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风暴重创全球汽车业,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过去一年增长势头依然强劲。摩根大通看好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前景,料到2025年,中国汽车销量有35%来自新能源汽车,而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最重要考虑之一是充电装置在內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备。
报告对中国电动车的充电生态圈进行分析,并列出充电桩供应链上、中、下游的主要参与者,例如青岛特锐德(300001.CN)及万帮数字能源旗下星星充电(正计划上市)。
资料显示,今年5月万帮能源及星星充电宣布获得高瓴领投B轮融资,IDG、泰康、宝龙与远洋地产等作为跟投,投后估值155亿元人民币,反映创投基金对投资充电桩兴趣浓厚。
目前內地充电公共桩市场三足鼎立,特锐德旗下特来电(23%)、星星充电(23%)及国家电网(20%)分居一、二、三位。特来电公用充电桩数目市占率达23%,充电量市占率逾30%,两者均为充电运营行业第一,其充电量增速远快于充电桩数量,主要得益于利用率的提升,第二位星星充电市占份额增长亦迅速,成为特来电最有力的挑战者。
摩通报告指出,电动车充电方便与否是消费者采用电动车的关键,目前电动车充电与电池更换(如蔚来汽车所采取)两种模式将会在中国共存,因为它们都迎合了不同的消费者需求。在个人汽车市场,采用电池交换的模式可能受到限制,但对于出租车及租赁运营商来说,它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报告指出,目前政府补贴为营运商提供非常重要的收入贡献,未来充电运营商是否有利可图,很大程度看充电桩的利用率,当政府补贴政策愈益严格(对运营商规模的高要求),批量采购以降低电力成本,和通过占据地利以保持更高的充电桩利用率等竞争优势下,摩通相信市场领导者应享有更高的盈利能力及规模效益。
摩通预计,至2025年中国新能源车年销量将超过1,000万辆,使新能源车累计数量3,700万辆,该行假设新能源车与充电桩的比率由 1:1(官方于2015至20年目标)提高至3:1(流动比率),隐含的充电桩总数介乎1,200至3,700万台,较今年8月200万台增长6至18倍。
目前交流及直流充电桩的充电时间都超过5小时,相对于传统燃油车的加油时间要长得多。为了减少充电时间,充电桩有需要加大输入电压及电流。然而,两种方法都令电池、车辆和充电基础设施的适应性面临极大技术挑战。
文:小平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https://www.finet.hk/)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