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热门搜寻:

【观察】拟与化工巨头联姻!杉杉股份“拒绝躺平”?
原創

日期:2021年5月26日 下午9:24作者:慧泽李 編輯:Sukie

近期杉杉股份发布公告,拟向一家叫巴斯夫(BASF)的德国化工企业转让其正极材料平台宁波杉杉新能源19.64%的股权,合计交易价格17.03亿元人民币。同时,巴斯夫将向杉杉能源的其他小股东购买合计31.3562%的股权。

交易完成后,巴斯夫将持有宁波杉杉新能源51%控股权,杉杉股份持股49%。这意味着,宁波杉杉新能源将成为中外合资公司,并易主巴斯夫。

作为杉杉集团旗下的三家上市公司之一,杉杉股份自问世以来就肩负着杉杉由服装转型到新能源的重任。

“依靠服装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杉杉创始人郑永刚曾这样说。

上市后的杉杉股份一边剥离服装业务,一边在新能源领域跑马圈地,先后在全国各地布局负极、正极、电解液、动力电池PACK等。

好不容易在新能源江湖站稳脚跟,如今为啥要割让股权,与人分羹?

缺钱吗?

年报显示,2020年杉杉股份的货币资金余额为30.83亿元人民币,相比2019年的23.06亿元,增幅33.69%。

也就是说,杉杉的流动资金相比去年有向好的趋势,充裕度逐渐增强。这个节骨眼变卖股权,单纯为了补充现金流的可能性不大。

经营受阻吗?

年报显示,2020年的营业收入82.1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3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8.85%;扣非后的净利润为-1.64亿元人民币,亏损较为严重。

显然,杉杉股份2020年的日子过得不怎么乐观。但细究后发现,亏损的主要原因一是充电桩业务没有打开市场,陷入瓶颈,亏损高达0.92亿元;二是疫情对传统服装业务的打击严重,引发了0.5亿的亏损。

但值得一提的是,核心业务锂电材料板块保持了增长趋势,总销售量超10万吨,同比增长21.05%;锂电材料创造的净利润为2.88亿元,同比增长9.17%,扣非后净利润2.31亿元,同比增长39.10%。

即使锂材料的正向增长,也难以抵消充电桩、服装的亏损,这是业绩整体下滑的原因所在。

那么,此次出售股权给德国的巴斯夫,有没有可能是为了拓展充电桩的市场呢?

可能性也不大,主要是因为目前充电桩的需求方是以下游的车企为主,车企大都选择了自己去建设充电桩、换电站等补能的设施,极少从外部采购。

而且报告期内杉杉股份承认已对储能、充电桩、锂离子电容和新能源整车设计与研发业务采取停止新增投入、收缩业务规模、精简人员和控制费用等措施。

显然,杉杉对充电桩业务划出一条警戒线,这种情况下,没必要引入战略合作者来开拓充电桩的市场。

杉杉股份与巴斯夫牵手联姻的意图极有可能是——“以市场换技术”,最终提升自己的影响力。这一点类似传统汽车的合资公司。

巴斯夫是一家德国化工企业,也是世界最大的化工厂之一,在全球拥有约11万名员工,产品分属化学品、材料、工业解决方案、表面处理技术、营养与护理和农业解决方案六大领域。

其中电池材料业务隶属于表面处理技术-催化剂分部,主要生产三元材料,拥有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ANL)的三元专利授权。

论锂电正极材料的技术成果,巴斯夫不输杉杉股份。对于拥有领先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技术的巴斯夫,杉杉股份早已望眼欲穿。

巴斯夫的业务范围覆盖全球90多个国家,唯独在中国的动静小,因此需要借助中国的公司来拓展市场。

杉杉股份的客户群体涵盖ATL、LG、CATL、国轩高科、比亚迪、力神、亿纬锂能等,几乎容纳了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半壁江山。

巴斯夫可以通过杉杉股份这个窗口,去触及到下游的电池公司。

而杉杉股份这一边以17亿元人民币出让对宁波新能源的控股地位,引来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大佬,图技术的可能性更大。

用杉杉股份董事长郑永刚的话说,杉杉从第一天做正极材料开始,从未放弃过要做全球第一。目前国内正极材料竞争白热化,想脱颖而出,首先得要技术绝对领先,解决多年以来“卡脖子”问题。

目前动力电池的上游正极材料竞争激烈,2020年三元正极材料的市场占有率情况如下表所示:

【观察】拟与化工巨头联姻!杉杉股份“拒绝躺平”?

