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赛电池(000049.SZ)2021年以来整体是下跌的姿态,从年初的54.72元的最高价跌到了9月底的33元左右。
我们把时间线稍微拉长一下,回顾一下德赛电池在2020年的整体走势,前两季度股价是在20元-30元上下浮动,第三季度升到了40元,第四季度升到了50元上方。也就是说去年整体是慢牛的状态,小碎步升高,可惜到了2021年第一季度开始股价突然来了个急转弯,并没有呈现出行业内其他动力电池概念股的强势表现。
本次下跌潮是其之前估值过高导致的一次理性的回归,还是纯粹是阶段性的盘面调整?这是值得深思的,我们先看看德赛电池的自身状况。
01德赛电池的主营业务(低毛利)
德赛电池虽然带着电池二字,但是——“此电池非彼电池”,与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动力电池概念股可不是一回事。
德赛电池拥有惠州蓝微和惠州电池两家全资子公司。其中,惠州电池主营中小型锂电池封装集成业务,惠州蓝微主营中小型锂电池电源管理系统业务。另外,二级子公司惠州新源主营大型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电源管理系统及封装集成业务。在新能源车方面,德赛电池在动力电池领域主要是做电源管理系统,对公司业绩整体影响还比较小。
电池“封装集成”,简单说就是把电芯、电源管理系统、结构件及辅料放在一起,固定包装成一个整体,做成一个最终的产品形态。由于“封装集成”业务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为99%,因此德赛电池其实是一个低附加值的加工组装企业。这一点也可以从公司的毛利得到印证。
2021年中报显示德赛电池主营业务的毛利率为9.23%,而动力电池行业毛利率普遍在20%以上,比如宁德时代上半年动力电池业务的毛利率23%、国轩高科的毛利率为19.9%,显然德赛电池所从事的行业属于低附加值行业,通俗点说,就是“赚辛苦钱”的行业。
尽管德赛电池能够抱得上苹果手机的大腿,,随着苹果消费电子产品销量的不断增加,德赛电池的业务销量也不断增长,这一点可以从境外收入占比高于境内收入体现出来,但是,对苹果的依赖也让其业绩充满了不确定性,因为全球手机市场竞争激烈。
02经营业绩&主力资金
德赛电池2021中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76.84亿元,同比上升1.46%;归母净利润2.69亿元,同比上升54.76%;扣非净利润2.57亿元,同比上升64.46%。
尽管公司净利润看上去不错,但主要原因是去年公司完成了对主要子公司惠州电池和惠州蓝微各25%少数股东权益的收购,将其变为公司全资子公司。也就是说,如果将其扣除的话,那么公司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增速仅为6.53%。
纵观其近3年的经营业绩,2018年营收为172.4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4亿元;2019年营收为184.4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02亿元;2020年营收为193.9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7亿元。
从研发投入看,德赛电池18至2020年的研发投入分别为3.07亿、2.96亿及3.51亿,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78%、1.61%及1.81%,截止到2020年底研发人员870人,对比A股的欣旺达,欣旺达最近两年的研发投入占比保持在6%以上,而德赛电池的研发投入在同行中偏低。
主力资金方面,截止2021年6月30日,持仓德赛电池的基金合计有111家,持股总数为3525万股,总持股市值为16.18亿元,总持仓占流通股比例为11.84%。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整个9月份,德赛电池的资金盘面呈现连续净流出的状态。
03股价下跌的原因探究
德赛电池前身为成立于1999年的德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实控人为惠州市国资委。2004年,德赛集团成功收购“深万山”,借壳上市后将其更名为“德赛电池”;2010年,德赛成功又收购西门子威迪欧(惠州)公司,更名为“德赛西威”。
截至目前,德赛集团掌握两家上市公司——德赛电池与德赛西威。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德赛西威也是下跌的态势,从百元股的神坛跌落到80元以下,尽管德赛西威主业身处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以及车联网技术领域的热门赛道上。
如果说主营业务毛利单薄、业绩并不突出是德赛电池近期股价下跌的一些内因,那么重组未成功则构成一定程度的外因。
2021年7月21日,德赛电池发布公告称:“经审慎研究,决定终止筹划有关全资子公司惠州电池通过增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根据此前的公告显示,德赛电池与香港新能达(ATL全资子公司)签署《重组意向书》,拟由香港新能达持有的东莞新能源全部股权作价对惠州电池增资,增资完成后,香港新能达持有惠州电池不超过49%的股权,惠州电池则持有东莞新能源的全部股权。
一旦双方达成合作,德赛电池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3C电池封装企业,凭借双方的技术优势提升在电芯、Pack及BMS领域的技术研发,并进一步降低成本。另外还可以借助ATL与宁德时代的关系,德赛电池有望在新能源车和储能领域迈出开创性的探索步伐。
不过华丽的想象空间,随着双方合作的终止,也就戛然而止,投资者翘首以待,却等来了重组流产。
对现阶段的德赛电池来说,要想摆脱困境,走出下跌的泥淖,尚需真正的披上新能源的概念,在动力电池电源管理系统方面有所突破,拿下首个订单,向高附加值行业开拓步伐,真正的业绩才会检验实力和成色。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https://www.finet.hk/)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