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投資者都在密切關注中國的財政立場,以評估疫情後的經濟復蘇情況和對世界的溢出效應。2020年5月兩會期間,中國的官方預算赤字擬占GDP的3.6%。雖然這一目標是比去年大幅增長(去年占GDP的2.8%),但其幅度相較於其他主要經濟體,規模看上去是偏小的。
不過,衡量中國實際的財政赤字是一件較為複雜的事情。首先,中國有四本賬,這還僅僅是財政表內的項目;除此之外,還存在表外項目,主要體現為地方政融資平台。本文對中國2020年的財政狀況進行了全面分析,就中國目前的財政刺激規模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首先,中國表內的財政赤字自2017年開始上升,2019年達到GDP的4.9%。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大幅度的減稅,特別是公司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減免,使得一般公共預算的赤字迅速擴大。但是,財政赤字的增加更多是來自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推動的表外專案。根據我們的估計,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貢獻率從2018年占GDP的2.6%躍升至2019年的6.3%,這表明中國疫情之前就已經開始放寬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以緩解經濟增速的下降。這也意味著,2017年中開始的去槓桿政策在新的經濟形勢下有所放緩。
2020年,地方政府特別債券的發行額度從2019年的2.15萬億提升至3.75萬億人民幣。中央政府也計畫發行額外1萬億人民幣的特別國債,後者是自2007年以後首次重新使用。如果加總其他的相關財政刺激措施, 那麼2020年的表內財政赤字可能至少會達到GDP的11%。
至於表外帳戶,主要體現為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擴大產生的赤字,目前的資料尚難以對2019年的規模給出準確的估計。如果我們按照2019年的增長率估算,表外赤字可能會超過GDP的6%。如此一來,2020年廣義的整體財政赤字可能會進一步增加。需要指出的是,最終的赤字規模還取決於GDP的規模。事實上,世界主要國家的財政赤字在2020年都有所增加,包括美國、歐洲和日本。
除了財政赤字規模,另一個影響財政政策效果的是如何保障這些刺激措施能夠促進經濟增長、就業以及產生良好的收入分配效應。毫無疑問,通過保持家庭收入和就業的健康增長,進而支持消費是至關重要的。但是,目前財政支出分配尚不明晰,這對於疫情衝擊後財政政策的效果至關重要。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