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邁為股份(300751.SZ)宣佈稱,公司與REC集團簽訂了400MW異質結電池(HJT)整線設備訂單,公司將供應PECVD、PVD、絲網印刷等HJT電池核心生產設備,用於REC位於新加坡的400MW異質結電池生產線,該產線將採用210mm半片技術,設計產能約為11200半片/小時。
據悉,REC是歐洲最大電池組件制造公司,擁有全球首個500MW以上HJT量產項目。
此次邁為股份的HJT整線設備實現首次出口也意味著公司的HJT設備成功獲得了國際市場認可。
從PERC時代的光伏設備龍頭再到HJT時代的領先者,邁為股份做對了什麽?
絲印設備龍頭遨遊PERC時代
眾所周知,光伏產業鏈可大致分為上中下遊三個大的環節,上遊為晶體矽原料以及制成的單晶矽棒、多晶矽錠、單/多晶矽片,中遊則是單/多晶電池、光伏電池組件,下遊則包括逆變器、電站EPC係統和運營。
其中,電池片制造就是將矽片生產為能夠實現光電轉換的太陽能電池片的過程。而上一代光伏電池技術是BSF(常規鋁背場電池)技術,但受益於PERC(鈍化發射極及背局域接觸電池)量產轉化效率不斷提升,以及設備的國產替代進一步降低度電成本,PERC市佔率從2017年的15%,上升到了2020年86%,且近年來新增產能基本均為PERC技術,PERC憑借更高的轉化效率實現了全面替代了BSF技術,是當下主流的光伏電池技術,HJT(異質結)技術則很有可能是下一代光伏電池技術。
如下圖所示,不同的技術路線,制造的工藝並不完全相同,只有清洗制絨、絲網印刷等環節是共同的。
邁為股份在2010年9月成立,就起家於上述的絲網印刷設備。經過多年的發展後,截至目前,該公司的主營產品為太陽能電池絲網印刷生產線成套設備,包括核心設備全自動太陽能電池絲網印刷機和自動上片機、紅外線幹燥爐等生產線配套設備。
數據顯示,太陽能電池絲網印刷生產線成套設備貢獻了該公司絕大部分的收入和利潤。
回顧發展歷史,邁為股份最開始走的也是國產替代的路子,並且成功打破了國外廠商壟斷,而後反超成為細分領域龍頭。
據悉,2016年,該公司在國内太陽能電池絲網印刷設備領域的增量市場份額就已經躍居首位。而在PERC時代,該公司更是絲印設備領域遙遙領先的龍頭企業,2020年其全球市佔率超過70%。
在公司實現大跨步發展期間,邁為股份的營收從2015年的1.04億元,增長到了2020年的22.85億元,淨利潤也從2015年的2292.6萬元增長到了2020年的3.94億元。
今年前三季度,該公司的營收同比增長35.33%至21.85億元,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66.22%至4.56億元,已經超過2020年全年的盈利。
而在業績持續增長的同時,該公司的股價(均指前復權)自2018年11月上市至今已經累漲近19倍。
全面佈局HJT多環節生產設備
正如上面所說,雖然目前PERC電池(也包括各種加強版本)依然是光伏行業主流,但由於這類電池轉換效率提升越來越困難,已經逐漸進入了瓶頸期,HJT電池也被越來越多的光伏廠商視為是新一代的光伏電池。
相較而言,HJT電池結合了單晶矽與非晶矽電池的優點,具備四方面的優勢。
第一,效率提升潛力高:HJT電池效率潛力比PERC電池高1.5%-2%;第二,降本空間大:低溫工藝+N型電池更容易實現矽片薄片化,矽料成本降低,同時工藝流程簡化(僅4步),生產流程成本降低;第三,雙面對稱結構具有更高的雙面率:HJT雙面率可達90-92%,PERC目前僅為70%;第四,光致衰減率更低:首年衰減約為1.5%,10年後發電量剩餘90%左右。
這里重點看一下HJT的4到制造工藝,分别是制絨清洗、非晶矽薄膜沉積、TCO制備、電極制備,各工藝對應的設備分别為清洗制絨設備、PECVD設備、PVD/RPD設備、絲網印刷設備,在設備投資額佔比分别約15%、50%、20%和15%。
