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热门搜寻:

【观察】血管疾病介入器械国产替代正当时,港股市场成股权融资“圣地”
原創

日期:2021年3月24日 下午7:58作者:沈大班 編輯:mila

导读:

3月23日,继先瑞达之后,归创通桥也向港交所递交了IPO申请书。随着国内各大血管疾病介入器械企业陆续加速股权融资的步伐,意味着血管疾病介入器械国产替代潮将加速渗透,国产介入器械企业与海外巨头争夺市场的帷幕正式拉开。

血管疾病介入市场:中国市场大有可为

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来临,各种血管疾病患病率持续攀升,相关的医疗需求大幅增加。在临床上血管疾病有很多种类,比如说心肌梗塞、脑梗塞、脑动脉瘤、周围动脉瘤、内脏动脉瘤、腹主动脉瘤,其中内脏动脉瘤又包括脾动脉瘤、肝动脉瘤、肾动脉瘤、腹腔干和肠系膜动脉瘤,其中周围血管疾病也有很多种,比如说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脉管炎、动脉栓塞、多发性大动脉炎、雷诺综合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先天性动静脉瘘、损伤性动静脉瘘等等。

如果撇除上述众多的流行性病学的名称,用一句话概括血管疾病及类别。那就是“血管疾病是影响人体循环系统的病症,大致上分三类神经血管疾病、冠状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

目前,针对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三种方式。药物治疗通过抗凝血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仅适合疾病较轻的患者。外科手术治疗以自身静脉或人工血管移植,代替病变血管,缺点是创口面积大,愈合慢。介入治疗(1)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通过相关介入器械的应用撑开阻塞血管从而恢复血流通畅。三者之中,介入治疗凭借其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患者痛苦少等优势,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高度认可,市场需求呈现高速增长。

虽然我国对介入治疗需求巨大,但介入治疗处于新兴发展阶段,市场渗透率普遍不高。例如,机械取栓术(MT)是一项针对缺血性脑中风(一种主要神经血管疾病)的先进微创治疗技术。2019年,MT手术在美国的渗透率为3%,而在中国的渗透率仅为0.6%。此外,2019年,外周动脉疾病相关手术在美国的渗透率为5.4%,而在中国的渗透率仅为0.2%。

在此背景之下,近些年,由于人们的健康意识增强,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患者的可负担能力提高,医生的临床实践改善及政策支持,对介入治疗器械的需求不断攀升,也孕育出一个庞大且未被满足的血管疾病介入市场。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随着各类血管疾病患病率的上升,手术量预计将15.07%复合年增速上升,进而推升相关介入治疗医疗器械需求量。以血管疾病领域中,致死率较大的神经血管疾病为例,随着市场对神经血管介入治疗需求攀升,神经介入器械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大关。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2019年至2030年,中国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从49亿人民币增至371亿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为20.2%

血管疾病介入市场蓄势待发,国产替代正当时

在过去,血管介入器械技术含量高,行业壁垒强。中国国产血管介入器械发展较晚,市场主要被以美敦力、雅培、波士顿科学、索林集团为代表的进口医疗器械企业主导。特别是在外周血管介入及神经血管介入两大市场领域,国内市场基本由美敦力、波士顿科学等国际医疗器械巨头主导。据数据显示,2019年,国际参与者在中国神经介入器械市场占有93.3%的市场份额,并在中国外周动脉介入器械市场占有90.3%的市场份额。

某种层面上讲,随着快速增长的行业规模和政府对国产化的支持给了企业信心,国内血管疾病介入器械企业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以及国产替代器械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从政策角度来看,自2014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国产医疗器械的发展,包括优秀国产医疗设备的遴选、新版医疗器械监管条例的发布以及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的启动,在加大对国产医疗器械支持力度的同时推动了国内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创新。在此大背景下,近几年医疗器械整体的进口替代进程是在加快。例如,在冠脉支架(血管植入)市场,基本完成了进口替代。

