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熱門搜尋:

新經濟風雲錄|Keep敲響港交所大門,商業化變現成未來「重頭戲」?
原創

日期:2022年3月1日 下午2:34作者:遙遠 編輯:Sukie

如果可以通過一款APP内的課程進行力量訓練、有氧運動、舞蹈、拳擊、拉伸、瑜伽,甚至是冥想和太極,那會不會吸引很多年輕人?

答案是會。由一名90後創立的線上健身平台Keep就依靠線上健身内容、健身設備和配套運動服裝,在2021年記錄下了用戶17億次的鍛煉次數,去年全年平均月活用戶則達到了3440萬,企業估值達到了130億元。

這些成績,讓市場重新認識了健身市場的潛力,也見識到了90後也可以培育出獨角獸的力量。

近日,風頭正盛的Keep由迎來發展的關鍵一步——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申請書。若成功赴港上市,Keep將成為國内線上健身第一股,與在美上市的Peloton(PTON)割據一方。

但同時,在光環之下敲響資本市場的大門,Keep卻掩蓋不住陷入虧損的尷尬。一面是持續攀升的活躍用戶,另一面是扭虧遲遲未能如願,Keep成為又一家欲流血上市的互聯網獨角獸,引來市場的熱議。

90後創業小夥引來騰訊、軟銀等一眾大佬

這個瞬息萬變的年代,是屬於與時俱進的年輕人的。如今國内的商圈,已不再只是70後和80後引領的時代,一批批90後集體粉墨登場。

如喜茶創始人聶雲宸、國儀量子創始人賀羽、快看漫畫創始人陳安妮和東方空間創始人姚頌等等,這幫90後開始大舉登上歷史的舞台,在前一代人未涉足過的商業領域中留下掘金的身影。

隨著Keep吹響了上市的號角,其90後創始人王寧也開始逐漸走向台前,向人們證明了線上健身也是一塊大市場。Keep用戶規模的持續擴大,以及商業化變現逐步推進,王寧也成功接獲了來自騰訊(00700.HK)、軟銀和高瓴等一眾投資大佬抛出的橄榄枝。

在2014年,時年24歲的小夥王寧從實習單位猿輔導辭職後,還未開始尋找下一份工作的他又遭到女友提出分手。

事業和愛情瞬間全失去,對於一個涉世未深的男孩來說可謂是心如刀割。痛苦過後,王寧不再向人生低頭,開始將失戀和失業作為生活的動力:運動減肥!

隨後,撸鐵、跑步、節食等等,憑借網上搜集來的資料,王寧僅用了半年時間就從180斤瘦到了130斤,讓身邊朋友十分羨慕。下圖是減肥成功三年後,和蘋果CEO庫克合影的王寧。

新經濟風雲錄|Keep敲響港交所大門,商業化變現成未來「重頭戲」?

這一次減肥經歷,也讓王寧萌生了創辦線上健身平台幫助更多人減肥和健身的想法。後來,王寧集結了幾位同學和舊同事,一起構建Kepp的雛形,一起敲代碼,開啓了他們的創業旅程。

2015年2月,Kepp推出自身結構化健身課程,iOS上線後獲得APP Store官方推薦。讓王寧團隊萬萬沒想到的是,原計劃耗時1年獲得100萬用戶的Keep,結果只用了4個月就達到了100萬的MAU(月活躍用戶數量)。一年後(即2016年6月),Keep的MAU更是突破了1000萬,Keep出現在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手機里。

Keep迅猛發展,也讓王寧在2016年成功入選福佈斯亞洲首份「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榜單,這位年輕的創業者一時風光無限,蘋果CEO庫克都來到了公司總部與這位小夥合影留念。

年輕男女對Keep的熱愛,超出了王寧的想象。王寧團隊欣喜之際,趁勢構建更豐富的Keep平台。隨著健身課程視頻的持續擴充和用戶規模的擴大,Keep開始著手變現,接連在平台推出了智能健身設備和配套運動產品以及運動食品,並推出付費互動直播健身課程。同時,Keep不斷優化社區功能,增強用戶粘性。

當前,Keep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線上健身平台,為運動健身用戶提供跟練課程、運動相關消費品、定制運動計劃等一站式解決方案,一個由Keep為中心的線上内容、運動產品與線下場景為連接的服務閉環成形了。

新經濟風雲錄|Keep敲響港交所大門,商業化變現成未來「重頭戲」?