其中,清洗制絨主要是利用化學制劑(如KOH、HNO3+HF、臭氧超純水等)對矽片進行清洗和表面結構化,核心設備是濕式化學清洗設備。在這個工藝環節,國内廠商主要有捷佳偉創、邁為股份(引入日本YAC技術)、京山輕機等,國外廠商則包括日本YAC、德國新格拉斯、德國RENA等。
非晶矽薄膜沉積包括本徵非晶矽膜和摻雜非晶矽膜的沉積。對於HJT電池,非晶矽薄膜的沉積是該技術的難點之一,也會對電池的性能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核心設備是PECVD/Cat-CVD。在這個工藝環節,國内廠商包括邁為股份、金辰股份、捷佳偉創、理想能源、鈞石能源等,國外廠商則有梅耶博格(已不對外提供)、應用材料、日本真空等。
TCO制備主要是在電池正背面非晶矽薄膜上沉積一層透明導電膜層,通過該層薄膜實現導電、減反射、保護非晶矽薄膜的作用,核心設備是PVD/RPD設備。在這個工藝環節,邁為股份PVD設備可靠性和性價比優勢顯著。捷佳偉創則通過與日本住友合作也具備了RPD設備的供應能力,工藝成熟,並推出了PAR(RPD+PVD)二合一設備、在轉換效率和成本端取得平衡。此外,鈞石能源、京山輕機等均有PVD設備佈局。國外廠商則有梅耶博格、德國馮阿登納、德國新格拉斯、日本住友等。
電極制備環節,目前行業内最常用的制備電極的方法為絲網印刷,使用絲網印刷的方式在電池正背面印刷銀漿,核心設備為絲網印刷設備,除絲網印刷方法以外,電鍍銅、激光轉印等方法也有望成為未來電極制備的路徑。該工藝環節,國内廠商邁為股份佔主導地位,捷佳偉創、金辰股份、奧特維、東莞科隆威均有相關佈局,此外2021年晶盛機電收購應用材料旗下絲網印刷業務(Baccini),進一步強化國内企業在絲網印刷領域地位;國外廠商則有Baccini(AMAT的子公司,現被晶盛機電收購)、Micro-tec等
綜合來看,邁為股份在穩定自身絲網印刷優勢的同時,在HJT核心設備PECVD、PVD環節取得較高市場份額,並通過參股江蘇啓威星引入日本YAC清洗制絨技術,目前已具備HJT整線生產能力。此外,捷佳偉創依託在PERC時代制絨、CVD等技術積累,同樣具備HJT整線總包能力。其他國產設備商如福建鈞石能源、金辰股份、理想萬里晖、京山輕機等也都在部分環節有所佈局。
領先的技術和全面的佈局讓邁為股份得以領先行業競爭對手,這或許也是該公司此次能實現設備出海的主要原因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基於HJT行業的快速發展,邁為股份還於今年7月通過定增的方式募集資金擴大產能。公告顯示,該公司擬定增28.1億元,其中23.1億元用於新建位於蘇州吳江經濟開發區的HJT電池設備制造基地。項目建成達產後可實現年產PECVD、PVD及自動化設備各40套,預計達產後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60億元。
結語
現在全球都在力推清潔能源,光伏產業未來可期,而抓住了光伏電池下一時代的主流技術,邁為股份的下限就得到了保證,將繼續受益於光伏產業景氣度進一步的提升。
而除此光伏領域的佈局外,該公司還在原有的技術積累下,還實現了跨界。
2021年3月,在SEMICON半導體展會,邁為股份重點推出了公司首代半導體晶圓級改質切割設備與半導體晶圓激光開槽設備。
數據顯示,通過和DISCO、國產頭部晶圓切割設備商鐳明激光的產品參數進行對比,邁為股份最新推出MX-SLG1C半導體晶圓激光開槽設備各項參數已達到國内領先水平,但和海外龍頭相比,則在一些方面仍存在差距。
另外,在OLED激光方面,CELL段激光切割設備性能上處於國際先進水平,已經取得了客戶的驗收。
這些跨行業的佈局也有望在未來為邁為股份業績的增長貢獻一份力量。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