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產半導體矽片龍頭滬矽產業(688126.SH)接連發佈了兩份利好的公告。其一是2021年業績快報顯示,公司在期内取得了營收、歸母淨利潤雙雙增長的成績;其二則是公佈了定增的結果,包括大基金二期在内的多家知名機構也都成為了公司的股東。
受此刺激,滬矽產業的股價(均指前復權)在2月28日高開3.51%,截至收盤,最終上漲2.66%,報收24.29元/股,最新總市值為602.46億元。
半導體矽片龍頭營收、淨利雙增長
滬矽產業於2015年由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基金一期)等出資成立。該上市公司目前沒有實際控制人,大基金一期和上海國盛(也是國資)的持股比例均為22.86%,並列為第一大股東。
滬矽產業主要專注於矽材料行業投資。目前是中國大陸規模最大的半導體矽片製造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大陸率先實現300mm半導體矽片規模化生產和銷售的企業。
2016年,該公司收購並控股芬蘭的Okmetic以及上海新昇;2019年3月,滬矽產業完成新傲科技的控股。公司大矽片的研發、生產、銷售分别由這三家子公司實際展開,旗下的產品類型涵蓋300mm抛光片及外延片、200mm及以下抛光片、外延片及SOI矽片。
據悉,單晶矽錠經過切割、研磨和抛光處理後就得到了抛光片。抛光片可直接用於製作半導體器件,廣泛應用於存儲芯片與功率器件等,也可作為外延片、SOI矽片的襯底材料。
抛光片經過外延生長形成外延片。外延片常在CMOS電路中使用,如通用處理器芯片、圖形處理器芯片等;此外,在低電阻率的矽襯底上外延生長一層高電阻率的外延層,應用於二極管、IGBT等功率器件的製造。總的來看,外延片在工業電子、汽車電子等領域使用比較廣泛。
而抛光片經過氧化、鍵合或離子注入等工藝處理後形成SOI矽片。SOI矽片適合應用在要求耐高壓、耐惡劣環境、低功耗、集成度高的芯片上,如射頻前端芯片、功率器件、汽車電子、傳感器以及星載芯片等。
Okmetic、上海新昇、新傲科技三家子公司具體生產的產品如下圖所示。
不過,雖然是半導體矽片龍頭,但滬矽產業近些年的業績表現其實比較一般,尤其是歸母淨利潤的波動很大,還曾在2019年出現虧損。
而最新的2021年度業績快報顯示,滬矽產業在期内實現營收24.67億元,同比增長36.19%;實現歸母淨利潤1.45億元,同比增長66.58%;扣非淨利潤則虧損1.31億元,上年同期則虧損了2.81億元,實現同比減虧。
滬矽產業在業績快報中稱,2021年業績表現不錯主要是由於2021年度半導體市場需求旺盛,同時公司的產能逐步釋放,因此公司銷售有較大增加,從而帶來的利潤及利潤指標均同比增幅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一直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扣非淨利潤常年為負值,這不是一個好現象,說明滬矽產業的主營業務暫時還沒有實現真正的盈利。
出現這種情況有許多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該公司的產能還在爬坡,還沒有規模效應。
定增募資50億,大基金二期獨佔3成份額
其實滬矽產業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是該公司依然受到了許多機構資金的青睐。
截至2021年末,滬矽產業的前十大股東名單中就包含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大基金一期)、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銀河創新成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諾安成長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等。
而在最新的定增方案中,又有多家機構獲配份額,將成為滬矽產業的股東。
該方案顯示,滬矽產業此次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總數量約為2.4億股,發行價為20.83元/股(相較於最新股價有一定折扣,但幅度不算大),限售期為6個月,募集資金總額約50億元。
最終發行對象確定為18家,其中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大基金二期)獲配15億元,獨佔募資額的3成,獲配股數為7201.15萬股,進入了前十大股東行列。
此外,台州中矽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獲配8.14億元,獲配股數為3907.8萬股。申萬宏源、諾安基金、國泰君安、南方基金、法國巴黎銀行等機構也都獲配了定增份額。
眾所周知,大基金一期、二期是扶持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而滬矽產業能同時獲得大基金一期、二期的青睐,可見該公司得到了很強力的支持。
行業延續高景氣,國產替代值得期待
展望未來,受益於半導體產業的高景氣以及行業内興起的國產替代風潮,滬矽產業的前景是光明的。
根據SEMI統計,2015年至2020年間,全球半導體矽片(不含SOI)銷售額從71.5億美元上升至111.7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9.3%。而同期内,中國大陸半導體矽片銷售額從4.3億美元上升至13.4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25.5%,遠高於同期全球半導體矽片的年均復合增長率。
2015年至2020年間,全球SOI矽片市場銷售額從4.3億美元增長至10.3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19.1%。雖然目前的市場規模還比較小,但是基於SOI矽片高性能和低功耗的優勢,在5G時代SOI市場的增長率遠高於普通矽片市場的增長率。
不過,雖然發展迅速,但半導體矽片也是我國半導體產業鏈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最大的環節之一,目前全球半導體矽片市場要被日本、德國、韓國、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知名企業佔據,前五大廠商合計市場份額達93%。
在半導體矽片環節,國產替代同樣是主流趨勢,滬矽產業等國内公司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數據顯示,截止2021年上半年年末,滬矽產業的子公司上海新昇300mm半導體矽片產能已達到25萬片/月,2021年底實現30萬片/月的產能目標;子公司新傲科技和Okmetic200mm及以下抛光片、外延片合計產能超過40萬片/月;子公司新傲科技和Okmetic200mm及以下SOI矽片合計產能超過5萬片/月。
而上述的50億定增計劃也是為了集成電路製造用300mm高端矽片研發與先進製造項目、300mm高端矽基材料研發中試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總體來看,隨著國產替代持續推進以及公司產能的逐漸擴大,滬矽產業的扣非淨利潤或許離扭虧不遠了。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