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底赴美上市以來,優信二手車(UXIN)股價表現不佳,至今累計暴跌近90%,市值慘遭蒸發約23億美元。相對於在美股上市的互聯網中概股,優信慘淡的股價無疑是令人充滿遺憾甚至是困惑的。
與股價相應的是優信的業績,2016年-2019年營收方面跌宕起伏,累計虧損額更是高達75億元(人民幣,下同)。
獲客成本、保修服務成本等費用居高不下,成為優信實現盈利的障礙。二手車電商行業要實現持續性盈利,必須要做到「用最低的交易成本,用最高的交易效率,實現物儘其用、物有所值」,很顯然,優信目前離這個可靠的運營效率還有不少差距。
然而,近期優信在融資市場上毫未受盈利難的影響。10月7日,優信發佈公告,以私募方式獲得兩家先進投資者2500萬美元的投資。這對於優信來說無異於雪中送炭,除了緩解優信緊張的現金流之外,也向外傳達出資本市場對二手車賽道的持續看好。
10月15日,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GIC日前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的文件顯示,其已進一步增持優信至11.41%的持股比例,這也是GIC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内連續加碼優信二手車,其於2019年10月26日宣佈所持優信股權比例總計為5.01%。而根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優信共獲增持1028萬股,機構持股市值達9544.33萬美元,持股佔比為22.56%。
基於此,優信股價亦出現「回暖」迹象,10月19日股價飙升19%,10月20日高開近40%,大有絕地反擊之勢。
那麽,為何優信能股價和融資雙豐收?
在2018年及2019年我國汽車銷量分别同比下降2.8%及8.2%的背景下,二手車交易市場風景獨好,同期分别同比增長11.5%及7.96%。
在經歷了上半年車市寒冬後,進入下半年,二手車交易市場強勢回暖,根據汽車流通協會數據,今年7-9月,二手車交易量分别同比增長4%、11.52%及11.77%,與汽車整體銷售市場同步復蘇。
由此看來,我國二手車交易市場已度過了最為寒冷的冬季。在疫情肆虐的上半年,二手車交易市場苦不堪言,瓜子二手車母公司車好多集團決定對集團職位施行階段性薪酬和假期調整方案;優信亦決定將部分員工停工待崗,高管帶頭調整薪酬,直到5月才全部恢復。
根據中信證券數據,2017年,中國的二手車/新車銷量比為0.43,這一比例在美國、德國、英國、日本分别為2.2、2.1、2.6和1.7,顯示出我國二手車交易市場的滲透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中國二手車2019年總銷量為1492萬輛,而人口比中國少近8成且為全球第二大汽車市場的美國在2019年的二手車總銷量超過4000萬輛。所以,顯示出我國二手車交易市場的規模也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在後疫情時代,二手車市場迎來了恢復性消費,積壓的購車需求集中釋放,疫情導致收入下降的情況下不少人選擇了購買價格更便宜的二手車。因此,下半年開始,在二手車市場回暖下,線上二手車交易提供商也到了提升品質和服務迎來市場需求的關鍵時刻。
在今年5月份之前,我國二手車銷售企業是按照銷售額2%徵收增值稅,而個人交易免稅,這導致部分企業將二手車轉給個人「黃牛」進行交易,企業只是賺取極少的介紹費。
而隨著《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二手車經銷有關增值稅政策的公告》的出台,二手車經銷商大大減輕了稅收負擔。公告中明確,自2020年5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從事二手車經銷的納稅人銷售其收購的二手車,由原按照簡易辦法依3%徵收率減按2%徵收增值稅,改為減按0.5%徵收增值稅。這意味著二手車經銷商銷售二手車的徵收率降幅高達75%,對此優信2021財年一季報中也表示:「現在有了一個更寬松的財政環境來作為二手車經銷商運營。」
