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热门搜寻:

财华洞察|名列“表现最差”市场,港股见底了吗?
原創

日期:2021年12月13日 下午9:10作者:毛婷 編輯:Sukie

按年初至今的累计表现衡量,港股无疑是表现最差的股票市场。

见下图,连往日不争气的欧股都大涨10%以上,更毋论屡创新高的美股,港股市场似乎始终游离在不被资本留意的边缘。

财华洞察|名列“表现最差”市场,港股见底了吗?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美股的市值不断挑战历史记录,欧股也已经起飞,当资本意识到欧美资产的进一步升值空间有限时,沉底的港股市场是否有机会触底反弹?

体量与交投活跃度不匹配?

资金真的忽略了港股市场吗?未必。

2021年前11个月,港股主板市场的日均成交金额达到1.71万亿港元,较2020年全年平均值高出33.62%。

见下图,2021年的日均成交数值明显高于往年。

财华洞察|名列“表现最差”市场,港股见底了吗?

今年以来,港股主板上市公司总数较去年净增35家,但是总市值却比去年还要低9.77%。Wind的数据显示,当前港股主板上市公司总市值为42.76万亿港元。

见下图,上市公司数目在增加,但市值却有所减少。

财华洞察|名列“表现最差”市场,港股见底了吗?

从理论上来说,市场流动性越大、活跃度越高,对于上市公司的估值应更准确才是,为何港股主板市场却反其道而行之?这其实不难解释。

见下表,2021年前11个月,港股主板市场的首发(IPO)募资金额为3027.56亿港元,上市后募资金额达到4359.99亿港元,从图中可见,IPO及上市后募资合并规模与2020年全年相若,仅次于市场表现最好的2014年和2015年。

财华洞察|名列“表现最差”市场,港股见底了吗?

募资活动吸走了部分资金,应是港股主板整体表现欠佳的一个原因。从下图可见,2021年以来港股主板市场(以下所述皆指主板市场)的平均市盈率为15.25倍,低于去年的17.55倍。

财华洞察|名列“表现最差”市场,港股见底了吗?

你可能要说,今年的市盈率估值已高于疫情前的2019年,怎么能算便宜?此一时彼一时,港股市场已今非昔比。

今非昔比,科技股成主力

作为全球闻名的世界金融中心,金融与地产是香港繁荣发展的重要见证,所以在过去二十年,金融股和地产股在港股市场占据领导地位。

然而,时移世易。这个国际金融中心正在发挥其金融属性,即促进资金的融通,而不仅仅限于佣金式的金融服务。所以,港股市场也日益偏向于为科创企业、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提供融资渠道和金融服务。

在港交所改革上市新规之后,港股市场的结构出现了显著的变化。不妨以十年前的情况来进行对比。

2011年,港股市场中,金融股占了总市值的30%,当时金融股的市盈率为9.08倍。

金融股的价值通常用市净率来衡量(而非市盈率),因为金融企业,例如银行、保险企业等,一般借取久期较短的资金,来赚取长期收益,这就决定它们的盈利表现难以在短期内确定,行内一般采用市净率来评估金融股的价值,以了解这些金融企业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万一清算,其资产净值能否提供足够的清偿价值。

由于其成长性较难把握,金融股的估值一般都不高,尤其在低利率、息差缩小而导致其盈利成长力受到压抑之时。

另一方面,科技股作为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拥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市盈率估值也一般较高,以便能追上其增速。2011年,港股市场中估值偏高(当时的市盈率高达17.98倍)的科技股仅占了总市值的3.76%。

见下图,金融、地产无疑是主角。

财华洞察|名列“表现最差”市场,港股见底了吗?

然而到2021年,这个行业分布全然反转,估值较高的科技股占比已由2011年的3.76%上升至30.03%,而估值偏低的金融股则由2011年的30%下降至16.74%,见下图。

财华洞察|名列“表现最差”市场,港股见底了吗?

2018年港交所推上市新规,允许未盈利生物公司上市、引入同股不同权机制,方便高科技互联网企业上市,但效果尚未显现。而到2021年,以上新规已逐渐反映在其上市企业结构中,除了科技股的市值占比大幅提高外,科技股的成交活跃度也明显加大,主角气场逐渐显露。

所以,结构性变化——重心从估值偏低的金融股移向估值偏高的金融股,是导致2021年港股市场市盈率估值较往年高的原因,而并非虚火。

那么港股还有没有机会?

见下图,到2021年12日10日,科技股的2021年单日成交额已达267.48亿港元,占了单日总成交额的30.72%,相较2019年初时为15.09%。

财华洞察|名列“表现最差”市场,港股见底了吗?

因为成交较活跃,其估值也更趋于真实——即反映其基本面,从下图可见,科技股的市盈率在2021年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反映市场对于科技股的认识或进一步加深。

财华洞察|名列“表现最差”市场,港股见底了吗?

这是纵向比较(时间)。那么与其他市场进行横向比较,港股市场的估值提升空间如何?

