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華社訊】全球人口有老齡化的趨勢,以亞洲地區尤其嚴重,其中,據政府統處推算,撇除外籍家庭傭工,65歲及以上長者的比例,推算將由2016 年的17%,增加至2036年的31%,再進一步上升至 2066年的37%。法國外貿銀行舉行網上串流發布會,分享一項亞洲老齡化帶來經濟影響的研究結果。
該項研究項目為「Silver lining for aging Asia:Not much for growth but certainly for some sectors」。研究發現,銀齡經濟的增長不一定多但對部分領域帶來一定變化。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地區首席經濟學家Alicia Garcia-Herrero指,至2050年,在中國內地、香港、新加坡及日本等亞洲地區的銀齡人口比例將由1995年的7%上升至27%。她分析指,銀齡人口上升將會勞動人口急速下降,會拖累經濟增長。雖然可能緩和,但生產重心亦趨於下降,最明顯的例子是日本。由於潛在生產力下降,部分亞洲地區甚至會出現中等收入陷阱 (Middle income trap),難以和其他國家的低成本生產商競爭,令經濟受壓,但亞洲老齡化仍存樂觀因素,例如醫療保健和機械人技術的需求增加,亦為國家經濟增長帶來生機。
法國外貿銀行分析師岩原幸平(Kohei Iwahara)指,日本可謂銀齡經濟發展的模楷。雖然銀齡人口上升令勞動人口急速下降,但與此同時,日本人對醫療保健的需要亦增加,醫療保健消費成為日經平均指數四大貢獻來源之一。此外,日本藥業的銷售額亦有持續上升的趨勢。科技和醫療保健的融合亦為國內企業的發展提供新動力,例如日企富士菲林,其由醫療保健產品產生的盈利就由15年的15%升至19年超過20%。
根據研究結果,Alicia表示,老齡化仍會為經濟帶來生機,醫療保健、機械人技術及電子商貿因需要增加,將會成為亞洲老齡化的受惠板塊,但保險、媒體及教育板塊則會因為需要遞減而萎縮。對於銀齡人口雖然對醫療有一定需要,但對保險需求反而呈現下降趨勢,Alicia解釋,雖然老齡人口對醫療及儲蓄有需求,但因應勞動人口減少,加上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人們未必會再以保險作為保障工具。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