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今日(11日)公布,推出新一批銀色債劵(銀債)予年滿65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認購。是次目標發行額比起上批銀債大大提高近五倍,由三十億港元提高至一百億元。金融管理局更會視乎市場反應,考慮將發行額提高至最多一百五十億元。
今批銀債的債券年期為三年,持有人將每六個月獲發一次與本地通脹掛鉤的利息,息率不會少於三點五厘。今年12月1日上午九時開始接受認購,市民可透過20間配售銀行和20間證券經紀申請。
香港金融管理局高級助理劉應彬指,為免債券集中落於部分投資者手中,故會設立配發上限,每位投資者最多可獲配發100手,不計手續費,即每名投資者最多可申請總額不多於100萬港元的債券。
金管局又特別提到,因應早年香港的身分登記制度未完善,有部分長者身分證上只有出生年份,而欠缺月份及日期,資格難以界定,造成申請困難,故今次發行將會簡化申請資格的定義。凡於1956年出生,並持有有效的香港身分證,均可申請認購。劉應彬又提醒,過往有不少重複申請個案,他重申,重複申請均不作考慮。
A:政府希望有更多人受惠,而根據數字顯示,過往最多發行至90億總額債劵時,仍出現超額認購的情況,反應市場有熱切需求。今年受疫情影響,不少國家均推行量化寬鬆政策,全球息口低迷,銀行存息普遍極低,投資風險增加,故認為這個時候推行新一批銀債是一個非常適合的時機。
A:根據數據顯示,2016年所發行的債劵(2019年到期)的提前贖回率為5%左右。而2017年所發行的債劵(2020年到期)到目前為止的提前贖回率約為4.7%。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發言人周國昌補充指,當中由中銀所發行的債劵的提前贖回率為1%。
A:雖然較新推出的債劵利率的確會較高,但通常相距僅0.5厘左右,加上多數人投資債劵的策略都以保守性長線投資為主,今批銀債又不設二手市場,故相信不會有太多人索性換馬,反而相信投資者會於每次有新產品時加購,增加債券的持有比率。
A:當局未有對市場反應作出任何預測,但有信心這批銀債具備足夠的競爭力。金管局發言人劉應彬重申,因為今次發行的背景與過往可謂「兩碼子」的事,當時的投資者考慮的因素與今日亦有很大差別,所以不能直接相提並論。不過,當局相信現時的經濟環境會吸引到投資者選擇保守型的投資產品。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