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五菱汽車(0305.HK)公佈2021年業績,去年實現收入144.09億元,同比減少6.3%;歸母淨利潤虧損2414.8萬元,虧損較2020年收窄27.7%。
4月25日,五菱汽車公佈完整年報,我們從五菱汽車過去這一年的表現來看,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業績,屬於意料之內。但是公司在零部件、整車及動力系統三大業務佈局日臻完善,潛力逐漸顯現。在新能源汽車行業高度景氣之下,五菱汽車既有最大客戶上汽通用五菱的加持,又有新客戶的不斷湧現,目前加大研發力度為未來謀篇佈局,整合集團內外資源,加速外拓繪電車藍圖。
(一)研發費用翻番
原材料漲價、缺芯等致收入小幅下降
對於收入小幅下降,五菱汽車解釋稱,主要是由於汽車動力系統分部及商用整車分部的收入減少。
分業務來看,2021年五菱汽車零部件及其他工業服務、商用整車、汽車動力系統收入佔比分別為49.37%、31.16%和19.15%,基本保持穩定。汽車動力系統營業額為人民幣27.59億元,較2020年下降11.4%;商用整車業務營業額為44.90億元,下降11.9%。
佔比最高的汽車零部件業務營收保持穩定,營收為71.14億元,同比略微減少0.5%。這主要是因為2021年原材料(鋼材等)持續高企,加上芯片等零部件短缺及主要客戶減產。
從盈利角度看,五菱汽車目前最主要的汽車零部件業務經營溢利大幅增長236.3%至8855.9萬元。能做到這一點,離不開新產品的推出和新客戶的開發。據了解,2021年五菱汽車研發推出電動化、輕量化、智能化核心零部件產品,並拓展了長城汽車、北汽福田、奇瑞、東風小康等外部市場以及伊朗、意大利等海外市場零部件產品。當然,也包括了“神車”五菱宏光Mini EV的車橋產品。
商用整車和汽車動力系統業務都受到原材料成本上升、半導體供應趨緊的影響。 2021年五菱汽車出售約98000輛專用汽車,較2020年減少14.8%,經營溢利為1815.6萬元,下降82.5%;汽車動力系統分部年內售出發動機總數約205000台,同比減少約12%,錄得經營虧損7369.60萬元。
盈利能力承壓在行業中是普遍現象。 2021年即使是國內新能源汽車龍頭的盈利能力也因為成本上升而有所削弱,五菱汽車交出這樣一份成績單多少在市場預期之中。如果不考慮供應鏈因素的擾動,五菱汽車的業績或將更加亮眼。
值得一提的是,五菱汽車2021年加大了研發力度,也對利潤造成了一定壓力。 2021年年內由於推出若干新產品,公司研發開支4.0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99%,研發費相比2020年增加約2億,並主要用於新能源車產品的開發。
(二)聚焦新能源
加速外拓新客戶
汽車零部件是五菱汽車的核心業務模塊,在2021年,汽車零部件業務加速外拓,新客戶快速起量。據了解,2021年五菱汽車向長城、北汽福田、奇瑞、東風小康等主機廠供應零部件收入佔分部總收入的25%。換言之,五菱汽車在保持上汽通用五菱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地位的同時拓展外部市場,優化產品和客戶結構,逐漸改變客戶單一的局面。
憑藉著較為豐富的業界經驗,五菱汽車零部件分部擅長設計開發產品,目前正轉向商用車和乘用車細分市場,2021年其研發推出電動化、輕量化、智能化核心零部件產品,主要為包括MPV、SUV、皮卡以及新能源汽車等車型配套,現已搭載在售價在20萬+乘用車上。
新能源領域是五菱汽車零部件業務分部關注的重點。年報顯示,2020年下半年以來,五菱汽車零部件分部已開發並投產微型商用車、輕型商用車和乘用車的電驅動橋,得到了主要客戶上汽通用五菱及長城汽車、北汽福田及重慶瑞馳等汽車製造商的認可,定點接洽新能源車主機廠持續增長。 2022年,五菱汽車也將進一步完善電橋產品組合,進一步獲取售價30萬+乘用車市場零部件配套業務。 2022年,主要為長城汽車配套零部件產品的湖北荊門零部件基地將正式運營投產。
汽車動力系統業務方面,五菱汽車在緊抓國六產品市場的基礎上,拓展了上汽大通、東風汽車、長安汽車等客戶的配套車型,上汽通用五菱以外的外部市場銷售收入佔比進一步增至52.9%。隨著客戶新能源車新品推出加快,五菱汽車的混合動力系統產品在2021年上半年已成功承接上汽通用五菱、江淮汽車等多款混動車型,將在2022年下半年批量上市,形成新增長源。在2021年4月19日,其自主研發的“菱擎”前置後驅混合動力系統正式發布,能夠實現油耗降低30%以上,擬搭載於五菱新能源在研新車型G200產品首發上市。
2022年,五菱汽車將聚焦混動,對混動的核心部件生產線進行適應性技術改造,同時新建混合動力總成三合一/四合一裝配及測試生產線,2022年將形成年產≥10萬台套混動總成批量生產能力。
