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膠行業的老大哥東阿阿膠(000423.SZ)近日向市場遞交了2021年的成績單。
報告顯示,受益於主力產品銷量回升,東阿阿膠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38.49億元,同比上升12.89%,實現淨利潤4.40億元,同比大幅增長917.43%。
困在漲價漩渦中,離復蘇言之尚早?
在資本市場上,東阿阿膠曾一度被譽為「藥中茅台」。不過在這個稱號,在近兩年已不再有人提及。
在2019年之前,東阿阿膠一直是股民中的白馬股、藍籌股。之所以能獲得如此「殊榮」,那是因為東阿阿膠的成績單和股價十分給力。
在2006年,東阿阿膠的掌舵人秦玉峰上台後,其一直力推「價值回歸」和「文化營銷」戰略。在這兩個戰略的推動下,東阿阿膠走上了發展路上的巅峰,但同時,東阿阿膠的危機也在巅峰時期悄然來臨。
在中藥市場,阿膠產品雖說沒有很深的技術壁壘,但行業參與者可以依靠品牌力而將自身推上行業頭把交椅上。為此,秦玉峰曾認為:東阿阿膠的產品,是「滋補國寶」。話里行間,秦玉峰暗示著東阿阿膠可以跟白酒大王茅台一樣靠漲價拿下天下。
根據統計,2006年-2018年,東阿阿膠累計漲價高達18次,其阿膠塊每250克售價從2006年的25元漲到2019年的1499元,漲幅高達59倍。
漲價的威力可不小,一步步將東阿阿膠業績推向了頂峰。2018年,東阿阿膠實現營收73.38億元,淨利潤20.85億元,2012年-2018年復合年增長率分别高達15.72%及12.3%,公司股價也在這個區間飙升了20倍,一時風光無限。
但進入2019年,東阿阿膠十餘年的繁榮氣泡瞬間被戳破。由於售價過高,阿膠產品賣不動了,庫存也達到了頂峰,終將沒能和茅台比高下。當年,公司醫藥工業產品(主要是阿膠係列產品)銷量大幅下滑32.09%至5561噸,導致公司的營收和淨利潤雙雙驟降,甚至產生了4.44億元的虧損。
不難看出,以提價作為「價值回歸」的路徑,不但導致大量消費者對東阿阿膠品牌的購買力下降,同時接連不斷的提價也導致消費者的信任度受到考驗。東阿阿膠的成長,已被鎖在了提價里。
而進入2020年,漲價和庫存危機餘波未平,疫情的突襲更是延緩了東阿阿膠復蘇的進程,導致當年營收與巅峰時期仍有很大差距,且勉強實現扭虧。所以從2021年的業績表現看,東阿阿膠終於重回正軌上,擺脫了過去兩年的噩夢。但同時,高售價影響下的品牌力下滑是不爭的事實,以至於東阿阿膠要回到往日榮光仍有較長的路要走。
經歷多次提價,目前東阿阿膠的產品售價依然未達到管理層預期的目標價格。因此,東阿阿膠當前的首要任務並不是要繼續追求「價值回歸」,而是如何去平息此次漲價風波,從虛假繁榮的陷阱中逃離出來。
表面上靓麗的年度成績單披露後,東阿阿膠的股價明顯有些「血氣不足」和「濕氣太重」。業績公佈後的首個交易日(3月28日),東阿阿膠股價整日萎靡不振,收跌1.71%。
瘦身成功了嗎?
