福森藥業帶來影響比較大。銷售渠道大變革、中藥類注射液被限制、同藥效類及同類產品競爭加劇,倒逼了福森藥業走上創新之路。因此,某種層面來講,福森藥業的業績盈警也折射出國内中小型中成藥企面臨醫藥變革下的處境。
雙黃連配方主要由三種中草藥金銀花、黃芩及連翹組成,中醫認為,這三味中藥具有清熱解毒、表里雙清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雙黃連口服液具有廣譜抗病毒、抑菌、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是目前有效的廣譜抗病毒藥物之一。
因此,每當有流行性病毒感冒或疫情出現時,不少中醫專家、學者及媒體刊登雙黃連抗病毒功效相關文章及報道,讓雙黃連口服液或雙黃連注射劑要火了一把。2003年的SARS及現階段的COVID-19爆發期間,均出現搶購雙黃連口服液的情況。這也間接助推了包括福森藥業、哈藥股份(600664-SH)、太龍藥業(600222-SH)等雙黃連口服液供應商股價大幅異動。
值得注意的是,雙黃連口服液在COVID-19期間並未能火多久。隨著市場對雙黃連口服液是否具備「預防」肺炎病毒的功效的質疑聲不斷增加,以及主流媒體刊文不斷刊文表示抑制並不等於預防和治療,特别提醒不要搶購自行服用雙黃連口服液的報道,雙黃連口服液搶購的情況基本沒有再出現過。福森藥業、哈藥及太龍等股價也被打回原形。
COVID-19期間短暫的雙黃連搶購「熱潮」,也導致雙黃連口服液市場出現了短暫性銷量增長的情況。據太龍藥業此前表示,疫情出現後雙黃連口服液銷量有明顯增長。針對COVID-19期間各大藥房及線上銷售平台出現雙黃連口服液產品短暫性售罄情況,不排除2020年一季度福森藥業及哈藥的雙黃連口服液銷量也有短暫增長的情況。
突發事件引發短暫性雙黃連口服液銷量上漲,勢必對福森藥業、哈藥及太龍等雙黃連口服液主要供應商帶來短暫性的利好。但是,從長遠角度來看,雙黃連等中成藥產品仍要面臨轉型及行業競爭等諸多因素的考驗及挑戰。
具體來講,我國「兩票制」「雙黃連注射劑限令」等一系列醫改政策帶來的影響是長效且不可逆的。因此,這些政策性影響給福森藥業等雙黃連藥企的影響有多久仍不能確定。
此外,雙黃連原材料成本及行業競爭加劇,也是福森藥業未來另一大考驗。
就成本端而言,據WIND數據顯示,我國金銀花批發價由2016年1月底的49.55元/斤,一路走高至2020年2月底的116.25元/斤,原材料成本的高走也是福森藥業業績承壓的另一大因素。
就行業競爭而言,在原藥材價格連續攀升、雙黃連口服液市場銷量下滑的背景下,行業競爭也是異常激烈。就拿福森藥業競爭對手太龍藥業而言,近些年太龍藥業在廣告費用、銷售服務費和展覽費下足了功夫。其中單單廣告費2019年上半年就增加約60%,用於旗下產品的推廣宣傳。此外,珍寶島(603567-SH)近些年也加大了雙黃連口服液產品的產量及推廣。
因此,在醫藥改革逐漸步入深水區、原材料居高不下、行業競爭加劇,福森藥業未來業績要重返高增長,任重而道遠。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