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海力風電(301155.SZ)拉升高漲,截至收盤,報收69.82元/股,大漲6.68%,最新總市值為151.8億元。
海力風電自上市首日(2021年11月24日)最高漲至180.28元後,便開啓了長達半年的下跌之路。當前股價與高點相比,累計跌幅達61.3 %。不過自4月29日以來,該股已反彈近40%。
有機構分析稱,該公司的股價波動,與業績表現息息相關。
01海上風電建設提速
「雙碳」趨勢下,風電產業近年呈爆發之勢,尤其是海上風電行業,發展趨勢相當兇猛。
從資源禀賦來看,我國海上風能資源豐富,特别是深遠領域,開發潛力較大。目前我國的海風項目還集中在水深50米以内,離岸距離30km左右的近海項目。《中國風電發展路線圖2050》報告指出,我國水深超過50米的深遠海風資源可開發量達24.5億千瓦。
據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達到93.6GW,達歷史第二高水平。其中,新增海上風電裝機約19.5GW,中國一枝獨秀,佔比全球高達87%。
而在國内,根據國家能源局發佈的數據,截至2021年底,全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328.48 GW,其中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26.39GW,同比增長178.08%,遠高於陸上風電11.44%的增速。
據全球風能理事會預計,2021-2025年全球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預計超過70GW,年復合增長率約31.5%,至2025年,全球海上風電場的新增裝機容量市場佔比將由2020年的6.6%提高到21.3%。
從上述數據可見,風電產業尤其是海上風電市場的發展勢頭良好,特别是國内市場。
近兩年,《國務院關於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關於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關於印發「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的通知》等頂層政策、規劃頻頻落地。
與此同時,江蘇、江蘇、山東、浙江、福建、廣東、上海等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正積極推進海上風電建設。據相關地方政府相關規劃,「十四五」海上風電新增裝機超過44GW,年均新增超過10GW。
當前,江蘇、廣東(裝機量佔51%,全國第一)兩省份在建容量已超過其「十四五」規劃累計裝機目標的90%。
可以預見,海上風電有望在「十四五」期間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02海力風電發展潛力如何?
資料顯示,海力風電是一家坐落於長三角的專業製造風機塔架,及海上風機基礎的生產型企業,主要產品產品涵蓋2MW至5MW等市場主流規格產品以及6.45MW、8MW等大功率等級產品。其中塔筒和導管架貢獻是主要收入,2021年營收比重分别為35.3%和62.4%。
公司擁有海力裝備、海靈重工、海工能源、海力海上4個生產基地,分佈於江蘇如東、通州、大豐等沿海地區,有利於向需求最為旺盛的山東、江蘇、福建、廣東等地輻射,區位優勢較為明顯。
為抓住海上風電發展機遇,2021年11月上市以來,公司積極擴充產能,主要包括位於南通市南通港、東營市以及位於南通市如東縣的風電高端裝備製造項目,預計到今年底有效產能達到60-70萬噸,到2023年底產能將達到100萬噸。
另外,2021年12月公司宣佈與中天科技合資設立公司,從事海上風電工程承包業務,承接海上風電基礎施工、維護等工程服務。至此,海力風電形成了設備製造、新能源開發以及施工及運維3大板塊並驅的業務形態。
客戶方面,公司先後與中國交建、天津港航、龍源振華、華電重工等風電場施工商,國家能源集團、中國華能、中國大唐、三峽新能源等風電場運營商,以及中國海裝、上海電氣、金風科技等風電整機廠商建立緊密的業務合作關系。
此前國家頂層文件《關於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提到,「對海上風電項目,2022 年及以後全部機組完成並網的,執行並網年份的指導價。」受該文件影響,風電行業在2021年前迎來「搶裝潮」。
反饋至業績上,過去幾年海力風電營收、淨利呈快速上漲態勢。2017-2021年公司營收由 8.54 億元增長至54.58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59.78%;同期歸母淨利潤由3008萬元增長至11.13 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827.5%;毛利率由20.34%提升至29.13%。
其中,2019年至2021年,海力風電歸母淨利潤分别同比增長387.16%、256.32%、80.8%。不難發現,該公司營收、淨利規模是大幅增長,但增速有所放緩。
2022年第一季度海力風電營收、淨利同比雙雙下滑。報告期内,海力風電實現營收1.533億,同比下降86.03%;歸屬淨利潤6204萬,同比下降70.27%;毛利率為6.67%,相較於2021年整年的29.13%,下降22.46個百分比。
對於業績下滑,海力風電解釋稱,主要系海上風電平價上網初期,下遊客戶項目建設速度較「搶裝潮」期間放緩,公司銷售規模下降;此外,2022年以來由於風機價格的快速下行以及原材料價格的高位上行,風電設備產業鏈大部分環節盈利端承壓。
據中國風能協會預測,2021年海上風電「搶裝潮」在拉高基數的同時也透支一定需求,2022年同比下降45.45%。而海力風電的保薦書也提到,「公司經營業績增長較快具有一定的短期性,如此高速增長不具備可持續性」。
值得一提的是,進入5月份,上遊原材料價格有所松動,且風機價格快速下行的趨勢有所緩解。中銀證券表示,隨著風機價格企穩以及原材料價格的下降,2022年下半年風電設備產業鏈利潤端的壓力將有望得到改善。
在二級市場,該股自上市(2021年11月24日)以來,股價持續下行,截至今年4月28日,累跌達68.53%。不過,近期(4月27日迄今)該股迎來小幅反彈。
結語:
海力風電作為國内領先的風電設備零部件生產企業之一,具備一定實力。公司核心產品(風電樁基和海上風電塔筒)市場佔有率位居行業前列。但與國内一些知名風電設備零部件供應商相比,公司的資產規模偏小、抗風險能力較弱。
在過去5個月,該股持續低迷,或一定程度上說明市場對公司未來發展持謹慎態度。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