不难看出,杉杉股份在整个三元正极材料的市场占有率并不高,处于中游位置。

市场占有率低的原因无非是产能有限,要么就是技术上不领先,没有获得下游的首选地位。

杉杉股份在湖南,宁波,宁乡均设有工厂,合计产能有20万吨/年,而2020年的总的材料(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等)出货量为10万吨,也就是说产能是够用的。

订单没有对得起产能,而订单量不足的原因还是技术上的差异性没有体现出来。

容百科技为国内唯一一家三元材料产量超过2.5万吨的企业,继续三年蝉联行业第一宝座。

天津巴莫排名第二,2020年市占率为11%;长远锂科排名第三,2020年市占率为10%。

目前,三元材料正在向中镍高压、高镍演进,技术路径尚未定型且下游需求的成长性高,导致行业的集中度相对分散。

在此背景下,杉杉股份如何脱颖而出,是个难题。

从1999年开始布局锂电材料业务,距今已经20年,杉杉的锂电材料业务一直处于“清水煮蛙”的状态,一直在努力寻找一个有力的突围出口。

本质上讲,郑永刚跟宁德时代的曾毓群、比亚迪的王传福不是一路人,郑永刚更乐意人们称他是“搞金融的”。

金融之术的高峰便是资本运作。杉杉历来对壳资源的兴趣很大,相继对商赢环球(600146.SH)、希努尔(002485.SZ)、艾迪西(现申通快递002468.SH)、中科英华(现诺德股份600110.SH)、*ST江泉(600212.SH)、新华龙等壳公司进行过运作,赚得盆满钵满。

比如,2015年杉杉股份斥资5.93亿元获取江泉实业6840万股的股份,然后四处寻找接盘金主,最后以10.6亿元转让套现离场。

从这一点看,杉杉似乎更热衷于“赚快钱”。这一逻辑是与实业公司的稳扎稳打,慢中取胜的路径是截然相反的。

看好杉杉的人,说这是一家多面手公司;不看好的人,则认为杉杉迟早在资本套现上栽跟头。

2020年,杉杉股份向LG化学支付7.7亿美元取得的LG偏光片公司70%的股权,剩余30%双方约定每年按比例收购,其最终结果是杉杉股份全部持有偏光片业务。

杉杉股份的业务条线确实不够聚焦,甚至有些眼花缭乱。2020年报显示,有正极、负极、电解液、储能、光伏、类金融、偏光片等,而且这些业务之间的关联性并不高。

结果就是哪个都沾一点,哪个都没有占据第一。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正极材料连续多年蝉联第一的容百科技,之所以能常年保持第一,就是保持专注,只做锂电正极材料,高度聚焦。

这次与巴斯夫的合作,意图是割肉换取技术,然后试图撬来更多的订单。

据规划,巴斯夫将通过合资公司持续扩产,在2022年底将全球年产能提升至16万吨。

业内观点认为,巴斯夫与杉杉股份的合作,是正极材料领先技术与规模化生产的双赢结合,未来合资公司在全球正极材料市场的占有率和想象空间将尤为巨大。

但,一切的前提是下游的电池厂商得买账。习惯于赚快钱的杉杉股份在巴斯夫的加持下,但愿能回归到实业经济的本质。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https://www.finet.hk/)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

相關文章

5月25日
【一语道破】百姓猪肉自由了,“猪茅”牧原股份却已凉凉?
5月25日
【观察】鸡周期回落,立华股份的投资回报有多少?
5月24日
【一语道破】再度暴跌!两天市值蒸发290亿元,长春高新“白马失蹄”?
5月24日
大厂造车|华为汽车概念股:星云股份,蓄势新增长曲线?
5月24日
【观察】2020年以来股价飙涨556%,酒鬼酒凭什么?
5月21日
【观察】广电计量能否打开成长空间?
5月20日
【趣点】19倍大牛股再创新高!健帆生物究竟有何魔力?
5月20日
大厂造车|华为汽车概念股:三花智控,凭啥绽放
5月20日
【市场观潮】大宗商品非理性飙涨,政策层“保供稳价”出重拳
5月19日
【解读】不足一年股价跌4成,双汇发展如何抓住市场“味蕾”?

视频

快讯

17:33
国泰君安国际(01788.HK)拟根据回购授权回购股份
17:23
博迈科:预计上半年净利5800万元-6800万元 同比扭亏为盈
17:15
行走速度提升30% 特斯拉二代人形机器人Optimus亮相WAIC
17:10
博骏教育(01758.HK):林俊成获任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
17:04
中金辐照: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79亿元 同比增长5.44%
17:03
千百度(01028.HK):繆炳文辞任非执行董事
16:57
国际精密(00929.HK)附属获2000万人民币流动资金贷款融资
16:52
金龙汽车:6月客车销售量4750辆 同比增加13.20%
16:50
城建设计(01599.HK)第二季度重要项目中标共计20.81亿人民币
16:35
环联连讯(01473.HK)料第二季度录得收入同比增加近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