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亏损的林达控股(01041-HK)又双叒收购了。
4月24日,林达控股宣布将于中信集团生态下的金融管理公司签订收购谅解备忘录。值得一提的是,能与大财团中信集团搭上关系,这背后的“推手”便是新掌舵人黄斌。
据了解,2005年,黄斌加入中信集团,并成立了中信通商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现为中信集团旗下中信国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国通”)董事兼行政总裁,亦是中信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国际资产”)和丝路复兴基金董事、总经理。
此外,黄斌还曾代表中信集团旗下中信国通加入香港中华总商会,组织央企和地方国企共同发起、成立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担任常务副主席等职务和分管科技、金融工作。
上市企业任职方面,黄斌亦是多家港股上市企业核心管理人员。于2013年5月-2015年3月,委任五龙动力(00378-HK)非执行董事;于2019年9月至今,委任共享集团(03344-HK)执行董事;2020年3月至今,委任林达控股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林达控股所涉及的收购并与上述黄斌工作履历有关。
据公告显示,林达控股与中信国通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国通企业”)、
中信国通及中信国际资产订立了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该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主要针对林达控股可能收购中信国通企业及中信国通49%股权进行。
若成功收购,中信国通企业将成为林达控股的全资附属公司,而中信国通将分别由林达控股及中信国际资产拥有49%及51%权益。
在未进行收购之前,中信国通是分别由Asian Capital Partners Group Company Limited(简称“ACP”)及中信国际资产拥有49%及51%,此次收购中信国通49%的股权正是从ACP手中购得。
值得一提的是,ACP由黄斌全资拥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林达控股是收购了主席黄斌旗下相关资产。
针对收购所产生代价,林达控股表示目前已经支付可退还押金,代价须待正式订立正式协议后方可作实。另外,针对中信国通企业及中信国通的盈利能力及质量,林达控股并未在公告中披露。
因此,对于此次收购资产的质量及代价是否对林达控股有利,须待正式订立正式协议后再进行考究。
林达控股虽然将自己定位为一家具有多元化金融业务的控股集团,为香港海内外的投资者提供更齐全的金融产品。但是,近几年经营业绩却是由电子产品及买卖业务支撑着,而并非是公司一直看好的证券投资,财务信贷及物业投资服务等核心业务。
2019年,林达控股营业收入同比下滑42.05%至9812.9万港元,归属股东净利润为亏损2.94亿港元,较2018年亏损扩大了391.77%。
收入按业务结构划分,电子产品买卖及制造业务成为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2019年,电子产品买卖及制造业务收入为7860.8万港元,占总收入比重约为80.11%。
净利按业务结构划分,林达控股的五大业务均出现亏损,其中金融服务相关业务亏损最大。2019年,证券买卖及投资、证券经纪及提供证券保证金融资、贷款融资服务分部亏损1260万港元、570.3万港元、1.638亿港元,分别约占亏损总额(剔除未分配开支)的6.2%、2.8%、80.64%。
亏损加大,除了受外部环境不景气及近些年收购资产取得的成效不佳有关外,管理层的管理慌乱也是公司陷入亏损沼泽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如今年2月底,在认定企业管治存在重大隐患时,选择离任的董事会主席谢炳。
谢炳的不辞而别,也引发了林达控股董事会进行大换血。据Wind数据显示,单单今年三月份,包括独立非执行董事、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等职务变动就多达8次。而中信系的黄斌就是从这次换血中“空降”而来,直接掌舵林达控股。
对此,此次林达控股收购中信国通相关的权益也是黄斌上任以来第一资本运作。与此前收购资产背景不同,林达控股此次收购标的可是隶属于中信集团旗下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板块相关的资产,不管从资源渠道,组织交易结构、基金及资产管理运作,还是经营理念及发展战略定位,都为林达控股未来发展提供巨大的想象空间。
从收购资产背景来看,林达控股借着新上任董事会主席黄斌在中信集团的关系,顺理成章的搭了个便车,与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板块相关资产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俗话讲“收购如同打牌,给你一手好牌,如果不会打,一样是徒劳。”因此,处于亏损加大阶段的林达控股,能否在黄斌手中起死回生,我们且看且行吧。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https://www.finet.hk/)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