从技术支持角度来看,成像技术方面,近年来,随着成像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增多,可以更好地看到血管内环境,并提高了血管疾病(如未破裂颅内动脉瘤、间歇性跛行及肢体威胁性缺血)的检出率。随着AI算法的应用不断增多,成像系统和分析软件的后端自动化将在未来数年内加速发展,并帮助医生实现更高效的诊断。介入器械技术方面,近些年,推出的超声喷涂系统等植入性和介入性医疗器械的表面涂层,已经出现在药物洗脱支架(DES)或药物涂层球囊(DCB)中。此外,血管介入机器人和导航系统等技术的创新,都在推动介入器械向更高的安全性、准确性和效率方向发展,亦给国内介入器械企业带来重要的技术支持。

从融资渠道角度来看,2018年香港推出的上市新规,不仅为生物科技行业雪中送炭,还为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创造了直接融资的沃土,推动了我国生物科技行业高速发展,为国产替代带来前所未有的资本支持。

在天时(介入治疗需求)地利(政策持续出台)人和(技术及资本的双驱动)的大趋势下,国内介入器械企业明显加快了赴港上市的步伐。近两年,率先登陆港交所的康德莱医械(01501.HK)、沛嘉医疗(09996.HK)及心通医疗(02160.HK)在内多家心内介入企业。除此之外,外周血管和神经血管两大介入市场的参与者心玮医疗、先瑞达及归创通桥,都在今年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书,筹集资金均用于国产研发管线的商业化及临床试验。

随着国产替代潮来临及创新器械企业的崛起,我国本土血管疾病介入器械企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届时,赴港IPO的介入医疗器械企业势必会有所增加,毕竟在神经血管疾病、冠状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三大介入市场领域,没有形成绝地的国产龙头企业之前,谁都有可能出现逆袭的机会。

附注(1):介入治疗是相对外科手术而言无需开刀和全身麻醉的一种导管技术,指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将特定的器械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窗口导入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

文:沈大班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https://www.finet.hk/)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

相關文章

3月22日
财华洞察|“金戈”后有追兵!凉茶天花板渐显,白云山如何“解局”?
3月3日
科济药业赴港IPO:百亿级CAR-T市场之下的“危”与“机”
2月27日
【预见】康希诺新冠疫苗获批上市,能否复制核酸检测出口盛况?
2月9日
【观察】专注细胞免疫治疗!永泰生物的借鉴和启发
2月8日
【观察】小而美!时代天使成长进行时
12月4日
【IPO前哨】具备战略价值,诺禾致源仍需打开引擎!
11月18日
【观察】潮流还是价值积累?方达控股能否周期与成长共舞?
11月16日
【IPO透视】没有完美的治疗方案,用市场来评价诺诚健华
11月11日
财华洞察|辉瑞、BioNTech疫苗加速落地,复星医药能引领中国市场吗?
10月29日
【观察】深耕“首仿”市场,翰森制药能否如“恒瑞医药”般绽放?

视频

快讯

17:33
新世界发展(00017.HK)持续正常开展业务 约177.61亿港元银行贷款完成再融资
17:32
福莱特玻璃(06865.HK)料2024年归属股东净利润同比减少61%到66%
17:14
【盈警】寰宇娱乐文化(01046.HK)料中期亏损6760万至7760万港元
17:08
香港证监会:扩大在香港发行的上市结构性基金的范围
17:03
深圳国际(00152.HK):戴敬明辞任执行董事及财务总监
17:00
天成控股(02110.HK)中期亏损同比收窄37.88%至1244.3万港元
16:52
灵宝黄金(03330.HK)完成H股全流通
16:34
【盈喜】畅捷通(01588.HK)料年度归母净利润按年增长95%至127%
16:18
商务部:2025年将推动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
16:13
贝达药业:贝福替尼一线、二线适应症均已纳入国家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