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反復的背景下,「新冠藥」主題尤為受關注,相關概念牛股更是層出不窮。
作為率先搶佔風口的大牛股,中國醫藥高調牽手海外新冠藥企業輝瑞實現開掛人生,其股價曾在一個月内暴漲達3倍。
而網傳為真實生物在研新冠藥阿茲夫定的原料藥中間體廠商拓新藥業,年内漲幅已翻倍;新華制藥因牽手真實生物傳聞發酵到合作落實,也已累計斬獲12天10板。
當然,最值得一提還是華潤雙鶴,在眾望所歸中拿下了真實生物,二級市場上其股價於3月中旬便開始先行啓動。
截至10日收盤,華潤雙鶴強勢斬獲兩個「一字板」,報收33.18元/股,總市值已破340億元。
搭上「阿茲夫定」順風車,股價飙漲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疫苗+特效藥」是一直被大家寄予厚望的防疫組合。在國内全員疫苗接種基本實現,緊隨而來的新冠特效藥也在如火如荼的研發中。
當前,全球僅有兩款新冠口服藥獲批上市,分别為默沙東的Molnupiravir、輝瑞的Paxlovid。
而在國内方面,僅有真實生物的阿茲夫定、君實生物的VV116以及開拓藥業的普克魯處於臨床三期,其中真實生物阿茲夫定進度相對領先,已進入臨床3期數據整理中。
前不久,國家藥審中心網站顯示,真實生物提交III類溝通交流會申請,狀態欄從「處理中」變更為「已反饋」。基於此,阿茲夫定被業内人士認為有望成為首款國產口服類新冠防治藥物,從而備受市場追捧。
華潤雙鶴作為真實生物的绯聞對象之一,率先搭上了「阿茲夫定」順風車實現股價騰飛。
據傳聞顯示,華潤雙鶴於3月底和真實生物簽訂代理生產、銷售協議,聞訊而來的投資者在互動平台一次次確認,但公司並沒有給予正面回應。
直至4月19日,華潤雙鶴發佈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時解釋稱,有關華潤雙鶴將與河南真實生物簽署代理生產、銷售協議的消息不實,截至目前公司並未與河南真實生物達成相關協議。傳聞消息被否,4月20日,華潤雙鶴尾盤跌停。
然而,僅僅在7日之後,華潤雙鶴再度披露,稱目前雙方有進入溝通洽談,但尚未簽署具體項目協議。相關項目尚處於臨床注冊審批階段,後續能否達成合作或受託生產尚存在不確定性。
一紙公告又再度燃起二級市場熱情。4月27日至28日,連續兩日漲停。
最終於5月8日,華潤雙鶴才官宣確認,公司與真實生物在北京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及《阿茲夫定片委託加工生產框架協議》,至此靴子落地。
在此期間,利好消息不斷發酵,華潤雙鶴的股價已然被全面翻炒。行情數據顯示,自3月16日至今共35個交易日内,累計漲幅達184.8%,而年内股價累漲1.4倍。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股價扶搖直上,同樣引來了不少機構、遊資青睐。
據同花順數據顯示,華潤雙鶴於近1個月多時間總計登上8次龍虎榜,前五買賣席位中不乏「散戶和大本營」東方財富證券拉薩營業部、西湖國貿、趙老哥、量化基金等身影。
押注新冠藥,拯救「堪憂」業績?
華潤雙鶴始創於1939年,1997年在上交所上市,通過外延擴張成為立足北京、輻射全國的跨地域集團。2010年進入世界500強企業華潤集團旗下,現為華潤集團大健康領域業務單元之一。
業務發展上,華潤雙鶴積極佈局慢病業務、專科業務以及輸液業務三大主營業務,深耕慢病、輸液、兒科、腎科、精神/神經等領域。截至2021年度,公司慢病業務是其第一大主力營收,佔比達3成有餘,亦是毛利率最高的業務。
從整體業績表現看,公司近兩年業績卻令人堪憂,尤其是淨利潤已連續2年呈下降走勢。
具體看,2019年前,公司營收淨利雙雙增長,前景一片向好。拐點出現於2020年,公司營收及淨利分别下降9.35%、4.74%;2021年,華潤雙鶴的淨利非但沒有止跌,反而進一步擴大。
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度,華潤雙鶴實現收入91.1億元,同比增長7.1%;實現歸母淨利潤9.4億元,同比下降6.9%。對此,公司解釋稱慢病領域的部分產品因為集採,價格降幅較大,導致的利潤下滑。
細分產品看,慢病藥物產品是集採的重點對象,主要聚焦降壓、降糖、腦血管、降脂領域。報告期内其毛利率同比下降3.7%。
來到2022年一季度,公司各項業務毛利率依舊未能好轉,其中專科平台、輸液平台毛利率同比跌幅較大。
綜上而言,公司自身造血能力不足是制約公司發展的一大因素,後續或許加速轉型發展,才能拯救業績發展瓶頸。
而此次押寶「新冠藥」,無疑為公司業績增長打開新的窗戶。
根據公司與真實生物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合作期限為十年,合作内容涉及創新研發、生產管理、市場開發等。
而《阿茲夫定片委託加工生產框架協議》則針對的是真實生物在研新冠肺炎藥阿茲夫定片,具體合作事項將根據阿茲夫定片開展臨床試驗、批準上市應用各階段的實際情況,針對委託加工生產涉及的訂單計劃、結算方式、交貨期限以及質量要求等另行簽署委託合同。
區别於新華制藥,華潤雙鶴與真實生物的合作將重點放在了利用各自人才儲備、研發技術等優勢,積極進行新產品、新技術和新工藝的研發合作。
對於此次合作,華潤雙鶴稱,這將有助於雙方在產品研發、生產、經銷以及與經銷直接相關的多個方面、領域拓展合作,提升公司業務發展空間,符合其未來發展的需要,對公司未來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的影響需視具體項目的推進和實施情況而定。
後語:
無論是概念股沾邊「新冠藥」便漲,還是伴隨國產新冠口服藥上市日臨近,企業競相入局,均離不開新冠藥市場的廣闊市場空間。
而對於華潤雙鶴而言,堪憂的業績背後亟需補充新鮮血液,新窗口打開能否加速成長?且拭目以待!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