正如前文提到,目前港股的主力是科技股。

最新数据(2021年12月13日收市价)显示,当前港股市场上五大市值股份分别为腾讯(00700.HK)、阿里巴巴-SW(09988.HK)、招商银行(03968.HK)、工商银行(01398.HK)和美团-W(03690.HK)。显然,科技股占了大半。

这五家上市公司的合计市值为11.83万亿港元,相当于港股市场总市值的27.67%。见下表,除了招行之外,另外四家大市值企业今年的股价表现都并不理想,累计跌幅介于-8.07%到-47.94%之间。科技股而言,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市盈率分别只有19.33倍和17.22倍;对于银行股,工行和招行的市净率分别为0.4倍和1.72倍;亏损的美团市销率为7.41倍。

财华洞察|名列“表现最差”市场,港股见底了吗?

再来看美股市场,五大市值上市公司分别为苹果(AAPL.US)、微软(MSFT.US)、谷歌(GOOG.US)、亚马逊(AMZN.US)和特斯拉(TSLA.US),五家公司的总市值为10.26万亿美元,相当于美股总市值的15.03%。

但从下表可见,除了被罚款的亚马逊最近股价回调外,这五家头部公司今年以来涨幅都在36%以上,远超美股三大指数的涨幅(见本文第一张图)。由于这些股份都为科技股,其市盈率介于27.95倍至66.51倍之间,远高于腾讯和阿里巴巴,市账率亦远胜美团。

财华洞察|名列“表现最差”市场,港股见底了吗?

金融股方面,举例用美国银行(BAC.US)和花旗集团(C.US)来与国内两家主要商业银行进行比较。美国银行今年以来累计上涨49.71%,优于表现最好的招行,市净率为1.5倍,低于招行。花旗集团今年以来累计上涨1.47%,市净率只有0.66倍,仅稍高于工行的0.5倍。

这或意味着港股上市的金融股未算十分优惠,但科技股明显存在折让。

后市展望

疫情和通胀是影响全球经济的主要因素,而疫情的反复或进一步加大通胀风险,将可能促使欧美央行收紧货币政策来应对,其中美联储正逐渐转向鹰派,意味着收水的时间表可能提前。在这样的前提下,过去两年“大水灌溉”的欧美股市回调压力或加大,资金可能迅速获利,从处于高位的资产出逃,而寻找更安全、潜在收益空间更大的产品。

港股估值目前全球最低,而正如前文所述,科技股已取代金融股,成为港股市场的主导力量,当前香港上市科技股估值远低于全球其他市场,而且之前监管的不利影响已全面在价,或给予了一定的安全垫,随着行业的规范、自身核查的落实,这些头部科技企业在释出了监管的不确定风险后,有望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增长而反弹,所以很大机会成为聪明资金停泊的港口。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成交额规模的扩大,主要得益于沪深港股通的互联互通,让内地投资者能够参与到港股交易中。从下图可见,港股通成交额占港股总成交额的比重由2014年刚推出沪港通和2016年推出深港通时分别0.15%和5.13%,上升至2021年(截至2021年12月10日)的23.46%。

财华洞察|名列“表现最差”市场,港股见底了吗?

也就是说,港股总成交额的增加(池子扩大),或主要得益于内地资金。未来外资的加码,有望利好港股。

另一方面也要注意,SPAC(空白支票上市,即先利用壳公司融资,再通过壳公司与有意上市企业合并实现后者的上市)咨询结果即将发布,如果在港交所引入SPAC,加上中概股回归港股上市,可能会导致资金分流,而未能在短期内提振整体市场估值。

不过,古语云,真金不怕火炼。相信只要企业基本面过硬,其价值总有被市场赏识的一天。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https://www.finet.hk/)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

相關文章

12月13日
【预见】两个交易日股价翻倍!中铝国际是真正的“盐湖提锂”概念股吗?
12月13日
【市场观潮】顶层设计出炉,冷链物流赛道或崛起!
12月10日
后摩尔时代:三代半导体的崛起
12月10日
【一语道破】持续亏损VS量产在即,法拉第未来的“未来”能否到来?
12月10日
七连板后再次冲击涨停!京城股份有何股价暴涨“密码”?
12月9日
财华洞察|首款国产新冠特效药获批!腾盛博药有什么来头?
12月9日
【一语道破】Mobileye拟独立上市,将发出自动驾驶“最强音”?
12月8日
财华洞察|从年初高位回撤70%,拼多多是一家好公司吗?
12月8日
汽车轻量化新突破丨弯道超车,汽车轻量化方兴未艾
12月8日
微博(09898.HK):深耕社交媒体行业,与投资者共享增量红利

视频

快讯

17:40
沪深交易所公布2025年部分节假日休市安排
17:34
越秀地产(00123.HK)获授5亿港元定期贷款融资
17:24
中国碳中和(01372.HK)子公司双碳数位化管控平台全球首发上线
17:16
绝味食品:终止H股上市事项
17:11
康诺亚-B(02162.HK)司普奇拜单抗治疗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批
17:04
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5年金融机构金融统计制度会议
16:58
香港金管局:第三季度香港银行体系维持稳健 资本流动性充裕
16:48
本钢板材:拟1.97亿元收购北方恒达物流100%股权
16:47
2023年香港创新活动统计报告:香港研发总开支持续上升
16:35
北大医药:获得《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