在整車業務方面,2021五菱汽車渠道鋪陳取得一定成效,新能源汽車銷售體系營銷力成熟,2021年營銷渠道網點建設累計達120家以上,覆蓋全國30個省、直轄市。公司新能源物流車產品自2020年上市以來,銷量倍增,共售出新能源車超10000輛,同比大幅增長113%,市佔率為11%(微面及微卡細分市場),創歷史新高。
在海外拓展方面,五菱汽車成功拓展了歐洲、非洲、東南亞及北美等海外市場。特別是與日本ASF、美國ELMS等行業大客戶開展ODM合作,2021年對美國市場出口近千台新能源物流車,公司以國際化商業物流標準,高要求推動產品研發升級,解決同城配送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五菱汽車管理層對商用整車分部的業務前景毫不動搖,認為虧損狀況是暫時的,主要是由於半導體供應短缺影響以及額外研發成本影響,2022年將穩固現有市場,提升品質,豐富不同座位及長度車型,轉型發展電動車型,匹配發展智能網聯及無人駕駛技術。
(三)參與重組五菱新能源
不難發現,對於五菱汽車而言,無論是零部件、動力系統還是整車,新能源汽車都是貫穿其中的核心關鍵詞。事實上,新能源汽車代表著五菱汽車的成長性所在,其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已經初步描摹出一幅藍圖。
2021年12月1日,五菱汽車發布參與重組五菱新能源的自願性公告,將分期入股五菱新能源汽車公司,這將是五菱汽車戰略性融入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變革的重要步驟。按照約定,2023年6月30日之前,五菱汽車可選擇進一步認購五菱新能源的新股本權益,將其持股比例增至50%以上。時隔近四個月的時間,五菱汽車於2022年3月31日再次發布重組公告,五菱汽車、廣西汽車、五菱工業及五菱新能源訂立增資協議,五菱汽車及旗下五菱工業分別有意向五菱新能源出資3.06億元、3億元。根據意向書所約定,廣西汽車及五菱新能源已訂立第一期注資合約,據此廣西汽車將向五菱新能源出資人民幣16億元。增資完成後,五菱新能源將由廣西汽車、五菱汽車及五菱工業分別擁有70%、13.37%及13.13%之股權。
選擇分期進入,而不是一次到位,此舉或是母公司對五菱汽車的保護。眾所周知,造車是重資產行業,五菱汽車巧妙借助控股股東廣西汽車集團的力量發展新能源車產業,可視新能源車業務發展情況,以更加客觀、更加理性的態度做出更高質量的投資決策。
五菱新能源出表後將以聯營公司的身份使用權益法核算。五菱汽車預計,增資及出售事項將確認收益淨額5700萬元。重組後,一方面原於五菱工業在新能源車方面的研發支出將轉移至五菱新能源,有效降低研發成本。五菱工業將有更多資金投入開發更具價值含量的新能源零部件產品及開拓更多新能源主機廠客戶,有利於增強全產業鏈的核心競爭力,未來盈利預期有望提升。另一方面,五菱汽車得以深度綁定五菱新能源,不僅能獲取五菱新能源穩定的零部件業務量,更能享受到整合市場資源形成的生態優勢和發展紅利。
另外,重組完成後,五菱新能源和五菱工業可分別專注於各自優勢領域專業化發展,又能產生良好協同效應。五菱新能源將在新能源汽車製造及銷售等業務上更聚焦於客戶的需求,積極性將被充分調動,或將擁有積極、樂觀的銷量。同時,五菱工業將作為五菱新能源戰略重點供應商,為五菱新能源提供新能源車零部件產品,可為業績帶來穩定增長點。
五菱汽車積極佈局新能源車領域之外,不斷開拓出海業務。據相關人士透露,五菱汽車來自日本、美國等海外市場的訂單將逐步增加,特別是來自美國的訂單爭取在2022年實現出口業務新突破。此外,2022年1月,借助RCEP有利條件,五菱汽車母公司廣西汽車集團與日本ASF公司攜手合作開發純電動物流車,合作金額達2.1億元,計劃在今年12月實現量產,並朝著2030年實現10萬輛的目標邁進。值得一提的是,重組完成後,五菱新能源車的出口業務仍保留在五菱工業公司,未來海外市場的出口增量將並在上市公司報表內,或將形成穩定的價值增量。
從國內市場來看,數據顯示,2021年新能源乘用車的全年滲透率已經達到15.5%,而新能源商用車的全年滲透率只有3.9%,電動化空間巨大,尤其以輕微客車型為代表的新能源輕型物流車,在政策及市場雙輪驅動下將邁入高速增長期。
背靠大客戶,五菱汽車業績有充分保障。五菱汽車最大客戶上汽通用五菱是A00級新能源最重要的玩家,沒有之一。截至2021年末,上汽通用五菱的宏光MINIEV全年銷量累計426452台,宏光MINIEV 12月還以55729台的銷量再創中國新能源單一車型銷量紀錄,蟬聯16個月中國新能源銷冠。 2021年,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車市場滲透率達到了27.4%。
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逐月提升之際,五菱汽車有望牢牢抓住這一歷史級機遇。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