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资本邦了解到,近日,物企IPO潮已陷入停滞阶段,距离上一次物企成功登录港股已经过去三个多月。7月16日,康桥悦生活和融信服务上市。
而当前排队IPO的物业公司中,据港交所披露,海悦生活、明宇商服、中梁百悦智佳等批量物企均在今年4月下旬递表,目前招股书因满6个月而未通过聆讯,被标注为“失效”状态。稍早之前,天誉青创、新力服务的招股书也因过期失效,阳光智博则主动撤回。
Wind数据显示,按上市日为基准,截至11月1日,年内共10家物业企业于港股上市,且目前市值均低于百亿港元。相比之下,去年全年共18家物业公司成功港股上市,目前市值超百亿港元的公司有6家。
物企经历了什么?风向开始从“寻求上市”向“收并购”方向转换。
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物业管理行业收并购深度研究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11月1日,今年物业管理行业内发生并购交易63宗,涉及并购方33家物业企业;交易金额约315亿元,相比2020全年交易总额大幅增长约198%。
其中,除了中小房企间的报团取暖,“大鱼吃大鱼”的现象愈发明显,即出现不少背靠房企母公司的物企之间的收并购案例。如年内碧桂园服务公开披露的交易总额近190亿元,占总交易金额的60.32%。
频繁收并购的背后,是整个物业服务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收并购和成立合资公司,成为物企外拓发展的新路径。
根据机构测算,2020年百强物业企业管理规模集中度达33%,TOP10企业集中度达11%,较2015年的18.1%与6.9%几近翻倍。
不少企业亦对未来的发展规模提出新的目标,如碧桂园服务计划到2025年实现营收千亿元的目标、世茂服务也在2021年中期业绩会表示,2022年企业计划增加合约面积2亿平方米,其发力重点就是收并购,同年收并购占比增至60%,外拓和内生分别为30%和10%。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港交所修改后的主板盈利规定,自2022年1月1日起,港交所主板上市申请人三年累计盈利不得低于8000万港元,盈利门槛提升了60%。
在此情形下,大多数中小物业公司上市或更难。中指研究院物业事业部高级分析师王友煊分析,首先,大型物业企业资金充沛,足以开展大规模的收并购。其次,头部物业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远没有达到行业天花板。再次,出于战略发展的需要,企业扩张不会止步于此,“今年以来,物业企业争先提出未来三五年的规模实现5-10倍的增长目标,收并购依旧是企业直接快速获得交付面积的有效途径。”
兴业证券则认为,未来3至5年是行业的规模红利期,物管行业将加速整合,物管公司之间也会分化加剧。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https://www.finet.hk/)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