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但中医药批件曾经是国内不规范药审监管的受益方,不乏很多浑水摸鱼的,加上中医药企业与其他制药企业一样,重销售不重视研发,产品过硬的少,销售过硬的多,很多后续都不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在监管加剧的背景下,中医药企业发展困难。
不过,2020年,一场袭击全球的新冠疫情中,中西医结合成了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个重要经验。疫情期间,我国全力统筹中西医资源,高度重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要求强化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及时推广有效方药和中成药,并多次发布通知,要求建立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机制,强化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制定完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促进救治方面取得良好效果。而中国利用中医药和西医形成治疗方案是中西医结合、世界首创,生动地体现了中医药在传承和创新中所取得的成效。
此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于2017年7月1日正式施行,明确了政府要加强中医药事业发展,但实际在基层的投入还需增加,一些地方政府可能也还需要提高认识,按照法律的规定去把中医药法落实好,加强中医药在基层方面的投入。另外,《“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提出,要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视中医药经典医籍研读及挖掘,多方面系统继承历代各家学术理论、流派及学说,不断弘扬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挖掘民间诊疗技术和方药,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
面对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在各行各业稳步复苏之际,中医药产业也迎来了最好的时代。中医药作用的发挥体现在抗击疫情整个过程中,包括预防、治疗和康复,其发挥的独特优势在于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减少轻型、普通型向重型发展,能够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促进恢复期人群机体康复。从现实环境以及国家政策来看,由于疫情的催化,令我国中医药振兴发展正进入一个高光时刻。
3月26日,2021年医药发展蓝皮书暨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发展报告发布,共发布17份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涵盖2020医药行业政策、零售药店、医疗器械行业、中医医疗机构行业、道地药材产业等17个方向。在中医药发展方面,蓝皮书指出,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以及健康意识的增强,在疾病预防及早期干预成大趋势的背景下,具有“治未病”独特优势的中医药发展将迎来前所未有过的大好时机。
不过,相比于占据现代主流医学的西医,中医在发展过程中曾一度被边缘化,人才不足、人才流失都造成基层看中医的难度增加。目前我国优质中医药资源总量不足、存在中医药特色人才不足等各种问题。2021年3月29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国家发改委、卫健委、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工信部、农村农业部、药监局、医保局等有关部门支持下,启动了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为我们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孙志诚昨日也表示,在“十四五”时期将从多个层面来谋划和开展工作,支持中医药的振兴发展。具体来说有七个方面:一是打造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和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二是加快提升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三是打造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重大基地。四是大力开展中西医结合有效模式的探索和推广。五是促进省域优质中医医疗资源的扩容下沉。六是继续加强重点脱贫地区县级中医医院建设。七是大力支持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发挥疫病防治队伍组建、疫病防治技术方案制定、中医方药研制攻关、医疗物资储备等作用,提升中医药面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防控救治能力。
此前,中医药管理局实施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推动3万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国医堂),并实施基层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项目。截至2020年12月底,平台共接入中医馆1.47万家,平台注册医生3.88万人,累计接诊病人1379万人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蒋健最新介绍,“十四五”我国将启动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和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建设优势特色明显的中医医院,做强一批中医优势科室;建设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和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提升中医医院应急与救治能力。此外,我国还将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加强中医馆建设,在中医馆提供中医治未病、医疗和康复服务,推广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和适宜技术。另外,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司长卢国慧也表示,围绕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以及师承教育方面加大制度建设力度;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建设一批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临床教学基地以及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培养中医药人才,“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在完善培养模式、优化人才成长路径以及健全人才评价体制机制方面持续发力。要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好中医,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更势在必行。
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可及性的提升,得益于服务体系建设日益完善。而新时代中医药振兴发展既需要重大政策的引领,也需要重大工程项目的支撑。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85%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了中医科,多数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98.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7.1%的乡镇卫生院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另外,从目前的中药生产来看,对原料的要求,对生产过程的控制,以及对产品质量的管控方面,国内药企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幸运的是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以借助于人工智能,去实现数字制药和智慧制药,来进一步提升中药品质管控,推动中药产业品质升级。虽然2021年中药行业下行压力较大,但未来的市场前景依然广阔。有分析认为,在利好政策、大健康概念等因素影响下,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对中医药重大工程项目的投入会比"十三五"翻一番,中医药大健康市场也将进一步扩大。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龙头医药零售连锁有望增强核心竞争力。政策支持以优势中医医疗机构和团队为依托,建立一批名医堂执业平台,并明确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连锁经营的名医堂,突出特色和品牌。龙头连锁药店有望凭借自有中药业务基础及中医馆布局优势实现快速推进,短期有望通过中药销售及付费诊疗增厚业绩,同时长期有望强化公司专业化服务及慢病管理能力,有助增强会员粘性。中药、中医业务加速布局的医药零售连锁龙头益丰药房、大参林、老百姓、一心堂将受益。
长城证券研报也表示,坚持中西医并重,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也是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疫情期间,“三药三方”等有效方药在临床中发挥重要作用,凸显中医药的重要性。总体看,多项政策红利推动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建议关注具有品牌和研发优势的龙头企业,消费类中医个股包括片仔癀、东阿阿胶、同仁堂等,中医现代化个股包括天士力等。
二级市场表现方面,受利好消息刺激,部分龙头中医药概念股走强,新天药业(002873-CN)、亚太药业(002370-CN)、哈三联(002900-CN)、一心堂(002727-CN)、*ST恒康(002219-CN)等股涨停,葫芦娃(605199-CN)涨超7%,老百姓(603883-CN)、同仁堂(600085-CN)、长春高新(000661-CN)涨逾6%,益丰药房(603939-CN)、香雪制药(300147-CN)涨超5%,华森制药(002907-CN)、西藏药业(600211-CN)等跟涨逾4%。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https://www.finet.hk/)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