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华社讯】香港一直以来是领先的离岸人民币枢纽。截至2019年底,香港的人民币资金池规模达6580亿元(人民币,下同),人民币即时支付结算系统日均交易额超过11000亿元。香港亦是最具份额的离岸人民币支付中心,截至2020年3月,全球75.3%的人民币交易通过香港进行。未来应该如何通过提升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枢纽地位,令人民币国际化之路走得更顺畅?
香港金融发展局12日就发表提升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报告召开视频记者会,探讨如何在香港扩大离岸人民币市场,并提出建议。
“一种货币之所以成为国际货币,必须体现国际市场对一种新计价货币的需求。”香港金融发展局內地机遇小组成员巴曙松在会议中说。他认为,人民币之于香港,就像美元之于伦敦。在当前剧烈变化的全球金融格局下,国际资本流入中国资产的速度在明显加快,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在不断增加。面对新的国际国內环境,应该思考香港如何在参与和支持人民币迈向自有兑换和资本账户逐步开放的过程中,继续保持枢纽地位。
巴曙松亦认为当前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人民币资产市场开放的一个重要的时间窗口。他解释道,当前多国宣布无线量化宽松政策,负利率和资产负收益盛行。在疫情冲击下,全球对美元单一货币的依赖,体现出国际货币体系的巨大缺陷。因此,国际货币体系格局面临大洗牌,而人民币的资产整体表现较为稳定,一定程度上展现出避险资产的特征,如果开放得当,将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流入。
巴曙松又说,现时人民币资产市场开放主要在于股市,债市是香港短板。但是债券市场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进程中必然是主场,提升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有利于弥补香港金融市场的短板,强化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疫情之下,香港作为最具规模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将迎来哪些机遇?金发局董事会成员丁晨指出,在疫情挑战之下,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受到挑战,但是区域內的贸易活动会更加活跃。中国经济占全球GDP 约16%,但是人民币担任的角色和中国日益增长的全球经济地位尚不匹配,香港恰好可以弥补这一鸿沟,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大有可为。
香港金融发展局离岸人民币业务工作小组成员巴晴表示,香港人民币债券发行广度有提升空间,离岸人民币产品种类亦有扩阔空间。与国际托管机构相比,香港现有债券托管功能亦有不足,包括抵押品管理、企业行动和共用托管机构的连接。
巴曙松补充,疫情加速产业链的转移,亦令企业供应链分散化,避免依赖单一市场,许多企业都开始提倡“中国+1”发展模式。此外,区域化合作在增强,东南亚首次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合作对象。消费市场的供应链迁移,让香港能找到自己的有利位置。“香港和东南亚有天然互动,在支持中国产业链迁移的过程中将发挥强大作用,中国有庞大的內需市场,亦会为香港带来更多机遇。”
1、将香港建设成为安全可靠,服务亚洲时区的跨境交易、清算、结算及托管中心。同时进一步延伸和扩容“互联互通”的风险可控渠道,开通债券通“南向通”,帮助內地实现人民币资本账项目完全可兑换,从而强化香港在人民币国际化中的枢纽地位。
2、建设完善多元的人民币债券发行体系,发展人民币债券指数挂钩产品,梯度推进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此外,进一步丰富包括外汇对冲、资产管理、资产证券化、风险管理在內的多种人民币产品和服务创新。
3、发挥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借助 “互联互通”制度对接优势,连动自贸区、大湾区企业、金融机构以半离岸身份参与的跨境人民币业务需求,在离岸账户体系、跨境投资等方面实现金融创新。
4、建立香港本地保险相连证券市场,加快完善配套法规并提供政策优惠,丰富在香港离岸人民币资产种类。
5、强化香港在“一带一路”的金融支点功能,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不同类型的人民币资金和资产交易流动性。另外发挥香港国际化的专业服务及第三方评估功能,吸引企业在香港建立区域总部,并推动绿色人民币资产与国际标准接轨。
金发局董事会成员丁晨、內地机遇小组成员巴曙松,以及离岸人民币业务工作小组成员巴晴于5月12日举行视频会议,并回答记者问题,节录如下:
A: 巴曙松: 债券通包括两类。银行间的债券通在不断扩大,债券通的南向通交易主体早已有海外债券投资;至于交易所的债券通,近期工作重点是促进交易所的债券“互联互通”,交易所的债券通交易灵活、规模不大,如果开通南、北向通,有活跃债券市场的作用。
Q:目前各国实行负利率,对人民币债券的需求会产生什么影响?
A: 丁晨:中国疫情防护上做得好,对国际投资者有很大吸引力。4月份,外资再度大买A股,金额达人民币533亿元,超过500亿外资流入中国市场,体现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A: 丁晨:香港人民债券市场较单一,目前金融债券约有400亿元,占14%,企业债券占10%。疫情之下,区域內贸易和债券市场蓬勃发展,一些东南亚国家在贸易上持有人民币,希望获得更多保值、增值的人民币金融产品。香港可以开发更多、更好的与人民币相关的金融产品,丰富香港金融市场,为离岸人民币中心注入新的活力。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https://www.finet.hk/)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