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熱門搜尋:

“生物科技-B”市值一哥爭奪戰打響,康希諾等3只個股有望移除「B」
原創

日期:2022年5月17日 上午10:10作者:王瀟

自2018年允許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以來,生物科技板塊已成為香港交易所頗具競爭力的稀缺資產。截至目前(2022年5月15日),港股生物科技-B類上市公司數量為46家(不包括代碼已經移除「B」的公司),其中不乏一些研發能力突出、成長潛力巨大的公司。

財華社統計,目前總市值大於200億元的生物科技-B公司有2家,分別是再鼎醫藥-SB和微創機器人-B。此外,康希諾生物-B、榮昌生物-B和諾誠健華-B三家公司股票代碼有望移除「B」。

2021年迎來生物科技-B企業上市潮,總市值超百億的個股有9家

目前,港交所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集資中心,其中允許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政策功不可沒。

2018年,港交所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允許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來港上市,即“生物科技18A章節”。自此,港交所迎來了生物科技企業上市潮,特別是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業。根據規則,這些公司上市代碼加入尾綴“-B”。

截至目前(2022年5月15日),港股生物科技-B類上市公司數量為46家(不包括已經移除「B」的公司),其中,有2家公司於2018年登陸港交所,8家公司於2019年登陸港交所,14家公司於2020年登陸港交所,20家公司於2021年登陸港交所,2022年以來登陸港交所的生物科技-B類公司數量為2家。此外,隨著上市公司經營表現的變化,目前已有多家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移除「B」。

“生物科技-B”市值一哥爭奪戰打響,康希諾等3只個股有望移除「B」

可以看出,2020年-2021年港股出現了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熱潮,並且在2021年達到頂峰。2022年以來,國內創新藥市場熱度顯著下降,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雙雙遇冷,年內登陸港交所的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數量僅有2家。

總市值方面,截至2022年5月15日,港交所上市的46家生物科技-B公司中,總市值大於200億元(港幣,下同)的公司有2家,分別是再鼎醫藥-SB(09688.HK)和微創機器人-B(02252.HK),以當日收盤市值為參考,再鼎醫藥與微創機器人之間的市值差距不大,“生物科技-B”市值一哥爭奪較為激烈。

值得一提的是,5月16日,再鼎醫藥-SB股價大幅上漲18.45%,總市值達到254.56億元;微創機器人-B股價小幅下跌0.68%,總市值為208.97億元,二者市值差距顯著拉大。

此外,總市值大於100億元(且小於200億)的公司有7家,分別是康希諾生物-B(06185.HK)、諾誠健華-B(09969.HK)、榮昌生物-B(09995.HK)、瑞科生物-B(02179.HK)、百心安-B(02185.HK)、樂普生物-B(02157.HK)和康方生物-B(09926.HK)。可以看出,生物科技-B市值第三的名次爭奪同樣較為激烈。

主營業務收入方面,3家“生物科技-B”公司2021年主營收入超過10億元,其中康希諾生物-B主營收入最高,為42.997億元;榮昌生物-B主營收入排名第二,為14.239億元;諾誠健華-B主營收入排名第三,為10.430億元。

“生物科技-B”市值一哥爭奪戰打響,康希諾等3只個股有望移除「B」

康希諾、榮昌、諾誠健華有望移除「B」,研發投入及產品上市是焦點

截至目前,根據“生物科技18A章節”上市並且已經移除「B」的生物科技公司數量達到4家,分別是百濟神州(06160.HK)、信達生物(01801.HK)、君實生物(01877.HK)和複宏漢霖(02696.HK)。

生物科技公司股票代碼移除「B」,會直接或間接帶來諸多優勢,例如代碼移除「B」後公司有望被納入相關指數,同時也有利於吸引更多主動資金或被動資金配置,進而提升股票流動性。

根據港交所上市規則第8.05(3)細則,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移除「B」需要滿足諸多條件,例如,市值達到40億港元,收入高於5億港元,以及公司擁有最少三個會計年度的營業記錄,最少於過去三個會計年度的管理層維持不變,並最少經審計的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擁有權和控制權維持不變……

