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工程机械领域,今年哪个细分领域受二级市场关注度较高。那非叉车市场莫属。
5月份起,随着工业国内复工复产全面推进,叉车行业销售开始走高,特别是电动类叉车,各类车型在国内外销量均取得高双位数增长。特别是作为叉车传统淡季的三季度,叉车市场销量依旧稳增。
在此形势之下,连整体叉车市场占有率并不高的比亚迪叉车,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与马来西亚造纸厂签订叉车协议,甚至直接将直营店开到日本去了,与全球叉车巨头丰田来个直面硬钢,还宣布未来直营店未来2年内完成上千辆的销售目标。
那么,此波叉车行业景气度能维持多久,是否只是昙花一现,博人眼球不足以做过多关注呢?另外,国内叉车竞争又如何呢?
2020年:叉车行业注定不平凡
今年年初,突入其来的疫情,给全国各大各行业按下了“暂停键”。作为工程机械中重要的组合部分叉车,首当其冲受到严重的影响,一季度叉车行业销售下滑16.5%。
随着全国复工复产的推进,叉车行业出现了需求回补的情况,5月份起叉车销售增速达到33%,累计同比增长了1.7%,基本追平去年水平。随后各地发布大基建计划出台、制造业回暖及物流行业保持较高景气度等因素叠加驱动,淡季三季度中叉车销量依旧保持较高增速,7月销售同比继续保持40%增速,8月更是叉车更是突破7万大关,至7.31万台,同比增长达55.1%。受三季度淡季不淡的带动,一季度负增长并未影响叉车行业高景气度的呈现,2020年前三季度叉车行业销量,同比增速达24.1%。
按照叉车类别(包括内燃和电动在内的平衡重式叉车、电动乘驾式仓储叉车、电动步行式仓储叉车)来看,主流车型内燃和电动在内的平衡重式叉车,2020年前三季度销量同比增长18.3%,其次是电动步行式仓储叉车,2020年前三季度销量同比增长35%,最后占比最小的是电动乘驾式仓储叉车,2020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速为9%。
由此可见,按照前三季度叉车类别来看,除了传统内燃和电动在内的平衡重式叉车取得不俗表现外,电动步行式仓储叉车销量大增才是前三季度叉车行业逆市上涨的最主要驱动力,而电动步行式仓储叉车受追捧的原因,主要是电动步行式仓储叉车价格较为实惠,另外对人工板车的替代以及下游行业近些年对步行式叉车需求的增长所致。 据财华社通过公开资料整理获知,从2015年至2019年,电动步行式仓储叉车销量年平均增速为32%,反映出叉车市场中电动步行式仓储叉车更受市场追捧。
展望2020年,叉车行业较去年同期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可能性较大,这主要是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一、过往第四季度叉车需求量要高于第三季度;二、需求端第四季度是物流行业传统旺季,叠加现阶段物流仓储趋于增长态势;三、出口叉车市场份额的回暖,将拉动销量增长。我国出口叉车占海外销售份额从2010年7%提升至2019年的17%。2020年上半年叉车整体出口销量仍在增长。据中叉网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我国工业车辆(包括电动、内燃叉车、)出口销售量是75930台,与2019年1-6月份的71586台相比,增长6.07%,国内销售量增长大于出口销售量增长。
叉车高景气度之下:竞争两极分化,龙头强者恒强
虽然比亚迪叉车在叉车领域的动作颇多,获得不少关注度,但目前叉车行业领军者是杭叉集团(603298-CN)及安徽合力(600761-CN),两家企业合计占据我国叉车市场半壁江山。
值得一提的是,叉车行业竞争格局有点像目前的白色家电,两大寡头市场份额持续攀升,其他竞争对手在底下厮杀谋突围。
根据中叉网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叉车销售量破万台有15家企业,其中破十万台只有2家,即安徽合力及杭叉集团;超五千台的有21家;超三千台的有29家;超2000台有33家;截至目前行业内仍存续约130家企业。
2019年,杭叉集团及安徽合力叉车销售分别为13.9万台及15.2台,两家企业共占据约42%的市场份额。而比亚迪叉车2019年叉车销量仅有1.6万台,与两大头部企业有比较大的差距。
在安徽合力及杭叉集团两大寡头独享一档形势下,两大寡头采用降维打击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份额。根据中叉网数据显示,2020年三季度疫情影响下行业集中度提升,上半年安徽合力及杭叉集团两家集中度已达到54.5%。
某种层面上讲,基于两大寡头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叉车行业竞争将趋于白热化,包括比亚迪叉车在内的中小型叉车制造商生存压力将更加大。或出于国内竞争压力考虑,近些年比亚迪叉车才积极出海觅食,以谋求突围。
尾语:
在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之下,两大巨头也有“烦恼”。
上文已经提及到,今年疫情爆发之后,叉车龙头开启了降价促销,抢到不少市场份额,导致盈利能力出现略微下行的情况。
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杭叉集团毛利率为20.6%,同比下滑0.3个百分点,净利率为8.37%,同比增长0.5个百分点;安徽合力毛利率为18.97%,同比下滑2.39个百分点,净利率为7.38%,同比下滑0.23个百分点。
未来两大巨头继续通过降价促销,争夺市场份额,那么毛利率承压将会延续,利润空间短期一定会有所压缩。倘若市场价格战持续时间太长,头部企业“降维打击”抢占市场之举是否会演变成两败俱伤的局面呢?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https://www.finet.hk/)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