不難看出,王寧的創業之路迎合了「天時」。2014年,國内健身運動熱潮來襲,健身房如雨後春筍般湧出,國人對健身的觀念不斷增強。但受限於時間以及成本等因素,很多身材焦慮的年輕人選擇了通過線上健身平台學習健身知識。Keep的誕生,正是掐正了時間點,況且當時國内的線上健身市場還是一片「荒地」,Keep是「墾荒」的第一人。特别是2020年疫情影響下,居家健身風潮又為Keep帶來了一場發展的紅利。

Keep影響力快速提升,眾多知名投資機構隨之聞風而來,在Keep上市前提早佈局了這家新科技平台。

新經濟風雲錄|Keep敲響港交所大門,商業化變現成未來「重頭戲」?

根據財華社統計,2014年以來,Keep累計獲得了8輪融資,吸金能力相當強勁。

在這些投資機構中,不乏頂級的知名投資機構,包括軟銀、騰訊、高瓴和紀源等。其中最大的一場融資是來自軟銀領投的F輪融資,在2021年1月,軟銀、高瓴和騰訊三大巨頭共聚一起,為Keep帶來了高達3.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22.7億元)的資金,這也讓Keep的估值達到了20億美元,成功躋身互聯網獨角獸俱樂部。

招股書顯示,IPO前,Keep創始人兼CEO王寧依舊是最大股東,持股18.61%;聯合創始人彭唯、劉冬、文春鵬分别持股2.26%、1.18%、1.16%;GGV紀源資本作為最大的機構投資方,持股16.14%,軟銀緊隨其後持股10.39%,其他投資者持股50.25%。

如何打破虧損的緊箍咒?

在互聯網領域,有一個普遍的現象:深耕於垂直内容領域的互聯網平台,儘管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撬動了行業内容消費,但依然多年未能找到盈利的突破口。

在多個細分領域,同樣獲得資本青睐的頭部互聯網平台大多都陷入了虧損的漩渦,商業化變現前景讓部分投資者望而卻步。這樣的企業很多,比如知乎、快手(01024.HK)、喜馬拉雅、網易雲音樂以及寶寶樹(01761.HK)等等,這些平台在各自市場中綜合競爭力數一數二,但持續的虧損也讓這些企業疲於尋找更優的變現渠道。

當然,Keep也陷入了這種怪圈當中。在行業通病中,Keep還需時間去尋找屬於自己的「解藥」。

新經濟風雲錄|Keep敲響港交所大門,商業化變現成未來「重頭戲」?

數據顯示,Keep營收隨著用戶規模的持續飙升而快速增長。2019年-2020年,公司營收分别為6.63億元及11.07億元,但淨虧損分别高達7.29億元及22.4億元,經調整淨利潤則分别為3.66億元及1.06億元。

2021年前三季,公司營收同比大幅增長41%至11.59億元,淨虧損則大幅擴大,達到24.58億元,經調整淨利潤也達到了6.96億元。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Keep收入年年增厚,可始終未能掙到錢,並且虧損額持續加大,讓市場為公司能否實現扭虧而擔憂。

Keep當前的變現模式並不單一,目前主要從會員訂閱及線上付費内容、自有品牌產品以及廣告和其他服務中產生收入。

新經濟風雲錄|Keep敲響港交所大門,商業化變現成未來「重頭戲」?

從收入結構看,Keep雖名為線上健身平台,但更像是一家依託健身内容服務支撐起來的電商平台。2021年前三季,Keep通過銷售自有產品產生的收入佔了總收入的55.1%,付費業務和廣告及其他的收入則分别佔比32.8%及12.1%。

Keep的業務模式,與國内最大的母嬰類社區平台寶寶樹完全相同。略有差别的是,Keep的賣貨業務做得更優秀,成功將自身健身產品的銷售規模實現快速增長(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營收增速分别為60.8%及33.6%),挑起了平台成長的大梁。而寶寶樹則依賴廣告變現,2021年上半年廣告板塊收入比重高達89%,剩下的電商和知識付費板塊收入僅佔11%,這也讓寶寶樹的變現能力和變現持續性大打折扣,導致業績持續虧損、股價長期低迷。

「賣貨+付費+廣告」,Keep的商業化模式發展相當均衡,這也是很多垂直類互聯網平台實現變現的主要三條線路。但問題是,這類型的變現模式太燒錢,很難掙到錢,這是擺在Keep面前最頭疼的問題。