財華社統計,最新(5月15日)總市值高於40億港元的“生物科技-B”企業數量為26家,其中2021年營業收入高於5億港元的“生物科技-B”企業數量僅有3家(見上表),分別是康希諾生物-B(43億港元)、榮昌生物-B(14.24億港元)和諾誠健華-B(10.43億港元),簡單按照市值和營收兩個條件來看,以上三家公司有望獲得移除「B」。

長期來看,研發創新能力是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競爭力的核心,也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僅從研發費用角度看,現有46家生物科技-B公司中,多家公司大手筆投向研發。例如,基石藥業-B(02616.HK)2020年研發費用達到14.05億元,三葉草生物-B(02197.HK)2021年研發費用達到18.26億元,康方生物-B(09926.HK)2021年研發費用達到11.23億元。

“生物科技-B”市值一哥爭奪戰打響,康希諾等3只個股有望移除「B」

此外,公司在研管線以及重磅研發品種是生物科技公司研發能力的直接體現。以港股首家代碼移除「B」的百濟神州(06160.HK)為例,公司被稱為生物科技行業的“創新之王”、“研發一哥”,其2021年度研發費用約14.59億美元,接近百億人民幣,穩居國內創新藥研發第一名。

2020年以來,百濟神州有多款新藥先後在國內獲批上市,包括3款自主研發的1類新藥,以及引進的進口新藥司妥昔單抗、卡非佐米、達妥昔單抗β、貝林妥歐單抗等。目前,百濟神州有10多款自研新藥在海外開展臨床,其中澤布替尼於2019年11月獲得FDA批准上市,實現國內抗腫瘤創新藥出海“零的突破”。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月,諾華以22億美元引進百濟神州的PD-1抗體替雷利珠單抗,一舉創下了當時國內首付金額數、單品種授權交易金額數兩個最高紀錄,也成為國內單品種藥物授權最大的合作項目。

儘管當前國內創新藥行業正處於階段低潮期,但是相關上市公司研發創新並未減速,當前手握重磅創新品種的公司不在少數。長期來看,醫藥行業創新之路依然漫長,然而創新也是公司突圍的必經之路,未來的全球生物科技龍頭公司,或許就藏在以上公司中。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

相關文章

5月17日
一圖解碼:博安生物赴港獨立上市 依賴單一商業化產品 去年首賺1.59億
5月16日
【窺業績】外賣真香!譚仔國際借外賣快速奔跑?
5月16日
科技新活力|窺一斑而知全豹:從估值差距看中資大型科技股的溢價潛力
5月16日
財華洞察|「寒風凜冽」!解密幣圈暴跌之謎
5月16日
財華洞察|季績超預期,中芯國際為何漲不起?
5月13日
元宇宙生態圈|VR/AR市場爆發在即,哪些企業能佔得先機?
5月12日
財華聚焦|品鑒啤酒股:業績分化,啤酒行業能否借產品高端化「蛻變」?
5月11日
財華洞察|逆風歸來的貝殼,前景是喜是憂?
5月10日
【IPO前哨】淨利率比肩茅台!巨子生物「乘坐」膠原蛋白起飛?
5月9日
賦能企業成長,CDP引領HCM SaaS+獨特優勢

視頻

快訊

17:33
巨騰國際(03336.HK)附屬擬1.45億元人民幣出售中山市地塊及建築物
17:20
兆科眼科-B:擬就泰国商业化NVK002、BRIMOCHOL™PF及六款青光眼藥物訂立分銷協議
17:13
百奧家庭互動(02100.HK)首季活躍賬戶同比上升10.2%
17:06
遠洋集團(03377.HK)3月協議銷售額約24億元
16:49
天譽置業(00059.HK)清盤呈請已撤回
16:47
中國建材(03323.HK)料首季股東應佔虧損同比收窄至5.2億元
16:40
洪九果品:董事長及相關董事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16:28
農發種業:正與國内優勢科研單位聯合開展轉基因大豆品種研發
16:23
國軒高科:已成功研發出車規級全固態成品電芯「金石電池」
16:14
中國與越南簽署產供鏈合作諒解備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