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万科24亿元驰援,泰禾集团依旧危机重重。
公司的危机主要来自于债务违约。截至2020年6月末,泰禾集团存在的已到期未归还借款及公司债券金额为349亿元,还有713亿元将在一年内到期。
一个月前,在万科资金驰援泰禾的时候,市场以为泰禾集团已经抓住救命稻草,依稀看到“活下去”的曙光。
未料,一个月过去了,公司的债务危机依旧在发酵。
千亿房企泰禾沦陷,为房地产行业敲响警钟。能救一个救不了一百,监管对房地产行业进行“三道红线”预警,在新规出台前,房企能否集体上岸?
349亿元到期债务压顶,万科24亿元救急仍举棋不定?
债务危机是这两年泰禾集团无法摆脱的负重,也成了年仅55岁的公司创始人黄其森的“滑铁卢”。
泰禾集团的违约首先是从子公司开始的。2020年4月,泰禾集团子公司东莞金泽置业因债务违约,被西藏信托告上法庭。
在这笔借贷中承担连带责任的泰禾集团和黄其森也名誉扫地:泰禾集团被列入失信企业,黄其森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被限制高消费。
不要以为这个只是千亿房企发展史上的一个小火花,过去就完了。如果不是流动性紧张没有哪家公司愿意被告上法庭。
这个信号表明,泰禾集团的危机才刚刚开始。
果不其然,此后公司债券违约接踵而至。在2020年7-8月短短两个月内,泰禾集团就出现5只债券违约,分别是17泰禾MTN001、18泰禾01、17泰禾MTN002、17泰禾01、18泰禾02。
而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31日,该发行人共有8只存续债券,余额为104.16亿元,其中违约债券5只,违约余额为73.18亿元。
债券违约只是泰禾集团资金链吃紧的一个显性表现,事实上泰禾集团的债务危机已经不断堆积,呈现爆发之势。
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泰禾集团存在的已到期未归还借款及公司债券金额为349亿元,尚未支付的利息为43.32亿元。
不仅如此,公司有息负债依然高达929亿元,其中713亿元将于一年内到期,留给泰禾的时间真的不多而来。
而在自身“造血”能力方面,泰禾集团显然力不从心。截至今年6月末,公司货币资金43.05亿元,较2019年末的131.95亿,下降67.38%。现金短债比0.06。
“一分钱难道英雄汉”。泰禾身陷债务危机,同为行业公司的万科看不下去,伸处驰援之手。
7月31日,泰禾发布公告称,在满足交易条件的前提下,万科拟以24.27亿元收购泰禾投资所持19.9%泰禾股权,折合每股4.9元。
不过万科此次入股的先决条件很苛刻,需要泰禾制定债务重组方案并与债权人达成一致,债务重组方案能支持公司恢复正常经营,能支持公司可持续经营。
目前看泰禾的债务重组依然不太顺利,万科能否成功入股,需要到2020年9月30日揭晓,还有一个月时间。
业绩突然变脸,黄其森愿出让控制权,泰禾还有多少筹码?
债务违约罢了,泰禾业绩又突然变脸。
在2018年之前,泰禾还表现出相对稳定的业绩增长能力。2017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7.38%,2018年也取得27.35%的增长。
但到2019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骤然入冬,负增长23.77%。2020年中期营收更是负增长83.02%。
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方面,公司2017年录得16.38亿元,同比增长60.51%,2018年录得21.18亿元,同比增长29.34%。
同样是在2019年,泰禾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突然亏损4.02亿元,同比减少118.97%。2020年中期则进一步亏损10.03亿元,同比减少191.40%。
泰禾的亏损可谓猝不及防。因为房企合约销售结转为营收一般需要两年左右时间。
根据这个时间推测,泰禾2019年的亏损大概率反映的是2017年的业绩,2020年中期亏损则反映的是2018年的业绩。
这意味着,自2017年以来泰禾已经出现某种问题,但讽刺的是公司还在当年首次晋升千亿房企,合约销售额达到1010亿元,比2016年400亿元增长152.5%。
业绩崩塌,债务违约,泰禾还有救吗?
在8月28日举行的万科2020年中期业绩会上,万科总裁、首席执行官祝九胜直言,泰禾虽然资金和融资出现问题,但它的产品力与基础能力还是非常不错的。
作为千亿房企,泰禾集团本身质地并不差。
公司拥有以泰禾院子系、大院系、园系、公馆系、府系、湾系等中高端住宅地产产品,以及泰禾广场为核心品牌的商业地产产品。
与其他房企相比,泰禾的优势一方面在于其高端产品,另一方面在于其“深耕核心一线,全面布局二线”的区域发展策略下,在一二线城市丰富的土储资源。
泰禾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公司土储总建筑面积约为3270万平方米,剩余可开发建筑面积约为952万平方米。
上述土储资源分别分布在京津冀、福建区域、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华中区域等热点都市圈和相对具有发展潜力的区域,未来保值、升值具有明显区位优势。
这也是万科愿意介入泰禾的重要原因。虽然目前万科仍在等在先决条件达成,但在招募战投的时候,黄其森曾公开表示,愿意出让泰禾控制权。
尴尬的是没有“白衣骑士”青睐泰禾控制权,万科也暂时没有这个意愿。房地产企业当下面临的危机,已经让各路“财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清醒,保存实力比扩张更重要。
“三道红线”预警,房企能否一起上岸?
千亿房企泰禾沦陷,为房地产行业敲响警钟。
2020年房企面临的风险尤其多,行业环境下行,融资大门被收紧,叠加新冠疫情冲击,让本来就戴上“房住不炒”紧箍咒的地产行业步履维艰。
在多重风险下,行业公司都自觉收敛“高周转”的规模化扩张策略,保现金流、降负债,行稳健的发展之道。
如此种种,房企们还是低估了国家建立房地产调控机制的决心。
最近让地产圈闻之一动的是监管设置的三大红线:第一,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第二:净负债率大于100%;第三:现金短债比小于1.0倍。
根据“三道红线”触线情况,试点房地产企业分为“红、橙、黄、绿”四挡,分档设定为有息负债规模增速阈值,每降低一档,上限增加5%。
如果三道红线全部命中,房企有息负债就不能再增加;踩中两条,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5%;踩中一条,增速不得超过10%;一条未中,不得超过 15%。
假如这个“三道红线”政策确实属实且全面落地,那么地产圈将会天翻地覆。
根据Wind行业划分,在A股上市的137家房企中,踩到第一条红线的有92家,其中包括泰禾、华远、华夏幸福、格力地产、大悦城等。
踩到第二条红线的有38家,泰禾、华夏幸福依然在列,还有阳光城、新湖中宝等知名房企。
踩到第三条红线的有60家,包括苏州高新、蓝光发展、华夏幸福、绿地控股、上实发展、招商蛇口等。
很不幸同时踩到三挡红线的有29家上市房企,这些房企未来需要在降低自身有息负债方面加倍努力了。
国家在出台某些重大政策前都会有一个窗口期,“三道红线”一旦颁布,将对房地产行业造成重大冲击。其实监管的意图很明显:降低房企杠杆,抑制火爆的土地行情,进而避免出现更多泰禾。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https://www.finet.hk/)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