東阿阿膠因盲目提價,導致過去十幾年來市場份額不斷被福膠、同仁堂(600085.SH)等企業借助價格優勢蠶食。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在2012年之前,東阿阿膠佔據了國内高達80%的市場份額。但到了2019年,這一比例已降至61.3%,不到十年時間喪失了近20%的市場份額。
產能方面,東阿阿膠的產能規模在國内只能區居第二。目前,福牌阿膠的產能和產量均位居我國阿膠行業的頭把交椅,其年產能達4000噸,東阿阿膠的阿膠產能則為3000噸,與前者有千噸之差。
產品提價是一把雙刃劍,價格可以是品牌力的維護工具,也能成為企業品牌力崩塌的導火索。東阿阿膠的工作重點,很明顯同樣需要以價格來維護品牌力。
東阿阿膠在2019年陷入困境後,也意識到了這點,為了挽回廣大愛美女性的「芳心」,其進行了一次產品層面的瘦身:促銷降價。
上圖可以看到,在2017年-2019年期間,東阿阿膠終究還是吃到了曾經瘋狂提價帶來的「苦果」:因產品售價持續提升,公司經銷商開始大量囤貨,以賺取囤貨套利與產品差價雙重利潤。
但另一方面,東阿阿膠的產品銷量卻出現下滑,因此形成了惡性循環,公司存貨金額居高不下,嚴重影響公司經營利潤。
為此,東阿阿膠2019年開始加大力度清理庫存,嚴格控制發貨,同時開啓了降價促銷模式。在2019年及2020年,公司整體毛利率分别下降至47.65%及55%,而此前毛利率整體在65%上下,降價促銷帶來的負面影響開始顯現。
降價促銷帶來的連鎖反應,便是計提資產減值。2020年及2021年,東阿阿膠大額計提資產減值,分别造成資產減值損失2.06億元及3.31億元,以至於嚴重拖累了公司利潤的增長。
值得留意的是,在資產減值損失項里,存貨跌價損失是其中的大頭。2020年及2021年,存貨跌價損失分别佔東阿阿膠資產減值損失總額的98.1%及56.13%,成為公司業績暴雷的導火索。而在2019年之前,公司的資產減值損失里主要是壞賬損失。
2021年,公司清庫存取得了顯著成果,存貨金額降至2億元以下,達到了2015年的水平。從這方面看,東阿阿膠的存貨跌價損失或許已步入了尾聲,接下來該項風險有望大大減少。同時基於公司產品銷量逐年反彈,預計今年起公司不再受存貨跌價損失的困擾。
由此,東阿阿膠的庫存危機告一段落。
除此之外,東阿阿膠也在「賣子」瘦身。公司此前在中藥材、毛驢養殖等領域有多項收購,2021年部分不賺錢的項目被出清了,如公司再固定資產減值損失、在建工程減值損失等方面都進行了一次性減值,在2020年則沒有相關動作。這次的業務瘦身,也有利於避免日後幹擾到公司淨利潤的增長。
但這不意味著東阿阿膠就可實現強勁的復蘇。品牌力下降、消費者群體萎縮等障礙仍未掃清,未來,如何提升產品組合和產品品質,重建市場信心;如何革新銷售渠道,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等等,都是擺在公司面前的考驗。
亟需孵化新品類,研發力有待提升
自2018年以來,阿膠塊作為東阿阿膠收入的頂梁柱,但銷量嚴重下滑,未來能否回到曾經的地位還有待觀察。
阿膠漿和阿膠糕,是東阿阿膠近年來拓展品類的重要產品。但遺憾的是,該兩款產品沒能成為公司的另一條增長曲線。2021年,公司阿膠糕的銷售收入為4.7億元,相比2020年的4.14億元增長緩慢,同時也還在2018年4.7億元銷售收入的水平上。此外,阿膠漿近年來的收入表現也稱不上亮眼。
根據東阿阿膠十四五規劃,公司稱將以品牌勢能、研發儲備與阿膠品類特徵功效為延伸,培育與嘗試新的品類;通過内涵式母品牌延伸,並同時提升外延式投資並購能力。
東阿阿膠確實也在孵化新品類方面不斷試探,瞄準女性美容市場的「真顔」品牌、即衝即飲的「阿膠粉」以及燕窩等新品種陸續上市。不難看出,東阿阿膠試圖改掉‘中藥老牌’的傳統定位,使產品形態上更顯年輕化。
而根據東阿阿膠披露,目前公司戰略儲備產品達到40種,未來什麽時間能上市、能否順利上市,也還是個未知數。
雖說東阿阿膠產品多元化探索心切,但在研發投入方面,東阿阿膠顯然有待加碼。
從年報數據看,東阿阿膠的研發經費實際上是逐年下降的。2018-2021年,東阿阿膠的研發經費分别為2.41億元、2.05億元、1.54億元以及1.48億元,降幅巨大。
與此同時,公司研發人員的數量也在減少。2018年,公司尚且有研發人員382人,2021年則降至301人。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東阿阿膠過去兩年來高學歷的研發人員不甚樂觀。2021年,東阿阿膠研發團隊中並無博士學歷的人員。而在2020年,公司全體員工尚有9名博士,到了2021年則降至3名。碩士方面,東阿阿膠研發團隊里僅有50名碩士,2020年同期則有74名。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