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華社訊】惠譽最近发佈報告《焦點:中國豬肉行業》。報告顯示,2020年剩余時間預期供需關系依然偏緊張,生豬價格維持高位,較上半年有下降。2021年及以後,隨著行業產能進一步恢復,生豬及豬肉價格進一步進入下行通道。
惠譽亞太區企業評級聯席董事陳力表示,由於非洲豬瘟疫情目前沒有有效疫苗,豬企主要以養殖場生物安全防控為主。2019年全年生豬、能繁存欄雙位數下跌,2020年2季度能繁存欄同比增長,生豬存欄回穩。
他又說,由於復產進展緩慢,生豬豬肉價格自2019年中急速上漲,2019年四季度初達到頂峰,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隨供需價格高位震蕩。2020年四季度天氣氣候等因素,非洲豬瘟等疾病因素影響,市場供給增加不確定性。
報告稱,豬企養殖產能整合並加速布局,非瘟疫情後期利好頭部豬企。「疫情提升行業生產防疫標準,利好規模和高效的市場主體,中小散戶生存覆產難度大,多持觀望態度。前十豬企集中度2019年僅為6.5%左右,提升空間較大。」
此外,報告又稱,規模豬企利用自身現金流、股債市、第三方資金大舉擴產。由於2020年上半年產量依然偏低,下半年逐漸发力提升產量,部分企業依然處於產能調整,投苗覆產相對滯後。
陳力認為,多元化幫助豬企抵禦行業周期性波動,包括區域、產業鏈和肉制品種類的多元化。此外,飼料行業成本上升,2019年隨著豬瘟疫情,下遊需求低迷。但是,境內生豬覆產節奏加快,飼料及添加劑價格回升,境外應出口需求也應同時回升。
豬肉進口方面,報告指出,2020年前三季度進口豬肉規模翻番,彌補屠企和包裝食品企業的原料短缺和成本高企狀況,但是境外持續新冠疫情影響後續進口規模的進一步提升。
惠譽亞太區企業評級聯席董事陳力、惠譽亞太區企業評級董事趙凱欣、惠譽亞太區企業評級聯席董事郭舒出席視頻記者會並回答提問,節錄如下:
A: 新冠疫情對國內消費有限制,對豬肉的需求有一定抑制。境內发生疫情的話,有些豬場可能不能運送飼料,現在境內從政府、企業到個人,準備相對完善。境外是我們比較擔心的地方,假設疫情在冬天发生,主要影響是境外的豬肉無法進口到國內,會對國內豬肉供給產生一定影響。本身全國進口豬肉沒有太大的量上的支撐,加上境內已經慢慢復產。綜合考慮,豬價並不會因為沒有進口而发生很大變動。我們預測2020年第四季度因為疫情、非瘟,可能在產能供應上境內、境外有一些影響,我們預計在2020年接下來的一個季度,豬價還是以高位為主。2021年大規模復產之後,豬價下行通道會更清晰,但是我們不會預計是大規模的急速下滑,畢竟生豬養殖有別其他產業,復產需要時間。除非有有效疫苗並大規模運用,否則大規模復產導致豬價下滑或供需關系完全改變,還是不太可能。
A: 從歷史上看,每個豬企的基數不一樣,每個企業碰到非洲豬瘟的時間點也不太一樣。此外,企業在模式上不同,例如有些企業是公司加上農戶的合作模式。不同的企業的策略不同,有的企業可能偏向花大量資金開支加大市場份額,可能會慢一些。這個是導致數字有所差異的原因。
A: 我們預計整體豬肉消費量短期偏弱,但是豬肉作為最重要的蛋白質來源,需求上不會有太大改變。下遊的需求在規模上,我們認為足夠支持上遊企業的擴張。2019年豬肉消費量下降主要是高企的豬價,而2020年豬肉消費量下降主要是受新冠疫情和高企的豬價共同影響。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