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1年年報披露完畢,A股市場「披星戴帽」大軍又將加入新的成員,與此同時還有許多本就「披星戴帽」的公司進一步走到了退市的邊緣,而在這個過程中,不少投資者已經損失慘重。
86家公司「披星戴帽」,蘇寧易購上榜
Wind數據顯示,2022年年初至5月6日,A股市場新增86家上市公司被實施以及即將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前綴*ST或ST(即所謂的「披星戴帽」)。
不過,這86家公司又可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原本沒有「披星戴帽」的公司現在要「披星戴帽」了,合計有49家,而「披星戴帽」的同樣有多重原因。
其中,因在年度報表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者否定意見(或類似表述)的公司最多,達到了15家,包括*ST易尚、ST鵬博士、ST曙光等。而這個原因基本就表明這家公司的財報可能存在比較大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有20家公司是因為業績方面(包括最近兩個會計年度的審計結果顯示的淨利潤均為負值、最近三個會計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淨利潤均為負值、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淨利潤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等)的原因而「披星戴帽」。
例如,蘇寧易購雖然總市值依然還有近300億元,但公司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淨利潤孰低者均為負值;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為公司2021年年度財務報告出具了帶與持續經營相關的重大不確定性段落的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等原因而變成了ST易購(002024.SZ)。
類似的還有ST獐子島、、ST國安、*ST中潛等。
此外,還有2家公司「披星戴帽」是因為被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非經營性佔用資金或違反規定決策程序對外提供擔保,情形嚴重,分别是ST和佳、ST超訊;有4家公司因最近一年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的内部控制審計報告或鑒證報告「披星戴帽」,分别是ST凱撒、ST宏達、ST中嘉、ST國華;有6家公司因經審計的期末淨資產為負值而「披星戴帽」,包括*ST亞聯、*ST海核、*ST宜康、*ST新文、*ST吉艾、*ST山航B(B股);ST奇信則是因主要銀行賬號被凍結而「戴帽」;1家公司因生產經營活動受到嚴重影響且預計在三個月以内不能恢復正常被ST,那就是國際醫學(000516.SZ),不過該公司目前的經營已經恢復正常,也已經順利實現了「摘帽」。
第二種情況,公司原本就「披星戴帽」了,現在出現了新問題,但最終的結果依然是「披星戴帽」,這樣的有37家,包括ST花王、ST熊貓、ST安控等。
「披星戴帽」的原因也很多種,包括公司在年度報表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者否定意見、最近三個會計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淨利潤均為負值、公司被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非經營性佔用資金、經審計的期末淨資產為負值等。
退市新規之下,42家公司走向退市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年報披露完後,除了有公司「披星戴帽」外,還要另一些公司拉響了退市警報。
據統計,根據2021年年報,滬深兩市共有42家公司觸及退市,其中,滬市有18家、深市有24家。
總的來看,觸及財務類退市情形的最多,佔比在九成以上。
其中,滬市18家走向退市公司中,有17家均是此種情況,包括*ST中房、*ST昌魚、*ST拉夏、*ST濟堂等,具體的退市原因包括淨資產為負、非標審計意見、扣非淨利潤為負+營收低於1億元、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報等。
唯一的例外就是*ST新億,其因存在2018年度和2019年度虛增營業收入等情況,導致2018年-2020年財務指標實際已觸及相關退市規定,成為了2022年A股首家強制退市的公司。
而深市共24家公司走向退市,觸及財務類退市的多達20餘家,包括ST當代、ST猛獅、*ST數知、ST聖萊、*ST金剛、*ST騰邦等,具體的原因則包括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扣非後淨利潤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面值退市、無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度報告等。
眾所周知,近些年來,隨著注冊制改革的施行,A股市場的容量快速增加,上市公司的數量也是大大增多,A股因此也被一些網友戲稱是「只吃不拉」的市場。
其實對比往年而言,近些年退市的股票增多了不少,尤其是2022年相較去年同期瀕臨退市公司的數量在大幅增加,背後主要因素為退市新規的實施。
根據退市新規,2021年年報披露後,上市公司若首次觸及「淨利潤+營業收入」指標,其股票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2020年年報披露後股票已經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公司,2021年若再次觸及相關退市情形,將直接退市。
而為落實落細退市新規,滬深交易所也分别發佈營業收入扣除指南,旨在明確財務類退市指標中營業收入具體扣除事項。
多家券商也對退市股增多表達了正面看法。例如,海通證券在研報中表示,A股退市逐漸常態化。過去A股退市數量較少且多為主動退市,導致上市資源被佔用。近年來A股退市逐漸常態化,對財務造假等行為實行「零容忍」。退市制度匹配全面注冊制,加快A股新陳代謝。
結語
在A股市場,炒作ST摘帽、重組、借殼等題材算是一些投資者的「保留節目」,因此一些ST、*ST股乃至於已經處於退市整理期的個股經常被炒得「滿天飛」。
不過,這些「披星戴帽」股和退市股之所以走到這一步,本身就是自身經營和業績出現重大問題,從基本面來看算不上是很好的投資選擇。即使股價一時上漲,但終究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正如下圖ST板塊指數的走勢一般,一不小心就會被「埋」。
所以,普通投資者不如像李大霄說的那樣,「做好人、買好股、得好報」。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