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華社訊】香港金融发展局(金发局)发表題為《更進一步:拓展A股市場聯通渠道》的報告。金发局希望香港政府及監管機構與內地監管機構協調,共同考慮如何令國際投資者參與A股掛鉤上市結構性產品的市場,以及如何令內地投資者參與A股相關上市結構性產品市場及香港上市結構性產品市場。
金发局設立由業界領先專家組成的專責工作小組,協助制定有助於進一步发展A股市場及「滬港通」、「深港通」機制的政策建議。
該小組的有關建議可分階段實施,並可設有管理措施以觀察潛在市場影響。第一階段為逐漸引入「滬港通」、「深港通」A股掛鉤的香港上市結構性產品或與A股相關指數掛鉤的香港上市結構性產品;第二階段為逐漸拓展「滬港通」、「深港通」南向交易,以涵蓋與合資格相關資產掛鉤的香港上市結構性產品,然後分階段擴寬合資格內地投資者的範圍(由專業投資者開始,其後逐漸允許零售投資者參與)。
談及第一階段計劃納入的產品,專家專責工作小組成員Minny Siu說,我們希望在第一階段找到一個最多零售投資者認識的產品。我們認為認股權證最適合,我們希望一開始和一些最多交投量的A股掛鉤。
至於小組首先選擇北向通的原因,Minny Siu說,由於目前認股權證已經有一個原有的監管機制,加上目前的零售投資者已經可以通過北向通買賣A股。如果現在可以買賣一個A股掛鉤的認股權證,對投資者來說,無論是風險管理,還是用較低的價格參與A股,都是多一個選擇。基於這些原因,我們建議先在香港推出這個產品。
她又說,當投資者、发行商、監管機構對這個產品有更多認識之後,希望給國內監管機構信心,可以開放給國內的投資者,也可以通過南向通參與到這個產品。香港本來就是人民幣離岸中心,加上這個產品,能令香港建立一個更加「互聯、互通」的市場。
小組成員指出,逐漸引入相關結構性產品有利於增加「滬港通」、「深港通」北向交易量,透過結構性產品发行商在其A股持倉的對沖活動,為A股市場帶來額外資金流入。同時,亦能夠提高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及產品多樣性,以及鞏固其作為領先的離岸人民幣中心的既有地位。
該工作小組成員根據有關香港上市結構性產品市場於2017年至2019年的規模數據,並基於一系列假設,其中包括假設A股結構性產品市場規模與香港結構性產品市場規模相若,預計引入A股掛鉤的結構性產品,能令北向交易上升約4.9%;預計能令內地期貨市場的流動性增加約15.8%;預計能令A股市場每年投資增加約380億元人民幣。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