今年的汽車市場下滑嚴重,二手車增值稅徵收率下調也是刺激汽車消費的政策落地的一部分,有利於促進車商直接良性競爭,進一步拉動國内汽車消費,實現行業整體健康持續良性發展。
根據優信年報,2018年度及2019年度,優信預付費用中的增值稅分别為6423.7萬元及7474.6萬元,按照徵收率降幅75%計算,優信未來2年在增值稅不變的情況下可少交約1億元的增值稅,這對於減少虧損來說是一件令人鼓舞的事,因為優信主要面向的是2C業務,這塊業務可是優信未來最重要的增長引擎。
實際上,增值稅徵收率下調,影響最大的是二手車經銷商的商業模式變化。在徵收稅率下調之前,由於個人交易自己使用過的小汽車等物品可以免徵增值稅,導致「黃牛」服務應運而生,部分經銷企業更傾向於將二手車轉給個人「黃牛」進行交易,實際業務已從「經銷」變成了「經紀」,盈利區間不斷被擠壓。二手車減按0.5%稅率徵收,或使得二手車經銷商真正轉向二手車「買斷–整理–出售–質保」的經銷模式,促進「維修+整理+質保」的增值服務的發展,從而提升毛利水平。
在尋求穩定盈利能力的過程中,優信的夢想很多,也付諸了行動。
在2017年,優信推出「全國購」服務,圍繞物流網絡等一系列基礎設施展開佈局,不僅打破了二手車只能在本地交易的界限,而且實現了線上線下一體化。優信的全國購模式,從根本上變革了二手車購買體驗,因此人人車與瓜子二手車在2019年先後宣佈跟進。
在此之前,優信在2016年將分期購車引入到二手車領域,成為中國二手車市場首個打開融資租賃大門的公司。「全國購」加上「融資購車」的模式,使優信二手車交易量由2017年的63.4萬輛升至2018年的81.4萬輛,引領行業發展。
但到了2018年,P2P網貸行業集體爆雷,其中汽車金融服務商易鑫(02858-HK)2020年上半年有高達13.81億元的預期信用損失準備,血虧不止的易鑫在近期遭騰訊(00700-HK)和黑馬資本溢價0.5%提要約收購。當然,優信也不能幸免,2020年1-3月信用損失準備接近20億元,造成當期虧損額高達20.84億元。
好在優信果斷「去金融化」,今年9月,優信創始人戴琨對外宣佈已經完成去金融化,摘掉了「金融」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帽子,正是回歸「交易」這個二手車市場的本質,再也不恐懼聽到「壞賬率」這個專屬金融的名詞了。
進入2020年,優信的戰略很清晰:押注全國購,並加大力度向線上轉型,自建二手車庫存把控質量以確保口碑,畢竟當下的二手車市場激烈競爭環境下,「品質、口碑」是當下仍注重「眼見為實」的客戶最基本的信任。優信的這種轉變,可以說是借鑒了美國二手車交易平台Carvana的成功經驗,Carvana選擇B2C模式,強調對品質的追求,自建庫存,完善供應鏈,如今實現了業績股價雙豐收。
今年來,優信通過線下銷售升級為線上5V服務群組、推出「透明報價單」、將服務端口前移以提升品質。通過努力,優信的客戶滿意度也有了提升,優信大數據研究院數據顯示,7月購車用戶中通過親朋好友推薦佔比達32.2%。優信正用「螞蟻搬山」的方式一點一滴重新打造口碑。
優信同時也在供應鏈上下了苦工,根據2021財年一季報,優信表示:「從2020年9月起,公司將建立自己的二手車庫存。公司已開始在市場上挑選物有所值的二手車,採購這些汽車,並安排翻修和翻新,以便在將其出售給客戶之前將其升級到類似新的狀態。」目前,優信已將合肥確定為自建二手車庫存業務的整備地點之一。
建立庫存,原因便是把控質量以及確保更多的車源,歸根到底就是做到「品質+口碑」,配合優信線上業務的推進。
小結:雖然至今未能找到良好的盈利模式,但優信能及時止損,及時轉型,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GIC的增持及兩家投資者2500萬美元的投資,以及增值稅徵收率下調等利好因素下,優信正在建立的「全國直購+自建物流」的生態體系也是順勢而為的做法。
不過,線上高昂的獲客成本和自建物流產生的大量開支未免也讓優信在追求品質和盈利上得吃不少苦,回歸交易本身、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以優化服務閉環,優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