垂直類互聯網平台都逃不掉高昂的拉新和促活成本,畢竟平台若不砸重金去打響廣告,那潛在的消費者就被其他競爭者挖走了,甚至有消費者不知道該品牌的存在,近兩年來國内陷入嚴重内卷的在線教育市場拉鋸戰就是一樣的道理。

Keep也走在這條路上。

從財務報表看,Keep近幾年來用戶規模和收入規模階梯式的增長,便是依賴巨大的營銷投入支撐起來的。

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Keep的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别高達2.96億元、3.01億元及8.18億元,分别佔總營收的44.6%、27.3%及70.6%。

2021年前三季公司虧損額大增,主要是由於營銷費用飙升了。按照Keep的解釋,是因為公司戰略性地決定增加在用戶獲取和品牌推廣方的支出。

不難看出,Keep當前並不在乎虧損,畢竟公司背後有如此多的金主在撐腰,知乎、快手等平台亦是如此。在當前國内流量在碎片化時代衝擊下越來越稀缺的年代,如何獲客、如何增強用戶粘性才是垂直類互聯網平台的首要目標。流量為王的年代,忍得住寂寞、經得住虧損,是很多頭部垂直類互聯網平台共同的經營之道。而未來通過何種商業化模式借助穩定的客戶群體實現盈利,需要時間來驗證平台的前瞻性和智慧。

大規模砸錢獲客,也讓Keep對用戶群體的吸引度較強。於2020年,Keep核心用戶的平均第12個月留存率為49.3%,用戶忠誠度及黏性優異。但2021年用戶留存率處於什麽水平,Keep並未給出數據。財華社猜測,Keep 2020年用戶留存率較高,主要是受益於疫情衝擊下居家健身的風潮所帶動,2019年及疫情緩解的2021年才是證明Keep真正用戶粘性的時間。

對於商業化變現的問題,Keep已做好了打持久戰的心里準備,其在招股書中稱:「作為一家創新和快速發展的公司,我們的變現歷史相對較短,並一直專注於探索一個合適且可持續的商業模式,而不是尋求立即的財務回報或盈利,以便為我們的長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那Keep合適且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是怎樣的?Keep也沒有明確的說明。畢竟,"創業項目的宇宙儘頭是帶貨",電商領域的競爭環境中強者如林,Keep還未打造好強大的盔甲來防身;賣課程和賣廣告,目前來看也並非實現盈利的主要方向。未來,Keep還需要繼續在荊棘中探索屬於自己的發展之道。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

相關文章

3月1日
大基金持倉|2021年淨利同比增長67%,滬矽產業(688126.SH)獲大基金二期入股
2月28日
新經濟風雲錄|牽手格林美,打造高鎳三元材料產業鏈,容百科技喜事連連?
2月28日
洞見生物醫藥|新冠試劑盒助推業績爆發,熱景生物同比多賺20億!
2月28日
【熱點零距離】2021年淨賺逾57億元!「矽料巨頭」大全能源再獲4年長單
2月28日
新經濟風雲錄|「果鏈」重要檢測公司擬上市,思林傑首季淨利最高增9倍!
2月28日
【趣點】擬10億擴產鋰鹽!「家里有礦」的中礦資源股價創歷史新高!
2月28日
新經濟風雲錄|擬百億元「搶入」矽料賽道,上機數控有望「彎道超車」?
2月28日
科技新活力|連遭利空消息「轟炸」!石頭科技困局待突破?
2月28日
科技新活力|風頭正盛!傳音控股將持續「王者風範」?
2月28日
【焦點】搭上「芯片」風口,晶晨股份2021年淨利暴漲近6倍!

視頻

快訊

17:13
百奧家庭互動(02100.HK)首季活躍賬戶同比上升10.2%
17:06
遠洋集團(03377.HK)3月協議銷售額約24億元
16:49
天譽置業(00059.HK)清盤呈請已撤回
16:47
中國建材(03323.HK)料首季股東應佔虧損同比收窄至5.2億元
16:40
洪九果品:董事長及相關董事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16:28
農發種業:正與國内優勢科研單位聯合開展轉基因大豆品種研發
16:23
國軒高科:已成功研發出車規級全固態成品電芯「金石電池」
16:14
中國與越南簽署產供鏈合作諒解備忘錄
15:58
商務部: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工作現場會在河北召開
15:48
萬安科技:美國關稅政策對公司業務的影響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